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家中國品牌連續19年釋出這份報告?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關注企業責任和可持續議題。據商務部主管的財經期刊《WTO經濟導刊》,2006年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元年”,共有71家企業釋出可持續發展相關文字,比前一年大幅增長近三倍。在這批先行者中,就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運動品牌:李寧
當“可持續”概念尚屬行業萌芽期時,李寧隨2006年報主動釋出了企業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並於2011年就開始探索用環保方式革新運動產品生產工藝。
今年“地球日”之際,李寧在成都春熙路銀石廣場打造了“李寧NATURE自然空間限時快閃”透過生動沉浸的環保科技科普、環保產品探索歷程回顧、線上線下互動等方式,全方位展現品牌在構建環保產品“全鏈路”過程中的實踐成果。
4月29日,李寧最新的《2024年度環境、 社會及管治(ESG)》報告正式釋出,向業內集中呈現了公司從環保產品研發、綠色運營實踐、供應鏈責任管理、員工發展體系及社會公益事業等層面過去一年的積極成果。這已經是李寧連續19年釋出可持續方面的報告。
作為運動企業,李寧在環保產品的研發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作為中國品牌,李寧的“可持續”理念反映了什麼獨特精神?
《華麗志》對李寧近20年來的可持續相關實踐展開了深入研究,並面對面採訪了李寧集團副總裁宋春濤先生,請他詳解李寧集團的ESG發展歷程。
打造國內行業第一雙“全降解”運動鞋
本次李寧ESG年報亮點之一,就是在2024年實現運動鞋降解率超80%的突破,達到行業可降解相關標準,成為首家實現專業運動鞋全降解的中國運動品牌。
李寧集團副總裁宋春濤先生與《華麗志》分享:“李寧董事會和管理層非常重視可持續,用長遠眼光去審視決策——並非算小賬,而是衡量可持續對整個社會的價值,並且落實到每一款環保產品和公司運營的具體事項中。
一款好的可持續運動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功能、情緒和精神價值。李寧在ESG領域有近20年的積累,這讓團隊不僅有時間去探索,也在認知層面對‘可持續’的理念愈發清晰完善。”
這一進階過程在運動行業的重要品類“運動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2011年,李寧就開始探索用更加環保的方式生產運動鞋:率先推出“MIX概念鞋”,透過無膠水粘合工藝,實現鞋面鞋底一體化。2013年,以廢舊輪胎製作鞋底的“Green in Black 輪胎鞋”誕生,獲得了德國iF設計獎。
運動鞋的全降解是業內公認的“老大難”問題。運動鞋由三十幾個配件構成,要求每一個部分都有環保屬性,且兼顧運動效能,對供應鏈和技術都是極大考驗。
在集團的大力支援下,李寧研發團隊致力於打造一雙可以“歸於自然”的可降解運動鞋,自2020年起針對這個難點展開攻堅研究,並將探索成果形成理論。2024年1月,李寧集團作為第一起草人,聯合國家相關協會共同制定的《鞋類 生物降解效能評價》正式釋出。
運動鞋降解的關鍵難點,就在於大底的橡膠材料。與產學研資源和行業合作伙伴聯動推進創新研發,李寧團隊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
依託張立群院士團隊、王朝教授對分子設計、高效催化、高分子量縮聚等工業化難題的突破,實現了可降解橡膠鞋底的創新。
基於這一技術,李寧與院士團隊深度融合共同研發,解決了降解難題——將源自“土豆玉米澱粉”的可降解生物基聚酯橡膠用於大底製作。這是中國獨創的全球唯一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橡膠材料,該製作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2024年5月,在首次舉辦的“科技大秀”上,李寧正式釋出首款全降解運動鞋概念版,成為首家擁有全降解專業運動鞋的中國運動品牌。在解決“運動鞋”降解這一全球難題上,李寧留下了重要足跡。
在今年地球日活動現場,一隻放在土裡的鞋子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這就是李寧的全降解運動鞋概念版。工作人員介紹,在土裡埋180天之後,這隻鞋的主要部分將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融入大自然。
量變到質變,形成“全鏈路”生態價值
在前沿的可降解技術之外,李寧在生物基原料、環保染色工藝、回收再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大眾化的廣泛推廣與使用——一個個單點的技術突破,已從量變到質變,形成系統生態價值。
上圖:4月20日起,李寧陸續在全國12家門店內推出環保陳列區域。
藉助“地球日”這個全球環保節點,李寧透過一場線下活動將多年的環保研發步伐一站式呈現,強化消費者對品牌“可持續”標籤的全方位認知。
【滑動了解李寧品牌的“全鏈路環保”】
李寧積極推廣使用“源於自然”的生物基材料。其運動服品類常用的索羅納(SORONA®纖維核心原料來自每年都能重新生長的植物這種面料分子結構和彈簧類似,不僅耐用易打理,速幹排汗,而且安全親膚,可以直接用於嬰童服飾。
李寧標誌性的䨻絲鞋面(boom fiber)應用了蓖麻油提取物,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䨻絲鞋面輕盈、透氣,柔韌性和耐久性好,實現了“功能+環保”一箭雙鵰的均衡效果。目前,李寧生物基跑鞋生產已累計突破1000萬雙。
上圖:使用䨻絲鞋面的李寧赤兔8 PRO
在生產工藝環節,李寧透過“無水著色”、“植物染色”構建雙重技術防線:
  • 無水著色技術大幅降低水資源使用和工業鹽使用。相比於傳統染色技術,每生產一件衣服,節省約40升水——相當於一個成年人20天的飲水量。
  • 植物染色技術從石榴皮、桑葉、茜草、五倍子等植物中萃取天然色彩,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和水耗。以藍顏色為例,相較於傳統合成染料,植物染色工藝使電力消耗降低42.2%,水耗降低53.4%。
作為CBA、國家乒乓球隊以及羽毛球賽事贊助商,李寧23年開始每個賽季推動超16萬個塑膠瓶回收並用於製作CBA比賽服,24年推動超130萬個塑膠瓶回收並用於製作乒乓球、羽毛球大賽服。一套專業賽服意味至少10個塑膠瓶的重生。目前,李寧已推動可回收塑膠瓶再利用累計超1.9億個。
上圖:許多消費者來到“李寧NATURE自然空間限時快閃”工坊互動體驗區參與“生物基鞋帶DIY”、“植物染噴塗DIY”等活動。
“每一步,都向前”
李寧集團副總裁宋春濤先生表示,ESG毫無疑問是李寧集團的長期戰略,管理層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可持續’可持續
“李寧公司上游有成品供應商、材料供應商,企業有5000多名員工,下游有七千多萬會員。集團希望能從點到面,以生態化的體系去擁抱可持續理念。2023年,李寧集團提出了“每一步,都向前”的ESG口號。看上去是平平無奇的每一步,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才會有令人驚歎的變化,李寧會不斷‘積跬步至千里’。”
李寧的《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顯示,除了構建環保產品的“全鏈路”,李寧的綠色發展思路也落實在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
  • 北京、南寧、深圳、上海、荊門五大中心推行智慧化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和可再生能源佈局,如北京李寧中心平均每月光伏發電量達12.1萬千瓦時,年度自發自用電量佔總用電量約25%;深圳李寧中心透過空調照明升級改造、精準供能等措施節電達43萬千瓦時。
  • 線下終端門店進行空調、燈光裝置節能改造,預計每年可節電16.8萬千瓦時;上海李寧中心旗艦店作為低碳門店代表之一,配備科技智慧終端,實現能耗精細化管理,每年減少碳排放達13.5噸。
上圖:上海李寧中心旗艦店碳資料看板
  • 拓展䨻和超䨻科技、GCR(輕質止滑橡膠科技)、GCU(地面控制系統大底科技)應用,2024年使用GCR實現減碳約1,060噸,使用GCU實現減碳約560噸,使用䨻及超䨻科技實現減碳約29,751噸。
  • 2023及2024年,李寧與專業第三方合作,對5款產品開展碳足跡測算。此外,品牌開始逐步建立材料碳排放資料庫,擴大材料方面碳足跡整理。
  • 結合過往三年供應商碳盤查專案,選擇約10家供應商開展能源評估專案,輔導供應商開展用能統計和分析,形成碳管理工具,設立減排目標和路徑,以2022年為基線,每家供應商碳減排量目標至少20%。
  • “以體育人”是根植於李寧品牌中的公益理念。2024年,推動李寧TOP24“精英球員計劃”,支援優秀的青少年運動員成長。作為“2024 姚基金慈善賽裝備合作伙伴”,李寧已連續兩年為賽事提供專業運動裝備支援。
  • 李寧公司有10餘個運動俱樂部,鼓勵員工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公司注重為員工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2024年員工培訓覆蓋率達100%。2024年,李寧多次上榜《經濟觀察報》、FESCO、獵聘、58同城等機構評選的優秀僱主相關榜單。
  • ……
可持續,是李寧品牌“運動員精神”的自然延伸
2025年1月,當李寧品牌宣佈再次牽手國際奧委會,成為中國奧委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體育服裝合作伙伴時,李寧品牌創始人、集團董事長、世界體操冠軍李寧釋出了一封1500字的內部信。
信中回溯了李寧公司的創業歷程和“運動員精神”的深刻基因,並闡述了企業秉承“以體育精神服務大眾”的價值觀,助力中國體育發展的長期願景。
運動員精神凝聚了追求卓越、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等人格美德。它不僅存在於競技場上,更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普世精神。這一底層精神驅動李寧品牌和集團不斷前行,也自然延伸到了對員工成長、社會福祉和環境生態的使命擔當中。
未來,李寧集團表示將在企業運營的各方面繼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多方力量一起共創高質量的商業生態。
丨圖片來源:品牌官方
丨責任編輯:Elisa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李寧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