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
又到了動物們求偶育幼的季節。
而讓我們感嘆的是,
為什麼春天總是轉瞬即逝——
豹鄉田裡,剛剛還是涼爽的播種季節,
兔猻新村邊,就已經熱到讓人揮汗如雨。

帶豹回家

山西棲息地評估

2025年6月,今年第二期(4月收集)的和順華北豹豹影像已完成個體識別。4月天氣漸暖,豹子們活動頻率開始增加,比2月影像數量多出了將近一倍。3~4月間,我們共拍攝到了5次尾隨事件(華北豹繁殖前的特徵行為),這說明華北豹的戀愛季節到來了。

HS2223F在鏡頭前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 ©貓盟
2025年第3期華北豹影像資料也已經收集完成,7月我們將馬不停蹄地開展這批影像的個體識別工作。
阜平-五臺棲息地調查

飛鴻團隊在帶豹回家專項基金的支援下,於6月中旬回收了阜平32個點位的紅外相機。阜平-五臺區域海拔較高,6月雷雨頻發,工作人員在雷雨穿插的有限晴天內,起早貪黑回收完了核心區域的資料。阜平是河北省最重要的華北豹棲息斑塊,我們還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來了解當地豹種群的基本情況,任重而道遠。

工作人員在檢查紅外相機 ©黃飛
河北棲息地調查

6月,老豹子隊員王剛、郝躍華、李愛慶前往平山縣,頂著高溫在河北山西交界的山樑上佈設了65臺紅外相機,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工作評估平山與山西交界的哪些區域會成為華北豹從山西擴散入河北的重要廊道。

老豹子隊員郝躍華在山頂眺望遠方 ©王剛
六盤山棲息地評估

6月,為了瞭解華北豹等野生動物如何利用現有的過路通道,我們花了一週時間跑完了六盤山高速、國道以及一些次級道路沿線的過路通道,共記錄過路通道98個。按照上個月我們嘗試的對通道結構的劃分,我們記錄到了高架橋下通道25個、野生動物橋下通道28個、方形涵洞19個、圓形涵洞26個。
我們回收了此前在部分過路通道底下安裝的19臺紅外相機,經物種識別,我們發現這些相機記錄到了豹貓、花面狸、亞洲狗獾、狍等野生動物利用通道。這些資料也讓我們初步瞭解了六盤山本土野生動物對現有過路通道是如何利用的。
我們幫動物搭木橋 ©貓盟
山西棲息地生態修復

上北捨生態修復林養護工作在6月告一段落,雨季來臨後,這些移栽的苗木成活率達到93%以上。4月種植的樹木生長狀態整體良好,除了少數松樹有發黃現象之外,其他樹木和灌木發芽一切正常,移栽的黃刺玫已經開花,地面的草本植物也長出來了。

在施工中的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原縣道337),我們給建設中的動物通道安裝了紅外相機,希望能夠評估動物對這些通道的使用情況。另外,我們也安裝了車流量監測相機,記錄了公路的車流情況。
山西生態補償

6月,我們前往太原市陽曲縣,賠付了7起豹吃牛事故。
同時,我們與和順縣分管的副縣長溝通,確認了豹吃牛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的具體出險流程。我們發現與之前的流程相比,現在的流程多出了讓老鄉到鄉鎮府找分管畜牧負責人簽字蓋章的流程。後續我們會確定保險公司的電話暢通與否的問題,以及詢問鄉鎮政府分管畜牧負責人聯絡方式,確保一旦出現野生動物肇事事件,村民能夠順利跑完整個保險流程。
共橡自然工作會議共商棲息地修復

6月21-22日,共橡自然專案工作會擴大與會規模,京冀晉三地等15家機構共話長遠願景,以補櫟為抓手,達成行動目標:2050年在太行山燕山地區初步建成連通性強、結構穩定、適合華北豹種群生存擴散的5000平方公里生態系統。巧巧代表貓盟參與本次規劃討論。
想了解補植櫟樹對於最佳化生態環境,提高棲息地質量的作用,你還可以閱讀:
延伸閱讀


迎豹回家從種橡樹開始
媒體報道

在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中央二套《第一時間》和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連續3天聚焦華北豹,推出特別報道。這已是央視連續第2年在同一時段進行如此高頻次的報道,凸顯其作為旗艦物種的重要地位和社會關注度。

中央2臺“第一時間”欄目報道西鄉豹遷移去東鄉的新聞 ©中央電視臺
6月17日與6月29日,和順新聞聯播也報道了華北豹與豹鄉田相關新聞。

和順新聞報道亞瑪芬造訪豹鄉田 ©和順新聞

豹鄉田

生物多樣性觀察與改善工作

利用鴛鴦池塘挖出來的底泥,我們在小小的本土花園內構建了小土堆、陰坡陽坡等異質性環境,為更多植物的入駐做好了準備。6月,我們在本土花園裡進行了兩次種植工作,部分之前移栽但未能成活的植物,我們也及時進行了補種。

山丹最近開了很多,我們也在盤算著要不要移栽一些進本土花園 ©大貓
6月,我們集中觀察與計算了村口和池塘邊人工鳥巢的利用率,大部分鳥巢都有拍到小鳥進出。這個月我們又補充了12個口徑2釐米的小鳥巢,安裝在飲馬池村口樹林和飲馬池小山溝。

小鳥進入了我們的巢箱 ©王君

小鳥在人工巢箱裡育雛 ©王傑
為了給野生動物補水,6月我們在豹鄉田又挖了3處水坑,狐仙谷谷口1個大水坑、溝掌1個小水坑,南豹溝1個水坑。此外,我們在飲馬池小山溝還設定了1個水盆。為了滿足老鄉們飲牛的需要,同時避免牛和放牛人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我們還在樂毅村挖了兩個專用的飲牛水塘。

貓盟的資深月捐人、保護工作者李禕斌夫婦來豹鄉田度蜜月,給動物挖水坑 ©大貓
豹子來到水塘喝水 ©貓盟
在新挖的鴛鴦池塘,有些蝌蚪長了腿,有些已經完成了完整的變態過程。不過讓我們有點擔心的是,只要不下雨,它的水位就會持續下降。雖然月底的幾場雨過後,水位又有所恢復,但是我們未來還是需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用水下相機拍攝到的長腿的蝌蚪 ©巧巧
為了記錄豹鄉田的生物多樣性,我們安裝了28臺紅外相機,前文提到的水坑水盆,以及我們判斷野生動物出現可能性較高的地方都有專門設定。這些相機收集到的影像資料我們一週會回收一次,已經積累了很多素材。我們在6月還正式啟用了生態觀測大表,未來我們在豹鄉田的多樣性觀察記錄都會統一儲存,方便後期查詢與統計分析。

路過亞瑪芬狍子科普牌的狍子
農田耕作與記錄

芒種節氣前後,我們種下了今年豹鄉田裡的最後一種作物:莜麥。與去年相比,今年豹鄉田6月雨水充足,但氣溫偏低。這樣的氣候條件雖然讓我們的作物們出苗率不錯,卻導致很多作物長勢不壯。其中一個例外是我們拱棚育苗的玉米,因為在溫室裡避過了最冷的那幾天,它們現在非常壯實。

訪客也加入了種植莜麥的隊伍 ©小童
我們在田頭立起了標尺,並設立了表格,希望能夠記錄下作物們在不同氣候、不同生長階段下的生長速度。
社群工作

為了推進“能源基金”的建立,減少老鄉們對林木的砍伐,君姐、瑞萍以及駐村的工作者開始對村民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訪談。6月覆蓋了70%的住戶,7月中旬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訪談工作。垃圾處理與河流管家治理方案的溝通也在同步進行。

在村裡進行社群訪談工作 ©城裡老鄉鯨鯨
為了準備7月上旬今年的第一次豹鄉田管家會,整個6月我們都在密集地與管家們溝通土地管理工作——管家會上,我們安排了幾個板塊的內容來回應這些關切。
我們的新夥伴——城裡老鄉

6月13日,13位“城裡老鄉”抵達豹鄉田,參加14~15日與大魚營造一同舉辦的工作坊。兩天一夜的工作坊上,來自天南海北的共建者們從尋田到破冰,再到頭腦風暴,為豹鄉田的未來出謀劃策,每個人都化身成為了“鄉建設計師”。


貓盟與大魚營造和“城裡老鄉”們共商建設計劃 ©大魚營造-零件
工作坊結束後,一部分“城裡老鄉”就開始駐村工作了。截止月報釋出的時間,共有11位共建者在村裡正式工作過。
豹鄉田“城裡老鄉”共建者
鯨鯨、可重、鏡子、泠州鳩、思暗、浩羽、惠子、金子、北江、叄叄、Kay

和老鄉上山放牛 ©城裡老鄉鯨鯨

給麻蜥走廊立牌 ©城裡老鄉鯨鯨

貓盟第一個廚房使用tips的地方 ©巧巧

和老鄉一起種地 ©城裡老鄉鯨鯨
豹鄉田的客人

5月31日~6月2日,改造後的豹鄉田工作站迎來了第一波5個家庭8大6小14位客人的壓力測試。6月11~13日,豹鄉田又接待了20位來自亞瑪芬體育的客人,這次在改造中的樂毅膠囊房也以不完全姿態(熱水器淋浴無法使用)加入了滿員壓力測試——我們要特別感謝客人們的包容。
延伸閱讀


教城裡人種地的時候,我好像又變年輕了

豹鄉田的客人 ©小童
以這兩波客人的接待經驗為主,我們梳理了第一版通用版豹鄉田接待流程,為以後的接待打下基礎。

試執行的豹鄉田住宿價目表(部分)
6月19日,貓盟月捐人、我們的老朋友雪晗禕斌夫婦來豹鄉田度蜜月了。新人扛起傢伙事兒直奔狐仙谷和南豹溝,挖了兩個水坑,給豹子喝水、給小鳥洗澡——野保人的蜜月果然有點東西!

雪晗禕斌在貓盟辦公室合影 ©貓盟

與貓盟同事們小聚慶祝 ©大貓
豹鄉田小紅書上線啦

想知道哪隻豹子新拍了美照,有哪些動物偷偷下山來吃“自助餐”?又或者想看看豹鄉田的玉米長得咋樣、老鄉們最近在聊啥大事小情?快上小紅書關注“豹鄉田”,第一時間為你推送最新八卦!


張掖兔猻保護地

張掖棲息地評估

去年在張掖開展的大範圍兔猻調查顯示,臨澤治沙區仍存在穩定的兔猻種群。為了解該區域兔猻的種群密度等具體情況,今年我們對臨澤地區展開了更為細緻的調查研究。在志願者團隊的協助下,本月已完成臨澤紅外相機的佈設工作,共計在117平方公里的調查範圍內設定了52個網格,部署了97臺紅外相機。

梭梭林下的鵝喉羚 ©大貓
張掖棲息地生態修復

人工巢穴與飲水點建設是我們持續開展的重點專案。本月我們在環境適宜的區域新增了5個人工巢穴,並在巢穴附近配套安裝了6臺監測相機。

挖個大洞好放巢箱 ©心悅
雖然還沒有兔猻入住,但小狐狸們已經看上了我們的人工巢,在洞口追逐打鬧了 ©貓盟
我們對賽車場區域的補水點進行了維護,與bilibili公益、管澤元團隊一同設定了提示標牌。
在臨澤地區,我們維護了2處原有飲水點,同時新增了監測相機、水桶與底座,完成了水管鋪設及補水等系列工作。為測試不同形態飲水點的使用效果,我們新增設了1個水桶和2處飲水點,並加裝了2臺對拍攝像機。

像豹鄉田一樣,荒漠動物飲水點也有了它的標牌 ©心悅

設定好的飲水點 ©心悅

飲水點前的大合影 ©心悅
本月張掖工作參與志願者
猴仔、史裕全、方意欣、吳飛征、羋雪、梁婧儀
西北團隊對外交流

6月初,西北團隊先後前往南京紅山動物園及原鄉生態水獺保護地參觀學習,分享交流不同區域的保護經驗。


參觀水獺保護地 ©李琦

志願者活動與公共倡導

大貓貓與你樂享兒童節

今年的端午節偶遇“六一”兒童節,貓盟南京紅山基地開展了“大貓貓與你樂享兒童節”豹星球文創公益售賣活動。現場拿出了大家喜聞樂見的胖版野生大貓玩偶來銷售,這些公益銷售所得全部用於支援中國野生大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修復。

可愛的玩偶引來了大批感興趣的遊客 ©魚擺擺
猞猁日專題活動

6月11日是國際猞猁日,貓盟南京紅山基地分別於6月8日和6月14日開展了兩場“猞猁和它的西北朋友”主題活動。本次活動主要流程是遊客先聽志願者講解猞猁相關知識後,再隨機抽取5道題目進行回答,回答正確的遊客可以獲得猞猁日限定套色章、兔猻單色章和“大吉大猁”猞猁限定貼紙。

猞猁日的限定宣傳影像與貼紙 ©豹星球
在本次活動準備期間,志願者們主動查閱《中國大貓》和《世界野生貓科動物》兩本書中有關猞猁的知識,將這些知識點透過整理後成為基礎題庫,再結合南京紅山動物園中國貓科館飼養員老師的建議,最終編寫成了15道包含物種基本知識、猞猁與獰貓的區別、野生歐亞猞猁的生活習性、歐亞猞猁在野外的生存現狀、保護野生歐亞猞猁的方法或措施等內容的現場活動答題。
志願者還精心挑選了日常在中國貓科館和貓科星球拍攝的歐亞猞猁和獰貓的照片作為講解和識別素材,製作了活動主題海報,投放在活動現場螢幕及展架上。

貓盟南京猞猁日——so many people! ©Ceasy
在猞猁日主題活動現場,志願者主動、熱情地為來到貓盟紅山基地參觀的遊客講解,引導參與現場答題互動,現場十分火爆。今年新加入的志願者還將活動拍攝和剪輯了影片在貓盟影片號上播放。
紅山基地的科普活動 ©貓盟
同時在活動現場開展了豹星球文創公益售賣,猞猁日主題明信片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紅山基地活動參與志願者
Ceasy、Donne、Zoe 、飛飛、劉鑫、文淵、溫馴、珂玥、小陳、瞌睡圈、魚擺擺、小蛋、張壽煒、王晨旭、徐家潔、dodo、吱吱、圈圈、蛋蛋
貓盟紅山基地誌願者招募

截至6月末,貓盟南京紅山基地已完成今年新招募的志願者全部線下試講考核工作,簽署志願服務協議和發放志願者服裝正在有序進行中。
勁草嘉年華

6月7~8日,在北京志願者的幫助下,貓盟參與了北京西山森林公園勁草嘉年華活動。活動中,我們著重開展了“帶豹回家”專項基金的宣傳,志願者們設計了“中國12種野生貓科動物”打卡集章互動,帶大家認識中國本土12種野生貓科動物,向遊客普及華北豹的分佈及保護現狀。武閱還在活動中發表了主題報告。
遊客們對“帶豹回家”專案產生了濃厚興趣,活動有效提升了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促進了品牌宣傳和公益籌款。

在展位前的合影 ©勁草嘉年華
勁草嘉年華參與志願者
醜迪、孫靜怡、王雪靜、彭丹、苗顥、陳宸、劉辰菲、孫繼紅、柳思、高敏
新媒體平臺

6月,貓盟微信公眾號發表推文14篇,取得閱讀量230000次。
其中,青峰撰寫的文章《印度在我國藏南開發水電生態影響巨大》閱讀量突破20萬,引發廣泛關注。不過與數字相比,我們更希望這樣的傳播熱度能夠轉化為對生態議題更深入的討論與多方的實際行動。
延伸閱讀


印度在我國藏南開發水電生態影響巨大
上個月,我們發表了11條影片號影片、9條小紅書圖文及影片、8條B站影片、2條小宇宙播客,微博、知乎等平臺我們也在同步更新,歡迎隨時關注我們!
最後的最後,是小昭給我們帶來的7月桌布,希望大家清涼一夏!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