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CC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給予我們想要的未來。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訊

央視開年大劇《六姊妹》,近日迎來了大結局。

該劇改編自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說,以皖淮小城淮南為背景。
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何家六姊妹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浮沉。
她們中有的人,為了家庭付出一切,卻處處被人嫌棄埋怨。
有的人敢闖敢拼,不被傳統的人生模式所禁錮,最終站在了時代的前沿。
還有人自私任性,直至吃盡苦頭,才明白家人是最靠得住的臂膀。
她們的命運,也是很多當代女性的命運縮影。
每個在生活中,在家庭裡輾轉沉浮的女人,都能從這部劇中看到自己。
-
為家庭犧牲自我的女人,往往過得最不幸福。
有人說,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劇中的大姐何家麗,那就是:
一輩子陷在長姐如母的枷鎖,與時代女性的困局中,犧牲半生卻換不來一句“值得”。
何家麗從少時起,便是父母眼中最聽話懂事的孩子。
她知道父母最大的心願,是想要一個兒子,可接連生了六胎,他們的心願都沒有實現。
於是她便剪了自己的一頭長髮,並告訴父親,從此她就當一個男孩,一心守護這個家。
此後幾十年裡,她將自己的人生與何家緊緊捆綁在一起。
因為父母不同意,她放棄摯愛湯為民,選擇了能給家庭帶來安穩的張建國結婚。
父親車禍意外去世後,她更是以近乎偏執的姿態扛起家族重擔。
她為妹妹們安排工作,幫她們處理婚姻危機,不論何時何地都圍著那個大家打轉。
為此,她忽視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以致孩子長大後不學無術,炒期貨欠下鉅額高利貸,將她和丈夫一輩子的積蓄席捲一空。
在她和丈夫無處可去,只能寄住在孃家時,她的六妹何家喜,怕她趁機霸佔老房子,竟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將其掃地出門。
所以你看,當自我犧牲變成一場沒有終點的苦役,何家麗的悲劇早已註定。
而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女人,比比皆是。
做母親的,寧可自己苦點,也盡最大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做姐姐的,哪怕自己過得不如意,也會咬緊牙關為自己的家人撐起一片天。
可過度的自我犧牲,並不能換來幸福,毫無保留地付出也只會被人當作理所當然。
如果你不想落得個令人唏噓的結局,那就先學會愛自己。
停止一味奉獻,拒絕過度犧牲,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並得到他人的愛。

-
一味追求穩定的女人,最終會被穩定禁錮。
在整部劇中,老二何家文的命運轉折,堪稱全劇最令人唏噓的悲劇之一。
她原本容貌姣好,又十分聰慧,高考恢復後,她是何家最有機會考上大學的人。
可是她卻自我放逐,不好好備考,最終以0.5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
大姐何家麗勸她復讀,可何家文不想應對大學畢業後未知的風波。
於是她選擇了拒絕,接受了父親給她安排的一份澱粉廠的工作。
那個時代,在澱粉廠工作看似體面,實則她早已將自己釘死在了階層固化的鏈條上。
後來,她遇到了踏實可靠,又工作穩定的陳衛國,便立刻認準了對方。
婚後,何家文活成了世俗眼中的“人生贏家”:丈夫寵愛、婆婆呵護、衣食無憂。
可命運贈送的所有禮物,其實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當她滿足於“陳家兒媳”的身份標籤時,她的三妹何家藝在商界大展身手,四妹何家歡在職場努力拼搏……
她閹割了自己的成長,將人生全部押注於婚姻。
所以當丈夫患肝癌離世,她的生活就立刻陷入了困境。
與此同時,她工作的澱粉廠面臨改革,她也被迫下崗,只能淪落到去餐館洗盤子。
最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在無奈中選擇再婚。
雖然換來了生活的穩定,可是精神上的孤獨和落寞,卻無人訴說。
記得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眼前的盛況給你天堂般的感覺,那麼接下來等待你的也許就是地獄。”
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這世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份工作,能成為我們永遠的依靠。
我們若是過早地選擇安逸,最後也一定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每一個女人都應當記住,前路漫漫,道阻且長,唯有自己給足自己安全感,才是人一生最大的穩定。

-
敢闖敢拼、有韌勁的女人,終會獲得命運的獎賞。
作為何家的老三,何家藝信奉的是“生命在於折騰”。
她從小生活在兩個姐姐的陰影下,故而總想證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不僅穿衣服要新的,吃東西要挑好的,就連談戀愛也要轟轟烈烈。
當時,有個叫歐陽寶的男生追求她,男生家窮得叮噹響,還有九個弟兄。
何家怎麼也不同意兩人談戀愛。
但何家藝就是看準了他會對自己好,於是不顧家人反對,執意與他結了婚。
婚後,兩人一起做買賣,大雪天裡跑到東北倒騰毛皮,寒冬臘月睡貨車、啃冷饅頭,硬是把生意做成了氣候。
短短幾年時間,他們就住上了豪宅,開上了豪車,成了何家最有錢的人。
雖然後來因為歐陽寶誤判市場,導致他們一夜虧光百萬家底。
歐陽寶被打倒了,可何家藝卻還是不肯服輸,她不斷給歐陽寶打氣,拉著他一起重新找商機。
之後,兩人嘗試開澡堂、開小旅館,一步一個腳印,終於得以東山再起,再次過上了富裕的小日子。
就像何家藝常說的:“人活一口氣,這口氣要是散了,金山銀山也撐不起你的脊樑骨。”
現實中的女人,無論在任何時候,也應當如此。
大膽地去做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事,去過自己想過而沒有過的人生。
像玫瑰一樣怒放在自己的生命之園上,哪怕遭遇風霜也不要枯萎,被人攀折也不要凋零。
永遠保持旺盛生命力,世界才會回饋你無限的暖陽與溫情。

-
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眼界的女人,能託舉起整個家庭。
作家桐華說:
“美麗的女子令人喜歡,堅強的女子令人敬重。當一個女子既美麗又堅強時,她將無往不勝。”
劇中的張秋芳,在我看來,就是一個這樣的女人。
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是秋日裡的一抹芳華,優雅地穿梭在人群中,眼神中透露著智慧與溫柔。
她和何家麗、湯為民從小一塊長大,她是何家麗的好閨蜜,同時,也暗戀著湯為民。
在兩方父母的撮合下,她成年後和湯為民成了夫妻。
可她的婚姻一開始並不幸福,因為湯為民心繫的是何家麗,所以對她總是刻意疏遠。
但秋芳卻不吵不鬧,只堅定地站在湯為民身後。
不幸的是,結婚沒多久,湯為民就在一次工作中失去了一條腿。
秋芳也沒有在這個時候離開,而是一直不離不棄地照顧他。
湯為民因此對她生出了許多感激和愛意。
高考恢復後,早已嫁人生子的秋芳,又果斷選擇報考,併成功考上了醫學院。
學成後,她有了穩定的收入支撐這個家,還將唯一的女兒教育得特別出色。
此外,她又拿出一部分錢,支援丈夫去開面包店。
在兩人的合力經營下,店鋪也是開得風生水起,掙了不少錢。
之後,他們在上海購置了房產,將女兒送去國外留學。
可以說,在秋芳的經營下,他們整個家都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每個女人在生活中、在婚姻裡,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面對生活的磨難,怨天尤人沒有用,暗自垂淚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們唯一要做的,便是不斷強大自己,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三毛曾說:
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悅必然會抵達。
我始終堅信,核心穩定,持續增值自己的女性,人生會是一望無際的曠野。

▽
看完《六姊妹》,我最大的感觸就是:
女人這一生會有很多身份,是父母的女兒,是妹妹的姐姐,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親。
然而,無論扮演過多少角色,我們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首先是自己。
恰如張愛玲曾說的:“所有的女人,終有棲息之地,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給予我們想要的未來。
從此刻起,不要將自己囿於家長裡短中,不要將自己困在鍋碗瓢盆裡。
大膽去過自己的人生,當好自己人生的主角,你便能將生活的陰霾驅散,把餘生活得閃閃發光。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