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識局
文字 | 那日蘇
製圖 | 果 校對 | 朝乾 編輯 | 果
五千萬人,意味著什麼?
1個西班牙、2個澳大利亞,或者1個雲南省。
你能想象嗎?雲南的人口密度竟然和泰國接近,比緬甸還高,甚至是寮國的3.8倍。要知道,雲南是個徹徹底底的山地省份,平原比例極小,那些大點兒的平地也只能稱為“壩子”。
地圖大小僅為示意▼

正所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單看自然條件,雲南和寮國都屬於貧困山區的標準模板,和下游的湄南河、伊洛瓦底江、湄公河平原完全不能比。

但如果看中國各省的糧食自給率排名,雲南4700多萬人居然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出口。就這麼一塊天坑之地,怎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呢?
本文影片版,歡迎關注我們的影片號▼

種田的“核心科技”
其實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雲南人口都遠比現在要少。
1681年,三藩之亂剛剛完結,雲南可謂人丁寥落、極端凋敝,人口大概只有今天的4%。但到了1850年,人口已經衝上一千萬大關。1949年1595萬,2023年4673萬。短短三百多年,雲南人口飆升25倍,而且可以自給自足,屬實是農業奇蹟。
即使條件匱乏,勤勞的雲南人從未放棄過這片土地
(圖:壹圖網)▼

如果說,東北是一塊長期被低溫封印的沃土,解除封印,種田就能從0到100。那雲南農業就是被地形耽誤了幾千年,直到新大陸的“黑科技”登陸這片大地。
眾所周知,種田的核心科技其實是“基因”,沒有種子啥也長不出來。古代中國能成為T0級的種田文明,除了水熱條件,還離不開對歐亞非大陸海量農業物種的引進融合。比如小麥、西瓜、葡萄都是從西邊引進的。
但歐亞非畢竟不是地球的全部,自從舊大陸解鎖新大陸,就陸續刷出了一大波新物種。無論是偉大的土豆玉米,還是讓人上頭的菸草咖啡辣椒,以及嘮嗑必備的瓜子兒向日葵,都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歷史程序,對雲南的影響更是天翻地覆。
今日雲南美食裡
常能見到這些“新物種”的身影
(圖:圖蟲創意)▼

首先,新大陸作物補上了雲南最大的短板——坡地農業。
雲南面積相當於四個江蘇,不缺土地,但這地實在是太陡了。一般坡度大於2度就可能水土流失,大於6度就很難搞機械化。對於兩大主糧,大於5度就很難種水稻,大於8度就很難種小麥。
但云南身處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最蠻橫的部位,東西南北全是山。耕地有77%的坡度在6度以上,2度以下的平地只有11%,全滇最大的壩子——曲靖陸良壩還沒有崇明島大。
圖中只有藍色部分的坡度在5度以下▼
怎麼辦呢?搞梯田是個辦法,但梯田對坡度、水源、技術的要求很苛刻,而且勞動成本很高,沒法普及。
雲南最有名的紅河哈尼梯田,當地人連續搞了1300多年,造田100多萬畝,也只能養活40幾萬人,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奇觀。
橫屏,賞哈尼梯田美景
(圖:圖蟲創意)▼

直到地球另一邊的玉米同志踏上這片土地,坡地農業終於站起來了。玉米可以接受15度的坡地,再往上到25度修魚鱗坑或梯田也能種。順帶一提,土豆也是坡地救星,10度以下問題不大,條件好的話25度也可以。
玉米早在明朝就進入了中國,走的是西南路線,從美洲到印度再到雲南。當地土司會把這種棒子作為“方物”進貢到北京給皇上享用,慢慢的,玉米就從西南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但早年間中國人主要把玉米當做一種外來蔬果,而非糧食,地位類似今天的牛油果。
廣西的《鎮安府志》敘述
玉米在引進之初被列為“果屬,以食小兒”
(圖:壹圖網)▼

直到清朝中期,雲南人口大爆發,昆明、大理這倆傳統的農業中心已經被開發殆盡,如果按照同時期馬爾薩斯的劇本,下一幕必然是天災人禍。
但這次我們有玉米同志,作為版本答案,很快就在滇省全面鋪開。
雲南的農業和人口版圖也隨之改變,之前人口集中在滇池、洱海周邊,玉米崛起後,靠北的金沙江河谷和烏蒙山區、靠南的紅河和瀾滄江河谷,都成了玉米產區,能養活大量人口。
玉米,生長在雲南的田間地頭
(圖:壹圖網)▼

到抗戰時期,雲南能成為戰爭大後方和人力補充基地,離不開這一百多年的農業開發。
按最新的糧食資料,雲南的糧食總產量裡玉米佔了52%。可以說,雲南不能失去玉米,就像歐洲不能失去Potato(土豆)。

雲南的物產豐盈,來自天賜的落差
新大陸基因雖然解決了吃飯問題,但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窮。
古代江南之所以富庶,除了魚米之鄉,還是蠶桑和棉花的主產區,等紡織業發展起來了,就把種田的任務轉移給湖南湖北。
作為對比,雲南的貧困除了缺最基礎的糧食,還缺經濟作物,發展經濟作物很大程度上也被交通閉塞給卡死了。
雲南內部高山險峻、峽谷幽深
即使是在技術發達的今天
許多道路的修建仍十分不易
(圖:圖蟲創意)▼

但從近現代開始,隨著農業擴張和交通改善,滇省的經濟作物開始全面爆發,其優勢遠在種田之上,比如非常賺錢的——菸草、茶葉和中藥材。
源自安第斯山區的菸草,自從16世紀傳入中國,就在雲南紮下了根,現在已經成了經濟支柱,全國前十大香菸品牌,雲南獨佔三個。
雲南普者黑,大片的菸草種植地
(圖:圖蟲創意)▼

茶葉方面,雲南遍佈各種紅壤(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非常適合種茶。2022年,雲南省產茶葉53.4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一。
雲南中藥材也相當有地位。藥用植物資源佔了全國種類的55%。燈盞花、滇雞血藤這些更是隻此一家。
雲南茶葉的質量與名氣,根本無需多言
(圖:圖蟲創意)▼

就連蟑螂在雲南都長得特別好,騰衝有國內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為康復新液、肝龍膠囊提供了關鍵原料。
除了賺錢三大件,雲南在熱帶經濟作物這個賽道上,也極具統治力:
國產咖啡豆,雲南佔98%;戰略資源天然橡膠,雲南佔57%;糖料甘蔗,雲南佔15%;香蕉17%、芒果34%。此外,鮮切花、烤煙、核桃、澳洲堅果也都是全國第一。
▼

雲南有如此成績,熱帶氣候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但中國內地有熱帶氣候的省份,除了雲南,還有兩廣和海南。和這哥仨相比,雲南的獨家優勢其實就是他曾經的劣勢——巨大的落差。
在雲南,你可以看到元江河谷在夏天熱得發燙,而迪慶的雪山終年積雪。
一冷一熱,皆是雲南
(圖:圖蟲創意)▼
省內最高和最低點的海拔落差能裝下一座岡仁波齊,紅河、瀾滄江、怒江河谷的內部落差,在三江並流那一段甚至能到4000多米,一般來說,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就降0.6度,海拔不同氣候也不同。
而一座座南北向大山又在雲南分割出了一條條相對獨立的河谷,真正的一山一世界。
這就導致,無論是海拔還是平面,雲南都能劃分出數不勝數的小氣候區。無論你這外來物種是熱帶水果、溫帶作物還是高山苔蘚,在這裡都能找到量身定製的快樂福地。
特殊的地理條件,註定了雲南特殊的農業發展▼

以夏威夷果為例,這種作物又怕冷又怕熱,如果種在海南,夏天高溫就會減產,而云南臨滄市恰好就是它的快樂福地,全國半數的夏威夷果都在這裡。
類似的還有孟連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牛油果、紅河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藍莓,全都靠獨特的生態位做成了隱形冠軍。
因為小氣候太多,隱形冠軍太多,雲南省甚至打算搞“一縣一業”。
這些雲南地產,都很不錯
(圖:圖蟲創意)▼


環境危機,是個大問題
當然,這一切的基礎還是農業、人口和現代化的交通。但云南這片沃土在人類和外來作物的三百年開發下,如今也開始趨於飽和。
現在的人口密度已經非常超模,再多就要竭澤而漁了。在80年代,人口稠密的滇東北就出現了光山禿嶺、泥石流、砂石化、荒漠化等各種問題,這筆生態欠賬,今天仍沒有還完。
2009年,雲南威信縣發生山體滑坡,20人死亡。2022年,雲南新平縣發生特大滑坡泥石流,40人死亡,23人失蹤。
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在雲南省是易發多發的
(圖:壹圖網)▼

這都和過度開發坡地導致水土流失有關。
前面說玉米土豆最多種到25度,因為大於25,法律就明令禁止了,但在現實中,承包一座山,會有各種各樣的坡地,如果利慾薰心,想把這山吃幹榨盡,必然會過度開發。
此外,還有盜採天然林、毀林種茶、侵佔保護區開發房地產等違法行為,之前也是屢禁不止。
保護好雲南的自然生態
其中的自然資源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所用
(圖:新華網)▼

好在這些問題已經被重視,政府開始大規模搬遷山村、退耕還林,來恢復雲南的綠水青山。
這幾百年來,一大批農作物走出美洲的亞熱帶山區,繞過半個地球,來到亞洲的亞熱帶山區,這是新大陸植物的反向地理大發現,而他們恰巧遇到了種田天賦極高的中國人。
蔬菜“國際港”玉溪市通海縣
我國最大的露天蔬菜生產基地
(圖:圖蟲創意)▼

如同命中註定一般,它們在這裡發揚光大,大大提高了中國的人口上限,雲南也從一片缺糧缺人的邊疆山區,逆襲為中國農業版圖上一塊不可或缺的重鎮。
由此可見,地理條件並無絕對的好壞,雲南也是歷經數代人,才好不容易把渾身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必須繼續保持下去。
上下滑動檢視參考資料:
https://nync.yn.gov.cn/html/2022/yunnongkuanxun-new_1108/392133.html
https://www.yn.gov.cn/sjfb/tjgb/202403/t20240329_297393.html
https://www.yn.gov.cn/zwgk/zcwj/yzf/202204/t20220418_240826.html
https://www.fx361.cc/page/2019/0419/15181711.shtml
https://www.citypopulation.de/zh/china/yunnan/admin/
雲南省中藥材種植規模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雲南日報
關於滇東北脆弱生態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再思考——以昆明市東川區為例
鄂爾泰與清代雲南水利建設 梁初陽
玉米在雲南的引種和推廣 李昕升
《新纂雲南通志》
雲南元江干熱河谷薩王納氣候特徵與成因,劉英豪,解明恩,秦才江
雲南省“十四五”耕地質量提升規劃
秦樹才 | 清代前期雲南農業發展原因初探
彭建 ▏清代雲南玉米種植概況淺析
2023雲南農業年鑑 雲南省農村農業廳
《雲南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
雲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雲南咖啡豆產業發展報告2023》
雲南省坡耕地現狀調查及分析,王偉、賀莉莎
淺析昭通環境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鍾龍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美麗雲南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滑坡泥石流災害及其與降水特徵的關係,陶雲、唐川、段旭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充套件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