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文藝青年,註定當不了職場“狠人”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讀者:三吉
我在公司成立20週年的慶祝大會上抽了個一等獎,2.5萬元的Gucci小挎包。有時候越不想要,老天就越要塞給你。不想要的原因是,隨著年紀增大,工作及管理能力沒有“質”的提升,逐漸邊緣化,更希望儘量不要在大的場合中太過扎眼,以免引起大老闆的注意,進而“最佳化”你的慾望更加強烈。
結果我在三百人中“橫空出世”,獲得了只有一位的一等獎。同事們掌聲雷鳴,我裝作喜不自禁,滿臉堆笑。上臺領獎,老闆面帶微笑,跟我握手並說了一句,三吉也是老員工了,這個包跟文藝青年的三吉很搭!我臉笑抽了,“文藝”!這個我隱藏多年的身份終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傳播開了!低頭一看,鞋帶都開了!

《不討好的勇氣》劇照

下了臺,旁邊的年輕姑娘摸著我的包袋說,“姐,誇你文藝呢!”哎,可愛的小同事,這可是赤裸裸的嘲諷啊!
本來只有老闆和幾位老同事說我是文藝青年。現在好了,在老闆的再次宣傳下,有了質的變化,如果我工作有一點問題,那就是“文藝青年體徵”作祟!近來,我遭遇了多年之前的尷尬——出去講標的時候,還有人提醒你,講PPT的時候不要太文藝!給副總寫的發言稿,有人問我:“會不會有點不接地氣?不行用deepseek潤一潤!”“不好意思,我就是用deepseek寫的!“我謙虛地說。
正所謂,“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我牛夫人!”
一旦你的標籤被擴大化,事情比較棘手。但此刻,我早已波瀾不驚,甚至都粲然一笑了。老闆的風向標很重要,而對我已經沒有殺傷力!
說實話這幾年,跟大老闆直接溝通的事兒越來越少,“文藝青年”這個評價聽得少了。但當年跟隨大老闆做專案之時,我可是用了各種辦法來去“文藝化”。
那年我還幼稚,第一次聽老闆這麼說,我還沾沾自喜,以為這是一種對不同生活方式的認可。後來,他屢次當著客戶的面說我“文氣”,我就聽出玄機來了。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莫非這背後,暗藏對我職場價值的不認可?人一旦在公司被貼了標籤,想撕都撕不掉。於是我覆盤了老闆說我“文藝”的幾個時間點以及這是個什麼意思,反思並企圖加以修正。老闆說的這個“文藝”,應該不是瑪德琳小蛋糕和普魯斯特,也不是爵士樂和村上春樹,貌似他說的是一種——他眼中的不具備價值互換能力的員工特點。這可屬於職場大忌!
但我也總不能問老闆,您說的文藝是哪種顏色的“文藝”?我就自己捋了一下,應該我有幾個特點,被老闆詬病為“文藝青年”的。一個是不能夠在各種場合遊刃有餘、察言觀色;太愛惜羽毛,不能夠肆無忌憚展示自己的功利心,以獲取客戶和上升的通道;遇到產品和專案設計太難看直抒胸臆,不小心還影射了老闆審美不行。總體來說,不具備看人下菜碟的能力。
你看有的同事,對待老闆的提議,總能不動聲色地附和。能夠表面風輕雲淡地對客戶說出,“如果你這裡說不通,我跟你領導談吧!”上一秒挽著客戶的胳膊,以姐妹相稱,下一秒就可以當場翻臉。

《我的解放日記》劇照

反觀我,只能就事論事,沒辦法跟客戶哈拉。沒事讀書,看畫展還看戲劇。“捨命”跟同事聊個八卦,很快就限於無話可聊之中。平時活幹了,但卻不早請示晚彙報。對乙方說話客氣,不知道怎麼發火。
相形之下,我的搭檔更“實用”。看著經常在宴席和會議中“縱橫捭闔”的他,保持禮貌微笑,想著不知為不知的我,可能太過高冷。善於溝通的他,三下五除二就能把公司裡外的“人”瞭解得七七八八,且能進行相應的彙報。有時候,對著客戶像“社會人”一樣一頓輸出,事情就解決了。他的口頭語是,“我這個活,說實話,一般人做不了!”“這個人,我跟他挺熟!”而我,一笑而過。也許就是這樣,在老闆的眼裡,我的態度就被視為清高、不接地氣了!
作為競爭對手,從此之後,我的搭檔也開始這樣在別人面前評價我,“這個活別讓三吉幹,她太文藝!”本來我們倆同級進公司,但不出一年,他就是大老闆的助理了。與之比較,老闆應該覺得我“與眾不同”且“不夠務實”!
有天晚上,我在看94版《三國演義》的舌戰群儒。看著看著,總感覺諸葛亮在罵我。程德樞對諸葛亮說:“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說:“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諸葛亮不是在罵程德樞,明顯是在罵我——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啊!簡直是罵到我心裡去了!

《我的前半生》劇照

我感覺自己被釘在了文藝青年的“恥辱柱”上,當即決定改變。畢竟,老闆原來是有心提拔我的。我深刻洞察,老闆需要的人,往往是那些迅速反應、能抓住機會、滿身都是實用技巧的“戰士”,說白了,必要的時候得搶,還得不好惹。
於是我學著,不能埋頭幹活,要刷存在感。在公共場合顯得不好惹且商務,必要的時候要市儈,具有攻擊性;要學會跟不配合的同事及客戶瞪眼拍桌子;為了展現自己的氣場,和老闆看乙方方案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過,要促蹙蹙眉頭,說點“這裡面有點邏輯問題”的意見。有的工作明明不復雜,但要做文章、大造聲勢。
老闆竟然特別滿意,說我是勤勞的小蜜蜂,還讓我帶團隊。
但這個東西不好偽裝,時間一長,“謙虛謹慎、溫文爾雅、不以最壞揣測人的本性”就本性就又露出了苗頭。那些教人怎麼混跡職場,立一番事業的影片,一看就會,一用就廢。

《理想之城》劇照

那陣子招聘的小同事說:“姐,你出去就點頭微笑即可,這樣優雅中帶著一股殺氣。但不要多說話,時間一長,就暴露你與人為善的本性了。”旁邊的另一個小同事點頭:“姐,不要裝狠人,我們會好好幹活!”我說,這麼刻意和明顯嗎?她說,是的。我想營造“職場精英”的信念瞬間崩了、塌了、沒有了!年輕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年,我帶著小同事們,把新帶品牌的線上做得不錯。我終究也無法長期輸出那種果斷乾脆,狼性十足的樣子。
在公司裡,你太過專注於手頭的事,人又不夠靈活變通,且不願意做一說十,那麼雖然不是loser,基本也沒有什麼升職和委以重任的空間。
後來我索性不裝了,事我能幹,但是我真是沒法改變性格。職場作為價值交換系統,也不在於消滅某種特質吧!
第二年,老闆從大廠招了新人,接替了我的職位。我團隊的小同事們都離職了,他們說那位PUA的技術太低,妨礙發展。過了一年,大廠同事被辭。
其實,我腦子之所以自動糾纏了這麼多東西,就說明我對生活中的細節敏感,能夠捕捉到常人忽略的情感波動。這種與生俱來的特質,有一個好處,像個職場人類學家。同事的需求,我能感受到,大家願意跟我一塊幹活。儘管我沒有狼性,但是我也不限制團隊發揮,所以最後結果都不賴。而我的內心表達欲,不合時宜的沉思,無用的詩意用在創意和使用者洞察上,發揮得很好。

《沒有工作的一年》劇照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隻帶幾個人的“姐”,成不了“總”。職場裡說我是“文藝青年”,是一種很微妙的話語,它既不是工作的結果不好,也不是“幹掉我”的另一種說法,是對方找不到合適語言形容你。潛臺詞也可能是,要是你這個人做事穩、準、狠,不那麼小布爾喬亞該多好!可這麼多年,我始終成不了那個人!
隨著Z時代同事的到來,我跟他們又融合了。我發現他們根本就不care所謂的評價,他們“教育”了我。他們有事直說,敢質疑;承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特別不害怕自己在職場“小眾”。搞得我也覺得真不必偽裝花蝴蝶或者巨無霸,營造一種不屬於我的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在生活中立足的方式,別人貼的標籤或刻板印象,沒必要太較真。我也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在職場攀升,沒辦法讓老闆“喜歡”。
目前全公司匯入Deepseek,動不動有同事說,你們這種就特別好替代!我笑了,“你們這種”是“哪種”呢?憑我的情感顆粒度,可能在職場活得更長呢!我們才是“長期主義者”。高敏感加上“文藝青年”,說不定是未來少數優質人士。好好守護人類認知多樣性的文化基因庫吧!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小風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影片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徵稿長期有效,投稿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將投稿與【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郵件主題標註【標題+字數】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選👉【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長期徵稿
稿件示例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