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
今天小編為大家採訪了從塔夫茨成功轉學到哥大和康奈爾的L同學。Ta不僅是個大學霸,還特別擅長唱歌。Ta的心路歷程對同學們也特別有借鑑意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哥大吉祥物Roar-EE the Lion
問
為什麼想要轉學?
答
我想轉學其實真的是專業的問題。因為塔夫茨實力是遠遠超過它的排名的,這個內行人都知道,而且我去就讀後其實體驗也很好。但是在專業方面,它是把生物和這個心理的核心課拼接了一下,然後一些 electives 完全不太對我的胃口。很多研究的都是臨床心理學或者比較基礎的神經生物,沒有人會跟音樂扯上邊。我知道的只有一位教授他做認知腦科學,研究聲音對於大腦的這個影響。嗯,然後他的實驗室主要是針對於動物行為,和人類又有很多不同,所以我就是覺得這邊的資源沒辦法來支援我了,我需要轉學。
我轉學這件事情,我的生物教授、音樂教授和心理教授是三方位支援我。非常全面的給我去做一個指導和一個建議。所以我對自己的學校真的是非常感激的。
問
最後為什麼選擇哥大?
答
我去年ED的是布朗,我對這個學校特別有執念。但是我感覺吧,你執念越強,就越容易把這個東西推開。你看為什麼我當時挑選文書老師的時候都挑選了布朗畢業的老師,因為我那時候就有點非布朗不去的感覺。結果反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覺得哥大比布朗好,其實比布朗更適合我。

哥大校園一隅
問
既然提到文書老師,你和我們的顧問老師以及文書老師合作下來感覺怎麼樣?
我覺得合作挺順暢。首先我覺得顧問老師對我的這個需求響應的挺及時,我有什麼問題我就在群裡直接問,然後顧問老師最晚三天之內能夠幫我把我的問題給解決掉。文書老師E老師她自己是在布朗大學教課的,然後她教的是流行病學,說實話跟我都有一點點生物的背景,所以我們還挺聊得來。然後我就經常給她寫郵件,可能我的文書改完第一版,然後他過個兩三天她就能夠把第二版反饋給我,然後我就會根據他的 feedback 進行調整,會在旁邊標註出來我改的那些地方,這樣的話我覺得效率可能會更高一點,老師也能看到這個修改的邏輯和動機。然後我們最後 finalize 的時候就會很清晰說我的這份文書經歷哪幾輪的修改,然後整一個修改的這個軌跡是什麼樣子,我都很清楚。
問
轉學的時候有沒有什麼顧慮?
答
有,一個是我比較拿不定主意,會overthinking,寫文書的時候就比較糾結,另外一個關於轉學本身的顧慮就是,我花了這麼多精力,然後父母也給我這麼多的錢財上的支援,然後我沒有轉成功,那不就相當於說我這一年的努力可能白費了。但是我當時我媽媽就是格局挺大,她跟我說,她說其實你在這個寫轉學文書的過程當中,其實是對自我認知的一種提升,進一步的瞭解,你這個錢其實沒有浪費,會有一種潛在的影響,對。是可能你短期之內發現不了的。然後我覺得我媽媽這句話就讓我有一個 cognitive reappraisal 我就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這個事情,我就說,我可能沒必要這麼焦慮,我可能沒必要這麼在意這個結果,要更加享受這個過程。
問
對,我們發現享受過程的同學都錄取得很好。關於你的課外活動方面,你覺得有沒有對轉學幫助比較大的?
答
我高中時期做的活動特別多,就數起來大概有二十幾個。長期堅持一個就是音樂療愈,還有個就是我的學生大使這兩個。音樂療愈這個東西,一方面是跟我喜歡的音樂認知,和神經科學有連線。我這次的策略就是把音樂和神經科學及心理這三門學科做一個串通。然後在我的活動列表裡,就是儘量的用一些專業的術語,所有的表達都往這個方向去靠,這也是顧問老師和我制定的一個策略。學生大使這個東西呢,主要就是相當於是代表學校去演講。對,然後我自己也因為這個事情收穫挺多的。我當時我記得我在哥大文書裡寫段經歷,就是說我有一次演講,途中有一個學生舉手問我原來的高中是不是把好的資源都傾向於優等生。我愣了三秒鐘然後給出了兩步走的一個回答。第一步我肯定要承認,就是學校的這一個教學領域,是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這是比一個比較官方的回答。第二個我就是講了一下,就是其實一方面資源是靠自己爭取的。然後我也建議那位同學,如果真的對教育公平性這個話題感興趣,你也可以就往這個方向去,做一些科研,做一些實踐,然後幫助學校把這些平臺建立起來。我當時回答完這些問題,校長還跟我說,他說你能夠看到這個問題的本質,你回答的非常好。我就把這麼一個小案例放在文書裡面。

哥大Alma Mater雕像
問
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文書故事吧!
答
我覺得其實我這一路的這個求學教育經歷,我媽媽對我啟發性是非常大的。我青春期叛逆會有一些矛盾,跟她可能也沒辦法產生思維上的共鳴。但是後面就是透過就是我外公患癌症這件事情,我們之間有了更深刻的溝通,我看到媽媽身上很多不同的,甚至互補的一些品質。然後我就連結到說其實我自己身上也有這些品質,然後我也利用這些品質去做了跨學科的這個研究。我就是習慣在不同的領域,或者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領域之間找到聯絡。嗯哼。對。明白了。其實大概是這樣一個連結過來的一個邏輯。其實一開始文書老師覺得這個不是特別好,有點太普通了,後來我們討論下來思路就是以小見大,然後我把那個開頭改的可能比較好。我加上了我一開始自己擅作主張,揹著媽媽去申請國際高中。然後後面媽媽又因為外公得癌症這件事情,她釋然了,她對很多除了生死之外的事情她都看得很淡。她覺得,尊重孩子的興趣就好。然後我們就達成了一致。然後後面就是慢慢的有更深層次的一些交流,發現了媽媽身上很多不同的一些品質,一些甚至看起來都是有一些矛盾的一些品質。嗯,然後我就覺得好像可能這個音樂跟這個神經科學完全不搭邊的兩回事。研究的方法都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我身上有這些品質,潛移默化受到我媽的影響,然後我就想去做這一塊。然後就是以一個開車這麼一個領域的頭和尾,做了一個就是完整的文書。
問
最後,有什麼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說?
答
我覺得就是有轉學想法的話,就是其實不用太著急,本校的資源先去探索,然後先去利用。然後一般來講,我覺得這個時間點是在大一上學期12月份左右可能這個比較合適的時間,就你一個是在本校待了一段時間,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另外一個就是這個時間點你往後的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你的轉學文書。
材料的話,推薦信還是很重要的,就是因為哥大他那個錄取信上面都寫了,就是因為你出色的文書和推薦信,所以還是要多去 office hours 。教授有些時候會給你一些比較業內的,比較獨到的一些見解。你在外面花再多錢都是聽不到的。嗯,所以還是要利用好。對,然後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就是你的心態也特別好。然後還有就是,其實非常建議同學們把自己的文書,就小文書的一部分給教授看,這樣的話他寫出來的那個推薦信會更有針對性。
感謝L同學的傾情分享,祝Ta在哥大的學業和生活一切順利!

海狸學院轉學專案
轉學不是補考,海狸學院轉學專案的很多學員,在轉學中反而收穫了比一年前ED衝刺學校還要突出的錄取,實現大飛躍。海狸學院轉學專案成立三年來,收穫了98枚藤校offer, 包括兩枚斯坦福,兩枚MIT,一枚劍橋大學,十四枚哥大,十八枚芝大,十二枚西北,九枚布朗,六枚賓大,四枚康奈爾,四枚杜克,兩枚JHU等。
每位同學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都各有一次轉學機會。感興趣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趕緊長按二維碼填寫表單,和顧問老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