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司法部將“取消國籍”列為優先事項,冒領白卡都可能被取消國籍

美國司法部近期的一項政策調整,正將剝奪公民身份推向移民辯論的中心。根據6月11日釋出的一份內部備忘錄,司法部要求聯邦檢察官優先處理涉及已入籍公民的“取消國籍”案件,並大幅放寬了可觸發這一程式的犯罪型別認定標準。這一舉措被視為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政策的最新動作,但同時也引發了關於憲法權利、程式公正以及公民身份本質的激烈爭論。
擴大範圍
司法部助理部長佈雷特·舒馬特在備忘錄中明確表示,取消國籍將成為該機構民事部門的五大執法重點之一。他寫道:“民事部門應優先考慮並最大限度地推進所有法律允許且有證據支援的案件的取消國籍程式。”
新政策主要針對兩類行為:
國家安全相關犯罪:包括隱瞞與恐怖組織、納粹或黨派的關聯;
欺詐行為:如醫療保險欺詐、薪資保護計劃貸款欺詐等經濟犯罪。
然而,備忘錄中的一項條款引發了法律專家的擔憂——它賦予檢察官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允許他們根據“案件重要性”自行決定是否推進剝奪國籍程式。西北大學法學教授史蒂夫·盧貝特批評這一措辭過於模糊,可能導致執法不公:“很多類別非常寬泛,甚至不清楚它們是否與入籍欺詐直接相關。”
備忘錄稱,任何“民事部門認為足夠重要的案件”,都可成為取消公民身份的物件。根據2023年統計,近2500萬移民已正式獲得美國公民身份,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可能在這一新政中受到影響。
首例執行
6月13日,英國裔美國退伍軍人埃利奧特·杜克成為新政策下的首個公開案例。杜克因傳播兒童性虐待材料被判有罪,法庭認定其在2013年入籍時隱瞞了此前在德國服役期間的犯罪行為。司法部助理部長舒馬特在宣告中強調:“如果你在成為美國公民之前犯下嚴重罪行,然後在入籍過程中撒謊,司法部就會發現真相併追究你的責任。”
然而,此案的程式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於取消國籍屬於民事訴訟,杜克無權獲得政府指派的律師,而他本人因經濟困難未能聘請私人律師。最終,法官裁定撤銷其美國國籍,使其陷入無國籍狀態。杜克向媒體表示:“當我讀到命令的內容時,我的心都碎了。我的世界崩塌了。”
保守派傳統基金會的漢斯·馮·斯帕科夫斯基支援司法部的做法,稱“成為美國公民是一項特權,而非權利”。但凱斯西儲大學法學教授卡桑德拉·羅伯遜反駁稱,透過民事程式剝奪國籍降低了政府的舉證責任,可能違反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當程式”原則。

有例可循

剝奪國籍並非新手段。在20世紀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時期,美國政府每年處理約2.2萬例取消國籍案件,主要針對黨派人員或所謂“顛覆分子”。1967年,最高法院裁定此類政策違憲,認為其創造了“兩級公民身份”,案件數量隨之驟減。
然而,奧巴馬時期的“雅努斯行動”重新激活了這一工具。該行動利用數字技術篩查幾十年前的移民檔案,以國家安全為由追查潛在的欺詐案件。特朗普政府則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並透過民事法庭提高執行效率。
移民法律資源中心政策主管薩米拉·哈菲茲警告,當前政策可能導致“次等公民”的出現:“這相當於試圖創造第二類美國公民——那些不是在美國出生的人,始終面臨失去身份的風險。”
新政策的影響可能遠超個案。法律專家指出,若父母被剝奪國籍,其透過衍生公民權獲得身份的子女也可能面臨身份危機。此外,司法部未明確說明如何處理因此成為無國籍者的個案,這可能引發國際法與人道主義問題。
坦普大學法律創新與技術研究所執行主任勞拉·賓厄姆強調,公民身份應當是穩固的:“它不應該是一種可以隨時被撤銷的特權。如果政府持續回溯審查,整個移民體系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
ref:https://www.npr.org/2025/06/30/nx-s1-5445398/denaturalization-trump-immigration-enforcement
近期文章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