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說賺錢的路子有盡頭,請一定要看看網上教學貼為寶媽們創造的“副業新賽道”。
想象中比較常規的可能是當母嬰博主、賣兒童玩具……但三百六十行是社會分工的極限,不是這些帖子想象力的極限。
最近該領域又出現了一種圈錢的新包裝——那就是勸寶媽們去做短劇推廣。
“有多少女人老公從來不給一分錢,跟我一起做短劇推廣,女人就要靠自己買車買房變強大。”

別以為教學博主只會忽悠寶媽們做微商、賣母嬰商品了,人家早以緊跟時代步伐,開創出了更多的新話術。
從Deepseek到數字人,從配音演員到二次元毛娘,吸引的不只有寶媽,還有很多沒有資金也沒有其他手藝,但希望能靠某種副業賺到錢的人群。
但真衝進去才發現賺不了一點,不被狠宰一筆就不錯了。
比如前兩天剛被新聞報道過的“短劇推廣陷阱”——課程費交了4880元,忙活了一個月,入賬47.84元。
多少新生意剛火,
就變成了“寶媽兼職新賽道”
專業人士眼中的短劇推廣是嚴絲合縫的團隊協作、堪比金融行業的快節奏。
這邊投流公司緊盯不同演算法標籤、投放策略帶來的資料效果,那邊剪輯團隊馬不停蹄地產出上千個影片進行策略性“試錯”。
但在針對寶媽的“兼職教學影片”中,短劇推廣簡直稱得上是一種“歲月靜好”的副業。
“0門檻在家就能幹,一邊追劇帶娃一邊賺錢。”

根據博主們的說法,寶媽們只要在追劇帶娃的間隙,稍微留意短影片平臺或者小程式的短劇推廣入口,就能立刻成為這一新興領域裡的自由職業者。
幾天就能取得“小成果”,收入幾百上千不是夢。

@糖糖哦
考慮到大部分寶媽在影片製作領域都是0基礎,一些影片還會貼心附上剪輯教程。
你很難說這是真正的剪輯教程,因為他不過是讓你去找同一部短劇裡點選資料最好的推廣影片。
“先學習再創造”——隨後教你怎麼把這種爆款影片下載下來。
用某個工具去掉水印,再用另一個工具提取出影片中的字幕,修改字型重新配一遍,這就算是行業裡的“不傳之密”。

所謂的“二創教程”。@ฅ'ㅅ'ฅ
但即使如此,評論區底下依然擠滿了心動想要入行的寶媽們。

事實上,如今的“新時代寶媽副業”不只有短劇推廣一種。
假如你在社交平臺上用“寶媽”+某個很火的新技術或者新行業作為關鍵詞來搜尋,會發現各種千奇百怪的“副業賺錢新賽道”。
Deepseek最火的時候,讓寶媽們用Deepseek創作睡前故事繪本——“每天花一個小時點點手機,一個月輕鬆入賬1000多”。

@之之努力中
其實就是先用Deepseek生成一篇童話故事,然後在用某個軟體的文生圖功能做一段AI版PPT,配上音樂發到社交平臺上。

@之之努力中
再往前全網都在討論AI主播那會,“數字人帶貨”也成了寶媽副業新賽道。
多少教寶媽創業的博主,都在勸她們透過軟體生成一個虛擬數字人,或者使用用自己的影片生成一個,“讓它代替你錄影片、做直播帶貨”。
“尤其適合那些社恐又不想露臉、擔心會被親戚朋友發現的寶媽群體。”

拼多多火後興起的一系列白牌商家,很多工廠店本身沒有條件和能力拍攝精美商品圖,衍生出了一種叫作“平鋪寄拍”的業務。
簡單來說就是商家給乙方寄產品,乙方不需要真人模特出鏡,只需自行佈置打光和背景,拍出精美有氛圍感的平鋪商品圖賺取攝影佣金。
可以想見地,這也成為了很多賬號口中“讓寶媽不必手心向上”的新興副業。
號稱沒有場地成本、沒有時間要求,在家一塊白板就能拍。

除了這些新興的技術和行業,一些沒那麼主流的的領域,也在博主和培訓機構口中變成了寶媽創業的藍海賽道。
最近又興起了“培訓寶媽做二次元假髮”,“需求很大,不懂的先去了解二次元”。

真二次元看了眼前一黑。
但不論這些帳號口中“最適合寶媽的副業”是AI還是二次元,向寶媽們推薦的話術和套路卻都是差不多的。
我願分為“苦情派”和“時髦派”。
前者走的還是傳統“女人當自強”的路子,嫁了人才知道老公信不過,生了娃才知道跟社會脫節。
直到學了Deepseek/數字人/短劇推廣,終於靠自己的能力賺到了自己的零花錢、孩子的排骨錢、爸媽的治病錢。

“不是老公養不起,而是有娃後更知道錢才是自己的底氣,在這一波AI浪潮種我沒有掉隊。”
而“時髦派”的套路,基本可以簡單概括為“95後寶媽宅家賺米的一天”。
95後算算還沒過30歲,正是寶媽群體裡腦子相對靈活、更能緊跟新鮮事物的一部分。
愉快的一天從起床開始,收拾完娃就可以開始工作。

@橙子睡不醒

但無論是哪個流派,最後導向的終點都是都是一樣的——
不是讓你加群買課,就是讓你下載APP。
圈錢套路“與時俱進”
在微商時代,上家們從寶媽那兒圈錢的方式是讓人買產品;
短影片剛火時,跟寶媽宣傳“做短影片是最佳副業”的培訓機構賺的是“課程費”。
但如今“寶媽兼職”的賽道和話術都升級過好幾番了,當然也衍生出新的圈錢方式。
在很多勸寶媽做短劇推廣的帖子和影片裡,博主都會一臉真誠地表示“我分享給大家的全是免費官方平臺,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做”。
但稍有留神就會發現不對,比如他們會格外強調“0粉也能起號”。

“做短劇推廣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完全取決於對方想要推給寶媽們什麼APP。
比如有人會告訴你大家用的素材都一樣,要想有流量一定是“剪輯為王”。
寶媽說我不懂敘事邏輯也不懂鏡頭語言,“沒關係你可以採取‘燃剪’的方法,就是把所有有衝突的片段拼接到一起。”

@大橙子吖

@我是多肉吖
“把別人寫的稿子拿下來改一改,成為爆款的機率更大。”

@莉莉的北漂生活
勸寶媽搞“數字人帶貨”的帳號會推薦“自動生成數字人”的小程式;
用Deepseek做繪本,Deepseek雖然有免費版,但後面文生圖需要其他APP。
有很多寶媽吭哧吭哧選了半天,最後才發現匯出需要會員。

不過這些APP的會員費倒還是小錢,真正踩坑的起點其實是評論區或者帳號簡介裡那句“加群領工具箱/分享秘籍”。
畢竟絕大多數所謂的“副業分享”帳號,最終極的割韭菜方式都是“培訓費”。
此前有聲書配音成為寶媽界副業頂流的時候,就有媒體報道過很多培訓機構會先用“1元領取”的免費課程進行引流,聲稱可以帶小白入門配音行業。
在免費課程的過程中,會一直引導寶媽成為正式學員——
也就是買更貴的課,甚至是聲稱能夠“提高接單率”“直接分配角色”的陪跑課。

而現在的短劇推廣群裡,也有很多人在進了所謂的“免費課程群”後,發現裡面的“老師”說了一大串,最後只是為了得出結論:“想靠短劇推廣發財,最重要的是獲得授權。”
然後開始售賣價值4880元的授權。

在央視的報道中,這些推廣群甚至還會以“測試”的方式挑選“尖子生”給她們“開小灶”。
最後尖子生們花錢買粉絲、買一大堆名目繁多的會員,最後依然無法變現。
先靠“免費指導”讓人加群,然後透過賣課、賣“渠道”、賣會員等各種方式盈利,幾乎是這類生意的統一套路。
但令人沮喪的是,法律意義上它又很難被完全定性為詐騙。
因為對方通常不會對寶媽許諾明確的效果,只會告訴你“買了這個會員能提升影片質量”“買了哪個服務可能會有更多人刷到你的內容”。
一方面這是利用了寶媽不太瞭解相關行業的資訊差。
把很多其實可以免費獲取的教程、平臺本身就對大眾開放的渠道,都包裝成一種需要付費的神秘資源。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教寶媽“搞XX副業賺錢”的帳號,都在極大弱化了這個賽道本身的變現難度。
聽起來個個都是一片藍海,抓住風口不說實現財富自由吧,至少也能賺出半個家用。
但真在靠這個領域上班賺錢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不靠譜來:“我全職的都快賺不到錢了,0基礎、每天兼職搞1小時的寶媽們還能賺到錢?”
賽博時代的“釘釦子”
短劇推廣影片如果有人點選、付費是能獲得分成的,靠Deepseek起號成功是能掛商品接廣告的。
商品寄拍、二次元做假髮都是真實需求,學會了確實可以接單賺錢。
但問題在於,這些教學賬號會用“0門檻”“在家就能做”來吸引寶媽,卻並沒有提及它們雖然在形式上是“誰都可以做”,但真想獲得一份看得過去的收入,甚至比普通工作更難。
之前有專業配音演員就有吐槽網上“有聲書兼職月入3萬”的廣告。
她回憶自己剛入行時接到一單有聲書配音,折騰了整整3天才錄好了3個小時合格的幹音,總共賺了210塊。
錄完之後嗓子啞了,歇了半個月。
很難想象日常需要帶娃和各種家務雜活的寶媽們,能同時兼顧如此大的工作量,所謂“說說話就能賺錢”更是天方夜譚。

@配音演員熊小小
正如開頭所說,很多“教你做副業”的賬號,著重說服的人群也不完全是寶媽群體。
還包括幹著一份低薪工作的底層社畜、有空餘時間想賺點小錢的中年大叔大嬸、空有創業夢但又沒資金的年輕人……

看似進入了某個“新興行業”,但能做的只是最基礎的工作,提供的也是“最廉價”的產品。
就像上文所說,成熟的短劇推廣公司半小時就能同樣的素材剪輯出十幾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線,挨個上線試效果。
但寶媽們按照教程扒了半天素材、改了半天文案,發上去的影片很可能立刻就因為原創度不夠高被限流。
這邊教學賬號裡還在吹數字人是未來帶貨的大趨勢,卻不知各個影片平臺都已經在限制AI主播直播帶貨了。
記得我小時候,鄰居家一位不上班的阿姨會在帶娃、做家務的間隙拿一些手工來做,繡十字繡、釘釦子、粘頭繩,賣給工廠能有一份收入。
而如今這些看似又高階、又科幻的所謂“寶媽賺錢賽道”,其實是賽博時代的釘釦子、粘頭繩。
只不過穿針引線變成了在手機上剪影片,塗膠水變成了在家裡擺塊白板給商品拍照。
在一些帳號的評論區寶媽在表示自己遲遲賺不到錢,博主會勸說你“再堅持一下,機會只留給夠努力的人”。
說得好聽,但想要單憑堅持就成為博主口中“在家就能月入幾萬”的人,就像要讓馬車跑過火車一樣離譜。

現在想想如果非得做一個副業,沒準粘頭繩還更好些,畢竟粘一個工廠就會給一個的錢。
而現在這些短劇推廣、Deepseek繪本……等收割完咱這批韭菜之後,人家可就去造下一個風口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