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經驗:美本畢業後如何獲得MIT教授初創公司的工作機會

作者:認識韋爾斯利
轉載:女生留學
正文
今日嘉賓:Shell同學,2024年畢業於韋爾斯利學院,主修Media Arts and Sciences (媒體藝術與科學)和 Mathematics(數學)雙專業,本科畢業後並未去大廠,而是在MIT教授創立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工作。
01 請問你大學學的什麼專業?都拿到了哪些工作offer?最後選了哪一個?為什麼?
我大學修的雙專業:Media Arts and Sciences (媒體藝術與科學)和 Mathematics(數學),拿到的offer主要是AI初創公司的,目前在一個AI & Data的初創公司工作,是一位MIT的資料科學教授將他的一項研究成果發展成了B端的AI產品併成立的公司。我喜歡初創公司團隊成員之間緊密的合作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從不同團隊成員身上學習到各種的知識和技能,很鍛鍊跨領域的交流能力。
02 為了畢業以後能找到工作,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要分別做哪些準備?
其實我是在大四正式決定想在業界找工作的,大一到大三都更多集中精力在做research和學業上。但是我在不同的實驗室經歷也為簡歷增添了份量,因為做的專案和之後找工作的職位比較相關(使用者體驗 & 產品設計),所以我直接將這些經歷放進了個人網站裡。在大一大二早期探索的階段,我儘量去嘗試各種型別的研究專案,總結出其中的共通之處,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點,由此規劃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03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做的最好的是什麼?
我花了一些時間慢慢意識到:業界找工作其實需要放下學生思維,因為學校專案和業界標準不一樣,特別是科技領域的崗位,業界更看重結果和整體影響,而學校專案更理想化、注重過程。這個也是在一次次面試中、和業界內的其他人聊天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做的最好的地方是會經常總結面試經驗,並且鍛煉出了不因為拒信而放棄前進的能力。
04 你覺得自己找工作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很強的表達和溝通能力,並且擁有跨學科背景,所以在面試時候能夠以多個角度回答不同型別的問題。並且因為我喜歡和人交流,在面試時我可以把握和不同面試官的交談節奏,讓雙方都可以舒適地表達。我覺得在工作後,不管什麼崗位,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軟技能。
05 從現在回看大學四年和工作初期,有什麼你覺得不夠好希望做的更好的嗎?
我覺得回看大學經歷,我希望自己能對於選擇的路更堅定。雖然一定有迷茫的時刻,但我希望自己能夠減少自我否定和懷疑,既然認定了就埋頭開幹。但我覺得整體來說,都是探索的過程,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沒什麼遺憾的。
06 你覺得文理學院畢業找工作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文理學院畢業生找工優勢就是擁有跨學科的背景,很自然就有可轉化的軟技能,並且我認為人文教育培養了我們對於很多議題的深度思考能力、對人的共情能力,是我們步入社會後的精神支柱。當然劣勢就是我們可能缺少了在某一個領域變得專業化的機會,因為理工科的專業實踐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Wellesley學生能夠在MIT、Babson、Olin等學校選各種專業課也能彌補一些)。同時,文理學院名聲很多時候不如大U,放在簡歷上可能競爭力相對弱一點。
07 最近人工智慧火爆,這對你學的專業有影響嗎?如果有,你覺得有哪些影響?
人工智慧對於我的專業有一些影響,特別是最近出現了很多能夠繪製產品圖 / 生成應用程式碼的AI工具,將產品設計師的標準抬高了一些,也聽說過有公司因為想省錢乾脆不招相關崗位直接選擇用AI做產品。這使得初級崗位的人求職變得更困難了。但我覺得能夠真正走得長遠的公司還是以“人”為本的。
08 請問你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長期來說想繼續在科技領域發展,目前我想做更多的AI產品,積累業界經驗。
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美國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錄取資訊: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拿到年薪七萬美元工作邀約的美國高二學生

在美國,女人成家後還需要工作嗎?

美國年輕畢業生正面臨就業危機


作者:認識韋爾斯利,轉載:女生留學,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