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的ANZ CoreLogic住房可負擔性報告顯示,收入約10萬澳元的準購房者只能負擔得起澳洲10%的住房,佔比創下歷史新低。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可負擔性壓力是高利率和房價上漲的結合結果。這一創紀錄的低點遠低於2020年12月中等收入者能負擔得起的50%,也大大低於2022年3月利率開始上升前的40%。
即便是高收入者,他們的選擇也大幅減少。年收入平均為17.2萬澳元的高薪者只可負擔一半的房市,這一比例相較於2020年底的80%顯著下降。模型假設家庭用於支付房貸的收入不超過30%。

(圖片來源:AFR)
實際上,截至9月份,全澳支付房貸所需的收入比例已飆升至創紀錄的50.6%,而在疫情前僅為29.6%,比去年要求的46.7%大幅增加。
根據ANU POLIS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和CoreLogic的建模,全澳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增長了2.8%,至10.1萬澳元,但這遠低於同期房價中位數8.5%的增長。
CoreLogic研究負責人Eliza Owen表示,即使明年預計降息,住房可負擔性條件也不太可能顯著改善。“如果如預期明年利率下調0.75個百分點,從按揭還款的角度來看,可負擔性可能稍有改善,但家庭收入已經有一段時間無法跟上房價漲幅,”她說道。
“收入與房價之間的中位數對比顯得極端,顯示出房價與收入和儲蓄的脫節。”“因此,進入房市更多地變成能從‘爸媽銀行’獲得多少財富,以及自身的收入有多少。”
AMP首席經濟學家Shane Oliver表示,儘管利率下降,負擔能力的惡化將限制價格上漲。“通常情況下,當利率下降,房地產市場會回暖,但過去幾年情況異常,因為即使在利率上升時房價也在上漲。”
“因此,自2023年初以來,我們見到的房價上漲,可能已經提前實現了通常因利率降低而出現的漲幅,這反映在持續惡化的可負擔性中。”
“因此,房價隨著利率下降而大幅上升的潛力或許被抑制了。”全國房價的持續上漲使得住房價值與收入的比率升至8,超出過去10年的平均值7,並與2022年初創紀錄的高位持平。
除了墨爾本、霍巴特和堪培拉的購房條件有所改善外,第三季度大多數首府城市的住房可負擔性指標均有所惡化。
悉尼仍是最不可負擔的購房市場,房價是收入的9.8倍。購房者現在需要花62.1%的收入用於新的房貸,顯著高於去年的58.1%。在疫情爆發之前,悉尼購房者僅需用39.2%的收入支付房貸,自那以來,房價上漲了29.1%。
自疫情以來,阿德萊德的住房可負擔性惡化最為嚴重,中位數與收入比率從5.9飆升到8.9。這一期間城市房價增長了65%。
相比之下,墨爾本的住房可負擔性大幅改善,住房與收入比降至7,低於疫情初期的7.5。用於還貸的收入比例也從上季度的45%降至44.3%。
墨爾本市、Stonnington-West、Bayside、Manningham-West和Mornington Peninsula的房屋按揭可負擔性改善最大,所需收入份額下降了超過5個百分點。而阿德萊德西南部的Holdfast Bay的房屋記錄了全國最大的住房可負擔性下降。
該地區家庭收入中用於還貸的比例跳升至101%,從前一年的81%大幅增加。現在需要21.4年才能存夠首付款,比去年多4年。
珀斯市、Melville、Stirling、Mandurah和Gosnells的可負擔性也降至新低,貸款所需收入比例上漲超過12個百分點。
現在,Melville的購房者需花67%的收入用於房貸,珀斯市為80%,Stirling為61%,Mandurah為60.4%。
責任編輯/轉載:貓叔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