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電影裡有個鏡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畫面從賽車前方的視角,咻一下轉到了駕駛員的反打……
雖然我們沒有蘋果劇組的專業裝置,但我們還是找到了復現(平替)這個鏡頭的方法
——OSMO 360,大疆最新推出的首款全景相機。
本來我們很擔心全景相機的畫質,但大疆說,他們專門定製的這塊感測器,相當厲害。
傳統手機/相機感測器大部分是 4:3 矩形。但全景相機的成像區域實際上是個圓形。意味著傳統矩形感測器(全景相機主流 1/1.28 英寸)會有大量區域被浪費。不僅增加成本,還帶來額外的功耗/發熱。
而大疆的業界地位和話語權,讓它可以直接定製一塊正方形的一英寸感測器,最大化匹配全景鏡頭的圓形成像區域。
相較傳統矩形感測器,正方形感測器降低了耗電和發熱;體積重量也得到進一步最佳化;而且一英寸底的畫質/解析度,更是顯著提升——
為了測試 OSMO 360 的實際表現,並且嘗試「平替」開頭提到的那個《F1》電影鏡頭,我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摩托車拍攝場景——從白天的街道,穿越到夜晚的霓虹都市。
白天表現:這塊一英寸底在全景相機上首次實現了 8K50fps,同時支援 6K60fps 和 4K100fps 等多種規格,滿足不同速率的要求,升格效果也足夠優秀。
在進出隧道這種明暗對比極大的場景下,8K解析度降低幀率到 30fps,可以獲得更高的動態範圍——再開啟 Log 模式,更是為後期專業調色提供了充足空間。
夜間能力:一英寸感測器的優勢,在夜景中得到充分發揮。開啟「超級夜景」模式後,OSMO 360 會利用多幀合成技術提升了夜景表現。
當然,這意味著幀率會減半,但哪怕是 8K25fps(最新韌體提升到 8K30fps)對於一個全景相機來說,也遠遠夠用了。
我們還用大疆的新款麥克風錄了排氣聲,它現在支援四發八收,也就是同時用八臺接收器連線四隻麥克風,滿足多機位的專業需求。
OSMO 360 採用了與 Action 運動相機系列通用的1950mAh電池設計,對大疆老使用者十分友好。
而在續航方面,愛範兒實測一塊電池在 8K30fps模式下能連續錄製 114 分鐘。
更別提 OSMO 360 還有 105GB 機記憶體儲——第一次測試續航時我們沒有插卡,把內建儲存拍滿了才意識到電池還有餘量。
配件生態同樣豐富:除了相容 Action 系列的磁吸配件,還能透過觸點連線手柄進行供電和控制。機身自帶 1/4 螺口,第三方配件的選擇也非常廣泛。這次大疆還專門推出了適合騎行和車載的新配件。
沒有什麼極限場景的硬體產品是完美無缺的,OSMO 360 也一樣。
相比競品影石 X5 能同時輸出全景和跟隨格式的影片,OSMO 360 需要先開啟「快剪助手」功能,再透過 DJI Mimo 應用手動匯出普通影片,流程相對繁瑣。
手機端的運鏡功能比較基礎:只能設定關鍵幀做勻速運動,不能控制運動方向,效果不夠流暢。
電腦端的 DJI Studio 軟體介面,剪輯同事表示類似剪映:小白上手容易,但功能相對簡單,專業效果乏善可陳。
我們拍這次的「飛車大片」,需要運動模糊效果來營造速度感,但大疆沒有提供這個能力——只能靠其他軟體後期了。
以及可以給影片壓上騎行資料儀表盤——但樣式只有一個,很單一,且只能顯示三種資料,貼圖清晰度更是配不上最高 8K 的素材解析度……
這次開摩托車仿拍《F1》電影飛車鏡頭的過程,感覺挺奇妙的。
別說摩托車,就是騎共享單車,也能透過虛擬運鏡來拍出電影感、運動感十足的鏡頭。
OSMO 360 的出現同樣如此:如果說影石普及了全景相機的概念,那麼大疆或許就是把它從小眾潮流帶入大眾主流的那個角色。
這種良性競爭對所有人都是好事——一起把蛋糕做大,讓更多人享受到全景拍攝的樂趣。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