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泡泡瑪特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後,市值一路飆升,不僅造就了潮玩商業神話,更撕開了消費市場隱藏的千億藍海,在這片看似無限可能的火熱賽道上,一場關於“誰能成為下一個泡泡瑪特”的商業競逐正在激烈上演。
作為名創優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自2020年誕生之日起,便以“全球潮玩集合店”的定位撕開市場缺口,隨後更是憑藉著驚人的擴張速度與創新玩法,重塑行業格局。

從橫空出世到挑戰巨頭,TOP TOY究竟做對了什麼?
1、避開盲盒紅海,野心勃勃地構建起潮玩新生態
伴隨著盲盒經濟在潮玩市場掀起驚濤駭浪,無數品牌扎堆入局,然而自成立之初,TOP TOY便避開盲盒紅海,精準定位為全球潮玩集合店,著手構建涵蓋盲盒、積木、手辦、拼裝高達、娃娃模型、潮流玩具、原創產品等核心品類的全新潮玩生態,而這也使其區別於市場上眾多專注單一IP或品類的潮玩品牌。
對比泡泡瑪特,TOP TOY的兩大差異化戰略愈發清晰:
其一,在定價策略上,一個是盲盒快消,一個主打收藏級玩具。具體來看,泡泡瑪特定價相對單一,更多依賴59-79元盲盒,其手辦產品價格或根據尺寸、材質和IP熱度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在幾百元左右。反觀TOP TOY,採用階梯式定價,商品價格覆蓋39元至上萬元的寬泛區間,其中會主推199-999元的收藏級手辦、積木、拼裝模型等,瞄準成年男性、硬核玩家及家庭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市場空白。
其二,從IP佈局來看,泡泡瑪特始終押注自有IP,截至目前,已打造出如MOLLY、SKULLPANDA、DIMOO、LABUBU等眾多知名自研IP,而TOP TOY則著力於構建“自有IP+授權IP+設計師IP”的金字塔型IP矩陣,頂層以迪士尼、漫威等超級IP聯名引流,中層以國產動漫《靈籠》《鬥破蒼穹》和設計師合作款創造持久的新鮮感,底層則以自有IP(Twinkle、Tammy)培養長期使用者黏性。
2、快消基因融合潮玩創新,供應鏈複用破效率局
產品開發週期長、庫存週轉慢、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長期制約著行業發展,因此,拉長時間週期來看,當潮玩行業告別野蠻生長,供應鏈效率一定是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核心競爭壁壘。
一方面,名創優品構建的全球化供應鏈體系為TOP TOY提供了強大的後端支撐。依託母公司覆蓋原材料、模具製造、成品加工等全球1400+優質供應鏈資源,TOP TOY在保持潮玩產品創新性的同時,能夠大幅縮短產品開發週期,實現了快消品級的運營效率。另外,在生產環節,TOP TOY也將集中採購與規模化生產的效能發揮到極致。
另一方面,TOP TOY深度複用名創優品的柔性供應鏈體系,構建起敏捷響應機制。例如,將傳統潮玩行業3—6個月的產品開發週期壓縮至45天以內,新品打樣在設計定稿後,最快72小時即可完成。此外,依託名創優品200+核心供應商的彈性產能,支援最低300件的試生產訂單,大幅降低庫存風險。庫存週轉方面,名創優品自主研發的智慧補貨系統,能夠實現對全國門店庫存的動態調配,滯銷品可在72小時內完成跨區域調撥。
寫在最後,TOP TOY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是想取代誰或復刻誰,而是試圖用一種截然不同的商業邏輯,去探索和驗證潮玩行業的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