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X5體驗:影石最全能的旗艦,征服夜拍的全景相機

從全景
到全能
現在的全景相機,已經變了。
它們不再是全景內容製作的專屬,而是一個能固定在各種刁鑽位置、支援全形度拍攝的特殊角度拍攝神器。使用者可以用它來還原無人機視角,單人做出全形度環繞跟拍的效果,對影片內容創作者來說是個非常有用的補充。
隨著感測器、處理器以及影像演算法的升級,全景相機的畫質也在飛速進步。現在開啟了 180° 的常規模式,全景相機都能有不俗的表現,在常規場景中擁有了和傳統運動相機掰手腕的能力。
只不過,弱光成像對全景相機來說還是個大難題。要是能解決,全景相機的適用面將會再大一點。
現在,影石正要解決「弱光拍攝」這個問題。
他們釋出了搭載全新感測器和新一代三芯組合的影石 X5,用全新的「夜景錄影模式」改善全景相機在弱光環境下的成像能力,把之前只能在日間使用全景相機變成支援全天候拍攝的全能相機。
不再怕黑
先看看畫質方面的配置升級,X5 的前後攝像頭各搭載了一塊 1/1.28 英寸的感測器,具備 13.5 檔動態範圍。新感測器的最大等效畫素尺寸為 2.4μm,比起影石 X4 的雙 1/2 英寸感測器組合要大了不少。
更大的感測器能實現更大的進光量,從基礎上保證畫質。
預設 8K 30fps 模式下拍攝
所以你在預設的拍攝模式下能夠看到,X5 在夜晚的街道上也能夠拍出清晰的畫面。比起前幾代全景相機會出現的暗部細節模糊、色彩斷層以及開始出現方塊碎化的問題,X5 已經不會出現。
畫面能夠盡力保留反差,觀感上比日間成像通透一點,不會出現過分提亮導致畫面變灰的情況。
與此同時,影石還配備了兩塊全新的專業影像晶片和 5nm AI 晶片的組合,算力提升了 140%,能夠應付算力要求更高的 AI 智慧降噪、亮度還原和動態調節等畫面調整。影石整合成專用的「夜景錄影模式」,進一步提升畫面表現。
開啟「夜景錄影模式」的 8K 30fps
開啟之後,X5 拍攝的畫面會再提亮多一點,有類似手機拍照用的「夜景模式」。如果遇到燈光不足的街道場景,夜景錄影模式就顯得很實用。
當然,算力提升不只是利好弱光環境下表現,日間場景中的畫質表現和 HDR 模式也有提升。
常規模式下開啟 8K 30fps 拍攝
X5 支援新一代 11K 超取樣技術,在輸出 8K 30fps 的模式時會先進行 11K 的超取樣,畫面呈現會更加細膩,影像裡處於前景位置的磚牆已經能夠看到細節紋理,邊緣部分的細節輪廓也比之前的要再清晰一點。
成像風格的部分,X5 和 X4 相似,都在儘可能保證畫面光暗資訊的基礎上還原。畫面反差和通透度和前代相差不大,畫面中雲的輪廓還有層次感能呈現出來,顏色則比上一代鮮豔一點。
HDR 的部分則是提升了錄製規格上限,X5 支援最高 5.7K 60fps 的 HDR 影片拍攝。高畫素增加了使用者視角選擇的裁切空間,有了 60fps 的支援對用這個幀率創作的用來說是個更實用的升級。
另外,X5 還提供了 Log 影片錄製模式,方便使用者進行風格化調色或還原更多畫面細節。
5.7K+ 30fps 模式
普通 5.7K 30fps 模式
面對全景部分主要用到 5.7K 規格的使用者,影石在 X5 上新增了 5.7K+ 的拍攝選項,進一步提升該分辨下畫質表現。
不過這個模式最高只提供了 5.7K+ 30fps 的錄製規格,更建議在光線充足、相對靜態的環境中使用。
單鏡頭模式方面,X5 最高支援 4K 60fps 模式拍攝。如果將規格調整到 4K 30fps,還能在自由比例模式中選擇「極廣角」模式,以獲取最大 170° 的視角。
單鏡頭的日間成像會比 360° 模式更進取,畫面更通透,反差也比全景模式再高一點。
影片裡面看,從邊角到中心,畫面的解析力都保留得不錯,不會出現斷層式下滑,整體成像效果已經追近了不少運動相機。日常直接用來做日常 Vlog 等陸地拍攝,只用單鏡頭模式也足夠了。
操控和互動的部分和之前一樣,影石 X 系列在視覺選擇、跟蹤拍攝以及相機互動方面都有非常豐富的功能,這次的 X5 和升級後的 insta360 官方應用也不例外。
首先,X5 能夠識別畫面裡面的主體,並能夠對應每一個人生成一個主要視角進行跟蹤。配合高畫素錄製,使用者拍攝完之後不僅能夠得到一條完整的多人素材,還能根據不同的人獲得單人特寫。
不需要另外架設多個機位,後期剪輯也能夠更加豐富的選擇。
如果拍攝只有自己一個人,insta360 應用內提供了更加簡單的「主角視角」和「固定視角」可以選擇。這樣在完成拍攝之後,使用者可以直接獲取自選模式下的平面影片,同時也能夠保留完整的全景影片,方便使用者直接出片。
甚至可以開啟 AI 視角功能,相機會自動判斷出高光的位置,然後輸出一個跟著高光場景運鏡的影片。
當然,上一代支援的自主選擇視角的功能,這裡也不會落下。
比起傳統在畫面滑動的模式,影石用類似遊戲手柄搖桿的操控設定能夠在減少滑動頻次的情況下大幅度切換視角,操作起來比在螢幕上滑動要方便直觀很多。
另外,影石在上一代推出的 AI 魔法師、魔法天空等 AI 生成功能,模仿無人機穿梭的穿梭延時模式等常駐功能,這裡都能夠用到 X5 拍攝的全景素材上。
互動操作的部分,X5 除了常規的關機模式下按錄製鍵直接開錄,以及手勢控制、語音控制開拍三個模式外,這次新增了「扭一扭」開錄操作。
使用者只需要重複旋轉兩次機身,就能夠直接進入錄製模式。響應準確,對操控精度要求不高。在滑雪、釣魚等只能空出單手操控的場景還是很有用的。
最後,影石在 insta360 應用裡面提供了雲服務,使用者可以上傳自己的素材,也能夠透過這個功能快速向朋友還有社交軟體分享,實現即拍即傳。
更方便,更堅固,更豐富
外觀方面,X5 延續了 X 系列這個相對成熟的圓邊長條形的設計模式。
機身正面覆蓋了防滑膠,X4 規律的條形紋理被替換成了幾何圖形紋理,和中心的六邊形麥克風防風罩融為一體。
這款防風罩採用了多層防風網結構,提升了抗風噪能力。
機身還內建了無線接收端,可配合影石新推出的 Mic Air 無線麥克風進行收音。
機身後側還是那塊經典的大螢幕,螢幕下側是錄製鍵和模式切換按鍵,電源鍵和在幾個固定模式之間快速切換的 Quick Menu 按鍵則放在機身右側,USB-C 介面右側底部。按鍵都做得比較緊,按下需要些力氣,以避免誤觸。
機身左側的大部分空間,都被電池倉覆蓋。和 X4 一樣,TF 卡槽也放到了電池倉裡面。
影石對這一代的電池做了升級,容量從 X4 用的 2290mAh 升級到 2400mAh。在預設設定的 5.7K 24fps 模式下,能夠錄製約 185 分鐘。
充電規格也升級到支援 30W PD PPS 快充,拍攝時可以用支援這些通用快充協議的移動電源和充電器進行充電。
影石官方在 X5 的全能套裝中提供了可同時充兩塊電池的充電管家,充電管家也支援 30W PD PPS 通用快充協議。對有長時間錄製需要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升級點。
日常使用的話,機身在螢幕下方兩個按鍵位置的溫度感知會明顯一點。如果要長時間錄製,拿著自拍杆等其他固定裝置會更好。
防水防護和耐用度方面,影石將 X5 的裸機防水效能從 10 米 升級到 15 米,同時也提供了全新的全隱形潛水殼,安裝後防水深度能到 60 米。
潛水殼完全匹配 X5 的視角,安裝後不會影響全景拍攝。
鏡頭保護也做了升級,X5 的外鏡採用了光學超硬金剛膜,抗掉落效能比 X4 提升了 100%,耐磨耐刮和硬度都有提升,裸機狀態下放在和鑰匙放在一起也不擔心劃傷。影石還增加了快拆設計,要是相機不小心跌落和劃傷了鏡片時,使用者也能自行更換,不影響拍攝。
當然,X5 也有專用的鏡頭保護蓋,日常甚至在部分夜間環境下不太影響使用。但要是遇到光線相對複雜的場景,建議取下再拍攝,日常也要保持鏡片清潔。
配件連線的部分,X5 底部保留了標準的 1/4 螺口,方便使用者連線自拍杆、子彈時間自拍杆、三腳架和大力夾等採用相同螺口的固定裝置。
X5 加入了磁吸快拆介面,使用起來就和 Ace 系列的相似。使用者能透過底部同樣附帶標準 1/4 螺口的磁吸快拆配件來連線各種固定裝置。快拆配件有鎖釦,增加連線穩定性。拆卸時只要在解鎖後捏緊快拆板兩側就能取下,方便使用者在各種腳架和自拍杆之間快速切換。
除了這些,這次還推出了能夠收納 114cm 的伸縮自拍杆,以及能夠收納自拍杆的收納包。
包內分成兩側,上層是能夠收納快裝板、充電線、電池等小配件的網格,下層則是收納本體和充電管家的結構。相機本體的挖槽相容了矽膠鏡頭保護套,底部也沒有固定結構,使用者可以取出後放進更多的配件。
從全景,到全能
整體來說,X5 還是影石旗下最全能的全景相機,也算是他們旗下最全面的運動相機。
感測器、處理器組合的升級以及夜景模式的出現,解決「全景相機沒辦法在夜晚使用」這個難題。配合升級的影像演算法以及更新後的越來越強自動構圖、視角選取和後期能力,我們在 X5 身上可以看到它在多機位、多角度拍攝乃至一定程度上滿足多機拍攝需求的可能性。
加上新產品在操控簡化、續航升級以及應用輕剪輯能力增強等基建上越來越強,新手用起來也十分方便,X5 的使用上限和下限也在不斷提升。
如果你只是一個新入門使用者,哪怕不打算滑雪、釣魚、騎行,只是想給自己的陸地生活記錄 Vlog 多增加拍攝上的新意和樂趣,但又不想為了拍攝一個兩個特殊鏡頭搞得十分複雜,那變得更全面的 X5 全能禮盒版無疑就是合適的選擇。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從影石 X 系列的更新模式中瞭解到:
它們不再只是膚淺地盯著「極限運動場景」和「全景內容創作」的工具,而是要透過全景拍攝的屬性和優勢,以及自身只能演算法結合,為平面或常規拍攝提供更多創意和可能性而努力。
這,才是現階段消費級全景相機產品應該走的路。
文 | 梁夢麟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