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富豪們混了一週,萬萬沒想到他們對於小孩教育的做法竟然如此樸實無華——抓成績、搞體育、搞閱讀。
作者:鄧依夏,自由撰稿人,不典型的順義媽媽
來源:公眾號“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
-
“雷總家小孩週末上什麼課外班?” -
“億粉電商一姐家娃期末語文考的怎麼樣?” -
“家居連鎖大佬兒子學而思數學上的哪個班?”
如果我跟身價數十億、百億的富豪們討論這種問題,我應該無疑就是那個鋤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我的幻想天花板裡,皇帝幹活打字用的都是24K金的鍵盤,顯示器都鑲嵌著南非粉鑽;小孩高考志願填報都是請的張雪峰老師一對一服務。
似乎我們普通老百姓應有的常識是——億萬富豪他們不像咱們這麼“低端手段”雞娃,學科分數不在意,人家重視的都是馬術、冰球、高爾夫從小的磨練,要的是階層和圈子。

春節前,我很偶然的關係蹭到了一個百億富豪組成的商務旅行團,除了一般常見的旅行專案之外,旅行團的主題是某新能源企業的IPO。
這個團隊除了我之外的10人,全都身家10億以上。活動發起人是某經濟強省的前十納稅大戶。
副隊長小姐姐是與我同歲的80後,去年僅全網電商收入就超過了400億(這還僅僅是她的非主營業務),其他團隊成員也來自各個行業,最窮的醫美老闆,說經濟下行,這兩年平均每年只掙了區區九千萬……
大家日常聊天的話題經常是買個醫院,拿地蓋個產業園之類……
講真,就算讓我寫霸總小說我也不敢這麼編。我跟他們除了都是80後同齡人之外(只有兩位70後),其他實在沒什麼生活事業上的共通之處了吧!
直到我發現我們都是中國中小學生家長,突然就跟這些富豪們有了意想不到的共鳴。
01
年入400億電商大佬
也要為“雞娃”起早貪黑
一月的雲南,雲高日遠,天氣微涼,也是出遊的好時節好地點,可是全國的老母親有幾人能丟下孩子坦然出門好幾天的?哪怕是年入400億的電商大佬CC姐也不例外。
幾杯普洱茶下肚,她竟然跟我倒起了身為老母親的艱辛。為了兩個孩子能有紮實的小學教育和完全的中文環境,她放棄了一半海外市場業務趕在孩子幼兒園結束回國。而且選了偏公立體系的私立雙語學校,作業量大各個學科抓的都非常緊,跟普通家庭一樣跟著學校的節奏,起早貪黑也是家常便飯。
“卷!我們那學習太捲了!”
CC姐說這話的時候,我要不是活生生的就在跟前親耳聽到,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年入幾百億的媽媽會說的話。卷學習和億萬富豪的適配度,簡直比內娛炮製的爛片還離譜。
好在她家兩兒子還真是“耐雞”適合這樣的學校——
-
老大有耀眼的語言天賦,一共掌握了七門外語,各科學業都還可以; -
而老二則是數學突出,所以導致CC姐這樣的富豪媽媽對學而思數學和各類競賽如數家珍,而我一個兜裡沒有幾個鋼鏰的普通老母親卻聽的一臉懵逼。
在她看來,小孩子搞好學習天經地義啊,小學生語數英成績怎麼也得像點樣子,現在沒有學習的能力將來幹啥能成啊?她說這話,我實在無法想象其有一整個產業帝國給倆娃繼承。除了搞學科學習外,課外班尤其是體育,男孩子肯定要有的。
她家兩娃一足球一籃球,有時候還組隊打打羽毛球,竟然如此質樸而接地氣,月入五千的家長也能跟富豪教育搞同款。而且兩娃都還參加校隊比賽,我實在沒忍住,問了個沒水準的問題——小孩沒騎騎馬、打打高爾夫之類的?
人家回答,高爾夫球場跟我去過好幾次,小孩子根本不感興趣;至於騎馬,沒時間,耽誤娃們學七門外語和數學。男孩子天性,足球籃球一眼就迷,“雞體育”孩子喜歡最重要。

除了CC姐,我跟其他富豪家長閒聊過程中發現,他們沒有一家孩子學馬術、冰球、高爾夫等“高階”專案。
體育方面的選擇全都是世界上普及度最高的那些運動,有大錢的父母竟然考慮的也是“強健體魄、交交朋友、孩子喜歡”。這些土生土長、本土教育長大的富豪,除了當初創業為了生意打高爾夫之外,本身他們對“馬術”這類“高階”專案實在沒什麼興趣。
而且,這些富豪家長們本身身體素質驚人,每天團隊活動結束晚飯後,人人都還要開會還要工作,凌晨兩點睡覺對他們而言都算早睡。日常大家工作時間都普遍超過12小時,如果是孩子媽還會多操心小孩學習。
寒假這一齣門好幾天,CC姐最擔心的還是倆小男孩在家沒有媽管,各項學習過於荒廢。於是在旅行團的每天下午五點多鐘,CC姐固定要給小孩打一次影片電話,問問今天的學習生活各項安排。
跟全國普通老媽媽一樣,表面不動聲色噓寒問暖,實際督促上進火急火燎。
這一切聽起來,跟月入五千的爹媽做法似乎都沒什麼區別。唯一彰顯富豪手筆的操作就是——兩娃任何一個專案只要需要精進的,全部都會請一對一私教上門服務,從數學到西班牙語到籃球足球等等全部如此,小孩時間寶貴耽誤不起。另外就是教育規劃,絕不考慮價效比,已經在讓團隊研究安排初二去讀頂流美高。
這個百億十人旅行團中,除了兩位70後富豪由於年代久遠,小孩讀了公立學校再出國之外,其餘八人子女全部都在以海外升學為目標的國際化學校。
02
為什麼不選最“高大上”的學校?
但有意思的是,富豪家長們都沒有選擇所在北京上海最貴、坊間傳聞最牛的那幾所學校,而是都選擇了口碑不錯,尤其是學術抓得比較紮實的學校。有錢人何其精明,他們不會輕易為“高大上”買單,只會一門心思找符合自己目標、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比如做旅行團中做資產管理的帆哥,考察了一圈北京順義、朝陽的國際學校後,最後沒有選家長圈裡口碑很高的頂流校。因為他獲得的資訊是,中學尚可,但該校小學課程“太水”,學生基礎不牢,中文英文都差強人意。
於是,最終他給小孩入讀的是所謂“第二梯隊”的國際校,以小學學術口碑爆棚著稱。但是中學不明朗,所以讀完小學再轉到更老牌國際校去。
除了不看學費、不考慮遠近之外(因為在兩個國際校聚集區都有好幾套別墅),其他考量標準似乎也跟我們一般家長沒什麼分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十位富豪家長,除了一位70後當年把小孩送去了英國讀英國文學之外,其餘所有家長的升學目的地都是“美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不會考慮其他國家。
跟他們交流我才得知,在這些富豪們看來,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在各個領域能全面發出聲音的,只有中國和美國;世界的競爭,會基本簡化為“中美之間的競爭”,所以小孩教育的發生地必須是中國或美國。
當然,這就不是普通國際路線的中產家長也能跟學的了,畢竟我們要考慮出路要考慮價效比。
03
不糾結“文理科”和“專業”
普通家長會糾結孩子將來學什麼、哪個專業有前景,而這些富豪中小學生家長不考慮這些。在跟他們相處的一週內,談到學什麼,沒有一個人提到過“文科理科”;沒有一人表現出對小孩文科學習的輕視,也沒有一個人格外尤其重視“理”。
他們談得最多的都是“看小孩興趣”,而且要學就學好。對專業、分科的極度重視或輕視,大概可能只普遍存在於一般家庭吧,當小孩不以打工當牛馬為目標,自然可以隨便任性。
其實,我想跟這幾位富豪家長自己的出身創業經歷關係最大。這十位事業輝煌的家長,只有三個高科技企業的老闆我明確知道是大學讀理工,一位讀建築土木,還有一個醫學院,其他五位基本都是文科類——外語外貿、新聞、國際經濟乃至工商管理。
但我不知道他們都分別畢業於哪些大學——事業有成的成年人除非做留學培訓恐怕沒有人太願意把20年前畢業的學校拿出來說吧。他們成就的事業有的和自己的專業密切相關,但是在那個年代跟“文理”似乎無關。
跟億萬富豪家長們混了一週我才發現,所謂“圈層”“人脈”“階層”這些自媒體爆款“教育熱詞”實際在有大錢的家長教育詞典裡並不存在,最起碼中小學階段絲毫未見。
跟千千萬萬普通中小學家長一樣,他們堅信的也是孩子上學要踏實、要搞好學習,真有錢人不會為了”彰顯財力、區隔普通人”而專門去學什麼。
“雞娃”跟家長認知有關,跟有錢沒錢實在沒什麼關係。當然,也跟這些富豪家長們基本都是土生土長受過傳統教育的80後富一代有很大關係。
但一箇中國家長,無論身在何地,貧窮或富有,是否有皇位給小孩繼承,大機率都會極其重視教育看重學業,不會真躺平的。要不然我們也不會五千年文明一直延續到今天……
一年百萬投入馬術、高爾夫的有錢家庭必然也不少,但是狠抓學習、找頂級名師一對一學數學等學科的富豪可能更多?一時間,難以分清到底哪個才是窮人對皇帝用“金鋤頭”的想象。

跟富豪們混了一週,萬萬沒想到他們對於小孩教育的做法竟然如此樸實無華——抓成績、搞體育、搞閱讀,一時間讓我都覺得“那麼有錢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必要”,金錢的吸引力都下降了幾分。
然而,行程快結束的時候,富豪爸媽們還是給了我雷霆之震。正值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有訊息說可以去參加總統就職典禮,門票不貴,只要十萬塊一個人。得知訊息的十分鐘後,有兩位媽爸當機立斷準備帶小孩去看看,十萬塊門票隨手一買的事,比我去趟十塊錢的北海公園還痛快。
不過,最終因為家長們分析覺得正值多事之秋,總統大人麻煩事兒也不少,還是不要湊這個危險時刻為妙。否則,也許就能看到中國小孩哥、小孩姐白宮聽演講的身影了——那要被自媒體發現了,“圈層”“階層”有錢人教育不同凡響的文也許能傳遍全網嘿,咱老百姓才不管小孩哥姐其實是刷完兩套卷子才上的飛機。
分別時的晚宴聚餐,85後電商小哥坐我身邊,他已經生了四個小孩,有人算過他的去年全網收入,湊湊合合五個億。這位五億小哥問了我一句此行最接地氣、讓我永生難忘的話——“你在北京哦,老家也外地的哦,小孩有北京戶口嗎?”
我有點莫名其妙:“有的,北京戶口。”小哥露出會心一笑:“真好,有北京戶口,真不錯!”
也許,五億小哥是看我可憐?——只混了個北京戶口?
也許,世界真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大家唱的都是一齣戲?
總之,該“雞娃雞娃”,中國家長永不服輸才是。
【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教育平臺,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融合教育探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