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下千億,馬雲們被迫做出“違心”決定

文/ 金錯刀頻道
題圖/ 視覺中國
“未來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蔡浩宇、王寧、劉靖康等“青年才俊”這些年相繼崛起,但正當人們以為未來即將是年輕企業家的天下的時候,許多上一代創始人又強勢迴歸。
這其中,劉強東的存在感相當突出,化身排頭兵帶京東殺入外賣、酒旅等新市場,同時在上週公開自我批評:最近五年可以說是京東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這麼說,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
其他人的迴歸,就算沒像劉強東那樣衝在一線,也大都開始參與到企業的重要事務裡。
2023年3月27日,馬雲久違現身杭州。次日阿里釋出全員內部信,宣佈啟動24年來最重要的組織變革。後來他又提出“迴歸淘寶、迴歸使用者、迴歸網際網路”,並強調AI的重要性。今年2月,阿里巴巴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
始終低調的張一鳴,最近也被傳出經常往返北京和新加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每月會參加一次核心技術團隊的覆盤和討論會。

選擇迴歸的上一代創始人還有很多,包括國美黃光裕、蘇寧張近東、呷哺呷哺賀光啟陌陌唐巖、都市麗人鄭耀南、美特斯邦威周成建、西貝賈國龍……
不論是衝在一線還是幕後指點江山,昔日大佬們都沒法再淡定了。
馬雲們的“退休夢”,戛然而止
時間回到前些年,明明還沒到退休年齡的大佬們卻興起了激流勇退的風潮。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他們除了創業賺錢,還有其他“人生事業”
2021年卸任拼多多董事長職位的黃崢,表示“希望能結合個人終身興趣,致力於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2019年辭去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雲,直言:“希望迴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卸任不久,馬雲的微博名字變成了“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
教育事業的確是馬雲心心念唸的大事。2015年,他就啟動了“鄉村教師計劃”:每年評選100位鄉村教師,給予每人10萬元資助和3年專業發展支援;2017年,馬雲又啟動了“鄉村校長計劃”:每年評選20位優秀鄉村校長,為每位校長提供50萬元經費和國際交流機會。
每一年的臘八節,馬雲都會飛往三亞,參加“馬雲鄉村教師獎”的頒獎典禮,比對企業內部的很多事都更重視。
馬雲退隱投入教育事業,陌陌創始人唐巖退隱則為了投入文藝事業。
2020年10月,唐巖辭去公司CEO的職務,投身於自己喜歡的文藝事業。其實在更早之前就有報道稱,他已經基本不怎麼管公司業務,只有每年來開幾次季度會,之後,一天10個小時地投入到陌陌影業上,唐巖還頻頻在電影節現身。2021年,陌陌出品的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上映,收穫約500萬元票房。
左為唐巖
除了有未竟的人生事業,大佬們能安心隱退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以為已有了完善的接班體系和管理體系,企業離了他們也能轉。
2018年,劉強東就說過:“如果管理了十年,還不能放手,這是我的嚴重失敗。”
之後他陸續卸去京東旗下公司的各種管理職位,輪值CEO徐雷被推到臺前,京東內部三大事業群從向劉強東彙報,改為向徐雷彙報。從2019年開始,劉強東淡出一線管理,除了高級別的管理會議。
2021年,蘇寧的張近東主動退位讓賢,表示:在蘇寧易購,年輕人成為中流砥柱,他要選擇更進一步的放手支援。
退居二線或乾脆退隱是早晚的事,這些創始人都以為找到了合適的時機。
但他們估計想不到,很快他們就將違背退隱的心願,迎來“返聘”。
巨頭的最大弊病,
只有創始人可能有解
和之前雲淡風輕的事了拂衣去不同,這幾年,上一代創始人又上演了一齣出轟轟烈烈、火速歸位的戲碼。
現實環境和企業處境,讓他們沒法繼續當個“事外”高人。
有的是企業地位受到挑戰。拼多多、抖音電商的崛起徹底打破電商格局,劉強東在2022年底痛批部分高管醉心PPT和假大空詞彙,又在2023年底痛批京東組織龐大臃腫、效率低下;當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時,馬雲在內網發言,除了祝賀拼多多,還呼籲阿里人勇於面對挑戰,主動創新和變革。
有的是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比如2024年,西貝客流下滑、增長乏力,讓創始人賈國龍經歷了創業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今年1月,蘇寧集團旗下的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蘇寧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式。
有了問題不能老怪環境,更多要反省自身。特別對於巨頭,規模是優勢也是劣勢,很難不患上船大難掉頭的弊病。
許多創始人迴歸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用創始人獨有的雷霆手段撥亂反正。
劉強東一邊痛批組織臃腫低效,一邊自責“管理不善”,並保證自己“絕不躺平”,甚至親自送起了外賣,還開行業先河幫外賣小哥繳納五險一金。為了鼓舞團隊,劉強東又不斷給員工加薪,去年連續四次給員工加薪。知情人士透露,加薪決定是劉強東拍板確定的。
前兩年阿里市值一路下跌時,馬雲主動站出來,大幅購買阿里巴巴股票,持股比例直接超過軟銀,成為第一大股東。另外,被外界視為“阿里巴巴第二號人物”的蔡崇信,也從美國的籃網事業抽身,與同為“十八羅漢”之一的吳泳銘共同迴歸臺前。
此外,還有張近東帶領部分“舊部”迴歸,“甩掉重負,迴歸主業”成為蘇寧在去年喊得最響的口號;都市麗人鄭耀南迴歸,打算帶領都市麗人回到傳統優勢的下沉市場,計劃2022年完成“築基起勢”,2023年“漸入佳境”,2024年“重塑非凡”。
不過創始人的撥亂反正,不只包括掰正被他人帶跑偏的企業,有時也包括糾正創始人自己的錯誤。
過去近10年時間,西貝賈國龍認為正餐天花板快到了,於是把主要心思放在了開拓新業務上,折騰出了西貝超級肉夾饃、弓長張、賈國龍中國堡、賈國龍小鍋牛肉、西貝功夫菜等等,但基本都是反響平平。特別是快餐業務,做了10年,耗費近5億,今年被徹底叫停。
經歷過去年的不如意,賈國龍幡然醒悟,重新掛帥CEO,“全力聚焦正餐”。
“二次創業”般的壓力和所需的魄力,可能也只有創始人能解決。
別把創始人當成“萬能靈藥”
創始人迴歸,就算沒法立即力挽狂瀾,很多時候至少也能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碰上帶有傳奇色彩的創始人,歸來的戲碼還能起到興奮劑的作用。
劉強東親自送外賣,請外賣小哥吃飯喝酒,一套小連招讓京東外賣火速出圈,堪稱今年最偉大的操盤。也許以後也會誕生“不要和東哥比營銷”的建議。
黃光裕出獄歸來時,讓國美股價迎來一波大漲,國美市值一度“躺贏”老對手蘇寧。黃光裕還喊出了振奮人心的目標:“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原本計劃培養女兒當接班人。後來企業每況愈下,自己只能重新出山,迴歸的半年內連發四封公開信,喊出“三年重回百億規模”的目標,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佈局直播電商、向戶外休閒轉型,甚至提出做始祖鳥平替的戰略定位。
類似的許多創始人,既有著企業內部和合作夥伴的信任,對外又自帶流量,可以說是開拓創新的不二人選。
可惜即便是這樣,創始人歸來也不能包治百病。
黃光裕歸來後,人們沒看到國美崛起,反倒見證了它的加速墜落,儘管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將國美App改名為“真快樂”同時對標京東、抖音、淘寶、拼多多等新老對手進軍家裝行業喊出了在家居家裝市場“再造一個國美”的口號另外還有無人零售、硬折扣模式、即時零售業務……
老乾媽陶華碧,迴歸後進軍電商領域也不盡如人意。老乾媽錯過了發力線上的最佳時機,沒法靠陶華碧就輕易趕上。
都市麗人鄭耀南迴歸到現在,市場也從期待到冷靜,股價不升反降。
上一代創始人的迴歸潮,效果是好是壞還有待時間檢驗,但目前已經帶來了兩個提醒。
一個是“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怎麼讓年輕一代能守好江山?畢竟,即使現在不服輸,但上一代創始人心裡應該都很清楚一句話——
“未來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究還是你們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祥燎| 內容運營|博文
主編|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企業要如何才能不落後於時代
如何才能對環境變化做出最快反應
泡泡瑪特是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案例
各種問題,創始人王寧都在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
徹底說透泡泡瑪特爆火的密碼!
原價6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49元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