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3年,我發現真實的香港和內地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來源 | 高淨值編輯部
“過分了。內地大企業想把劣質招聘文化帶到香港!必須拒絕!”
前段時間,一名香港網友在網路平臺上,痛批內地劣質職場文化的影片在兩地爆火。
起因是他最近幫內地某個企業在香港做招聘時,發現了這個企業有兩個規定,讓他非常不滿:
第一,年齡限制,公司明確告知不要年齡35歲以上的求職者,雖然招聘的工作崗位並非產品開發等需要年輕人的崗位。
第二,合同只籤兩年,這和香港職場常用的永久合約很不一樣。
在這個影片下面,兩地網友都對內地企業的這種做法表示反對,尤其是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行為。
儘管如此,在當前的經濟和就業形勢下,內地職場的35歲年齡焦慮,依舊越來越明顯。
而與內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對待大齡職場人的態度。如果你留意香港的各處招聘,無論是傳統的政府勞工處,還是新穎的職業招聘網,開出的各種條件都有,唯獨就是沒有年齡的要求。
香港是一座對年齡和婚育狀況非常友好的城市,在這裡,你不會聽到什麼“已婚不請”,也不會聽到“35歲危機”等讓人焦慮的問題。
正是這種包容的環境,香港才能不斷吸引內地的人才前往生活。
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C先生,在2020年就開始著手準備這件事,
2021年,他順利透過香港優才審批。
2022年,C先生全家移居香港,到今年正好2年。
如今他們一家在香港生活的感受如何?為什麼當初想要配置多一個身份?他又如何看待香港VS新加坡(當初兩個都可選,但C先生選了前者)?香港身份到底有沒有解決他的需求?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為什麼要辦香港身份
來到香港生活兩年,我確實切身體會到了香港職場對大齡求職者的友好,我遇見過60多歲的營業員、70多歲的司機,以及80多歲計程車司機。
一開始我會很驚訝,後來發現,他們不但對工作技能很熟練,而且很努力在做這件事。
當然不是說香港什麼都好,但至少你能在這裡找到一些你想要的東西。
為什麼選擇香港?香港身份的特殊性,對我來說非常有用。
首先,它是中國的領土,在香港生活的主要人群也是華人,對像和我一樣,常年在國內生活的人來說,適應起來非常順利
語言當然不用說,更重要的是社會環境,美國、加拿大這種,幾乎是白人生活的地方,白人主導的社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調整和適應。相比之下,香港非常合適。
第二,我也是為人父母,考慮孩子教育。境內非常卷,這是公認的事實,去年高考生都快1300萬了,但985、211高校就那麼幾所,孩子、父母壓力都很大。
但在香港就可以稍微鬆口氣,香港好學校很多,港中文、港大、理工大學等都是,而且主要在香港本地錄取學生,再加上學生池子也不大,每年最多也就幾萬,孩子上好學校就容易多了。
第三,我考慮的是事業,香港是普通法,有很好的法律體系基礎,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明示的。而且相對來說,對商業活動都是非常開放的,資金來去自由,這幾點對經商人員來說非常有保障。
所以,我不想移民去白人主導的社會,又不想在境內太卷,同時還能自由經商繼續我的事業,香港成為了我的最優解
(關於怎麼辦理香港身份,我們這裡製作了一份《香港身份實用指南》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領取。)
香港VS新加坡
其實最早的時候,我也考慮過新加坡。
最近幾年,香港經常被拿來和新加坡做對比,一對比就發現,香港很多地方都不那麼有優勢了。
最終為什麼還是香港?因為香港比新加坡更能滿足我的關鍵需求。
不得不說,跟新加坡比起來,香港確實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資金和人才流失讓中環變得吸引力缺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很多因素的挑戰……
但感受下來,我還是更偏愛香港的環境
雖然現在很多人調侃它是金融遺址,但香港能做的事情很多,我非常篤定地說,比新加坡更有可為。
香港是非常鼓勵創新的。從2022年開始,給不少科創企業發了補貼,只要評審透過,就能拿到補貼,沒有任何限制條件,我自己的公司就拿到這筆補貼了。我看到的,基本只要是科創企業,就會給補貼。
新加坡整體的環境,並不鼓勵人去創新,說得更直接一點,不鼓勵實現階級跨越
你是有錢人,新加坡就希望你繼續當一個有錢人,用各種制度幫你守住錢;你是一箇中產,那你就好好打工,政府給你提供祖屋,幫你解決生存必需的問題,但再向上突破,可能性很小。
這種情況,其實不是國家層面政策是否到位的問題,而是它的氣質跟民族基因的問題。
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是存在於整個社會環境的,你會感覺大家都很勤奮,為家庭努力,為未來努力。我覺得這種社會文化還是很好的,讓整個香港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繁榮態勢。
再說說教育,我身邊也有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讀書,然後過去陪讀。
但新加坡好大學並不多,最知名的就兩所:新加坡國立和南洋理工,所以孩子考好大學,也挺難的。如果打算申請美國的學校,移民美國或者去美國讀美高還更直接一些。
但新加坡發展很穩,它可以幫你守住錢。新加坡的金融市場也很發達,至少能讓你的資產保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富豪,都把新加坡當成“裝錢的盒子”的原因。
所以,你如果還想闖一闖,做一番事業,優先選香港如果你想安安穩穩生活,新加坡就挺好的。

香港VS內地

香港的生活和內地的相比,差別還是蠻明顯的。
香港的生活成本到底高不高?答案是肯定的。
全球生活成本統計平臺Numbeo
對上海vs香港的生活成本對比
最大的花費是房子,無論買房還是租房,價格差不多是內地的3倍。其他方面, 比如飲食、出行,雖然還是貴,但還都在可接受範圍內,而且高價付出,得到的產品質量也更高。
但是,從工資上來看,香港的水平也普遍更高。
當然也有特殊的。比如金融從業人員,香港的收入,和北京、上海應該是差不多的,在陸家嘴和金融街工作的人,年薪50萬以上的,大有人在。
但很多其他的行業,內地就比不了。在內地,可能3萬人民幣往上,就屬於高工資人群了,在香港,月工資得到7萬港幣,才屬於高薪。
而且在稅收方面,香港也更有優勢,比如個人所得稅,在內地,月收入5萬的人群,40%個人所得稅,基本上一半左右的工資就沒了;但是在香港,加上各種稅收折扣,算下來稅率只有6%- 7%。
所以在香港賺錢,基本都能進入自己的口袋。
當然也不是誰都適合香港的,如果你在內地的生活狀況,換了在香港生活,也不會有什麼變化,那保持不動是最好的狀態。
最後,給有準備申請香港身份的人一些小tips:
1、材料要真實。香港對資訊真實性是非常在意的,提交造假材料,一旦以後被挖出來,會非常麻煩,甚至可能影響到你的身份。
2、材料儘量一次性準備齊全。我是2021年開始著手準備材料的,當時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火熱,入境處還讓我做了補料的動作。
現在優才、高才都有大量的申請人,但香港入境處又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處理這些工作,所以材料不齊全的話,工作人員可能不會第一時間給你發補料通知,可能先去看別人的材料,甚至時間一久,直接就不讓你通過了。
3、推薦信很重要。對優才申請人來說,找一個香港認可的推薦人還蠻關鍵的,你看像申請港校研究生一樣,一個權威的推薦人,對這件事能否成功,甚至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以舒適的姿態,到達自由的彼岸。
如果你對香港身份感興趣,並想抓住現在香港缺人、大放開政策搶人的風口,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絡我們的專業身份規劃師,免費領取一份《香港身份實用指南》,以及做條件評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