
好幾天前,收到一封很簡短的私信,一個34歲,有兩個小孩的女人,說自己被生活累得哇哇大哭,對著親媽邊說邊哭,哭到眼睛都腫了,問我,是不是很慘?你會這樣嗎?
上週我一直很忙,忙著坐五小時飛機回上海,簡短處理幾件事。只在家吃了兩頓晚飯,三天睡不到10小時,又坐上去新加坡的航班。在間歇中,看到這條訊息,心想,我該怎麼回呢?
沒一會,又忙別的事去了。但總記得這條訊息,因為我也挺累的,能充分感知到她說的疲憊。
一種沒有自己的時間,彷彿自身被奴役的感覺。
每天忙個沒完,等到半夜停下來,仔細一想,今天到底做了什麼呢?似乎也沒什麼值得說道的。
我有一個朋友,幾年前留學回來參加工作。每隔一段時間,都能聽說她哭了一晚上,打算要辭職。這幾年她換了兩三個工作,升職了,加薪了,也獲得了一些不錯的機會。但時不時的,還是知道這個姐們,因為工作上的事,鬱悶得大哭一場。
一開始我很不理解她,有什麼好哭的呢?看起來工作任務也不算很繁重,還能申請居家辦公,老闆挺體恤下屬,提供了各種幫助。後來忽然想起來,她前一份工作在法國,是八月能放一整個月假期的法國啊!
再到後來,我變得越來越羨慕這個朋友。工作上任何不順利,只要哭一場就行了。能夠痛快地釋放情緒,是件多麼自由自在的事。
就像這個網友,可以找自己親媽哭一場,由此可見,她肯定擁有非常良好的母女關係。我已經過了那個跟我媽吐槽的年齡,回上海開車,有一次碰到右轉紅燈不知所措的情況,回家發了條微博。前腳剛發完,正在吃著飯。後腳我媽坐在沙發上說:你今天違章了?
那一瞬間,真是無語凝噎。碰到任何事情,我媽都會第一時間反應,是不是你的錯?肯定是你做得不對吧?
我一般不跟我媽透露任何不好的訊息,如果在她面前痛哭一晚上,她一定會擔心得以為我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或者闖了什麼彌天大禍,經歷了什麼驚濤駭浪。
免了吧,不是都說,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少給別人添麻煩嗎?
以前曾經認為,成年人了,確實沒什麼好哭的,因為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鋪的。哭被認為是一種很軟弱的方式,影視劇裡大哭的女孩,手足無措如同嬌花一般,哭得我見猶憐,通常會被一個男人目睹全過程,順利進入英雄救美流程。獨立女性,或者說現在流行的大女主,是眼淚都沒有一滴,甚至眉頭都不皺一下。必須雷厲風行,必須殺氣騰騰,最好狠如滅絕師太,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你都獨立女性了,你怎麼能哭呢?
也是最近發現,能夠大哭一場,其實是一種良好的調劑。
這其實跟大笑一場一樣,誰都需要沒心沒肺的解壓時刻。

在我最累的這半個月,我也大哭了兩次。
一次是去看《姥姥的外孫》,說實話,是知道會痛哭流涕,才去看的。同時也知道,泰劇並不帶來真實的痛楚,裡面沒有悲劇,一個老婦人壽終正寢而已。我看得很放心,哭得也很放心。
在之前的文章裡寫過,電影最後,卡車帶棺認路那一段,哭得最傷心,幾乎是哽咽抽泣,完全止不住。看完電影,上車,十幾分鐘的路,開車又哭了一路。
這裡面有好幾種複雜的感情,人對生老病死的無奈和哀痛,女性偉大的犧牲精神,跟孩子之間真摯的感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哭到最後,我甚至不明白自己在哭什麼。
但哭完了,身體很輕鬆,彷彿有一副重擔,隨之卸下。
第二次是今天,唉,又沒出息地大哭了一次。看一本韓國小說,《明亮的夜晚》。在閱讀過程中,幾次感慨,韓國女人真苦啊,怎麼這麼苦,怪不得這個國家沒有人願意生孩子。
小說講離婚的三十歲女性,搬回老家,意外跟外婆見面,聽外婆聊起她母親的故事。曾外婆和外婆,曾經度過那麼艱苦的歲月,是女性被視為草芥一般,總被男人欺侮和輕視的時代。但是吃了那麼多苦,這些女人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看的過程中,我一直疑惑一個問題,女主過著不錯的生活啊。她的處境可比上面幾代女性好多了,是研究天文學的科學家,有一份喜歡的工作。唯一的失敗,不就是離了個婚而已嘛?她幹嘛這麼痛苦呢?
明明這麼優秀,卻得上了抑鬱症。明明過得不錯,卻總是想著不想活了。相比起來,她的祖母和曾祖母過得是什麼日子啊?戰爭時代逃難,缺衣少食,被所有人欺負,鄙視,終日勞作,惶恐不安地活著。這些女人不是比她要慘多了嗎?
可不也是咬著牙,笑嘻嘻地活過來了嗎?
為什麼女主明明有著她的祖輩夢想的生活,卻這麼自暴自棄?不就離個婚嗎?離開一個出軌的男人,還要難過到吃藥啊?
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她難過的原因,是因為她沒有把自己當成草芥。她的祖母,曾祖母,都是拼命壓抑著痛苦,麻木不仁地對抗苦難,才能這麼活過來啊。
崩潰挺好的,崩潰是一種自我療愈,哭泣是一種情緒釋放。
成年女人不用時時刻刻假裝堅強,沒事找個地方大哭一場,挺好的。
以前看到我女兒崩潰大哭,我總是跟她說,哭沒有用。
現在想想,哭很有用,不然人類怎麼會一直保留著這個功能。
眼淚和笑一樣,終身可以使用。
請不要忍耐悲痛和壓力,大聲哭個夠吧。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