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場5年,從萌新到管理團隊!揭秘關鍵!

作者@地裡匿名使用者NFHUZ
釋出在一畝三分地

歡迎大家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
5年前樓主也是和地裡的很多人一樣,懷揣著夢想和不安在一家中廠開始了上班生活。5年後的現在,樓主已經開始帶一個5人的小團隊。
回首看當初的自己有著太多稚嫩和不成熟的地方,於是就想開一貼來寫些這幾年學會的事情。
雖然上班越久越意識到個人的努力可能只能改變30%左右的命運,但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情還是值得一試。文筆比較一般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

Managing up

在稍微有點規模的廠上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你的老闆信任你的工作、瞭解你的目標、滿足ta的期待 。
具有挑戰的是,很多時候很多低級別的管理人員因為種種原因並不會明說期待是什麼,或是隻是用泛泛而談的套話亦或是重述上級的需求。
部分大廠內部的級別要求也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畢竟升職最終是人之間的遊戲,滿足紙面要求只是一種方式。很多時候需要主動發掘老闆的期待。從老闆的角度換位思考,有兩個方面可以考慮:
1. 觀察老闆最經常提的topic和mindset。具體來說,哪些domain是現在最頭疼和重要的領域,老闆是更關心技術還是business requirement,對組員老闆認為哪些人是pillar,哪些人需要guidance,老闆的mind是更傾向於一個上層意願的執行者,還是自下而上的需求發掘者?有的時候需要統籌思考一下到底老闆在想的是什麼:如果老闆經常主動誇某些人完成A專案很好,不一定真的是這些組員執行的很好,真正的畫外音是A專案很重要。
2. 觀察老闆用什麼方式evaluate你。不同老闆有著不同的mindset,有的喜歡資料說話,有的喜歡依賴peer feedback,有的喜歡看business impact,有的喜歡看你的daily work log。不同公司和老闆都有著不同的喜好和思維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側重。
在瞭解完上級的需求之後,下一步就是如何convince上級你能實現這些期待。比起在某個方面做成rockstar,在大多數方面持續 meet high expectation 總的來說更容易實現期待,因此在精力分配上要注意木桶效應,不要有明顯的短板,也不要在marginal utility比較小的已經很優秀的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在此之上,提供一種方式可以輕鬆地讓老闆瞭解到你的成長與delivery是很重要的。在每次的1:1時我個人會好好準備,像寫論文一樣講一個story:老闆比較在意buisness impact => 討論下目前各個專案的impact大小和現在專案的potential,最後讓老闆畫個餅;老闆喜歡看work log => 講一講這一週具體做了什麼事情和時間分配;老闆喜歡peer feedback => 講一講怎麼幫助了其他人和需要其他人的什麼幫助;老闆喜歡資料 => 寫了個shell script 最近的資料畫個圖,溝通下為什麼最近資料好/不好。
另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處理miss expectation。我的原則是:(1) 主動反饋,搶佔敘事高地 (2) 講好有一個完整的story。story基本需要包含 背景、原因、經過、為什麼其他人不能做得更好、下一步怎麼辦 這些話題,儘可能地講成一個“偶發的難以做得更好”的故事,並且提供一個可以convince老闆的避免相同問題犯兩次的方案。
Communication
樓主剛上班的時候communication很差,不僅口語不太好,遣詞造句也需要思考半天,這些大大阻礙了早期的職業發展。之後樓主總結出了一套框架:
  • 在communication真的不太好的時候,放慢語速,慢慢想、把東西說清楚,讓對方意識到你需要更簡單的溝通,比起假裝說得很流暢但詞不達意更重要。利用白板、文件等非口語因素來輔助溝通。Overcommunicate 和主動複述一下可能有疑惑的問題。提供具體的例子讓對方方便理解。
  • 樓主提升溝通能力主要是靠 (1) 學習business English專用的表達 (2) 多參加social活動和吃work lunch (3) 每週自我練習public speech,介紹一個熟悉的技術產品或者把這週一些不太順暢的會議重新扮演並複述下各方的觀點
  • 當communication跨過基礎的順暢門檻之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成了 conciseness, accuracy 和 adapting to listeners。這些點對於國人來說挑戰非常大,我目前也在提升之中,主要方式有:(1) 讓ChatGPT Proofread 並且學習記住它的修改 (2) 閱讀《中式英語之鑑(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這本書 (3) 多暴露在非正統speaker的語境中,日常看看印度裔、拉丁裔、歐裔的英語影片,瞭解發音習慣、思維結構和文化習俗。有的人認為既然大家都能聽懂沒有必要做到這一步,我認為不盡如此。對方需要“費一些力”瞭解你的觀點會在潛意識中阻礙對方接納並相信你的主張,因此值得有更高的追求。
Keeping up with Technical advance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從哪去了解行業的技術發展了。關注hacker news、lobste.rs、各個領域的垂直技術媒體、github 各個領域的 trending 每天都能獲得大量更新。重要的是如何把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個人認為比較糟糕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純bookmark流,另一個是看見什麼都想自己寫一寫最後一個都完成不了的hands-on流。
我的方式是這兩個結合起來:每週末把bookmark過有意思的東西寫一個一兩句話總結,每個月總結歸納下對自己工作和領域有持續影響的資訊,每個季度根據上個季度的重要方向dive in去深挖一個專案的架構加上自己嘗試實現下MVP。
這樣一個月差不多可以用20個左右小時來保障自己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pick up起來,並且能把它們作為工作中能夠想到解決問題的candidate就夠了。
Wellness
在剛開始搬磚的時候樓主會用趕ddl的方式來處理工作,常常是一段時間內非常閒,之後快到deadline時用150%的精力趕緊做完。
這種工作模式隨著時間給我帶來了很多煩惱,因為它讓我在心態上會經歷巨大的起伏,在“總算做完了上岸了多歇歇”和“快做不完了hate my work”中交替。在一兩年後,我學會了保持70%精力consistently工作,在下班之後換一身衣服、做一些固定的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來將生活和工作隔離開來。這大幅改善了我的精神健康狀況。
除此以外,be mindful in daily life 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生活不是工作之間的可有可無的生命必須,剛開始工作的朋友常常會因為工作的必要性和帶來的巨量資訊而忽視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並喪失了好奇心;相反,自己需要主動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不容易在剛開始工作中被沖垮。細水長流。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這麼多一己之見。如果大家有什麼想了解或者更好的建議的歡迎留言,有空會來回復
大家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和看法,歡迎點選“閱讀原文”到一畝三分地討論

今日推薦

新聞來源一畝三分地論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