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星期一的「學長LEO的悅讀書摘」,我想分享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現象級小說《擺渡人》(Ferryman)中的走心文字。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和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
並非每個人都有相同答案。在《擺渡人》這本書裡,麥克福爾講述了一個穿越生死輪迴的故事。
故事圍繞迪倫(Dylan),一名平凡的少女展開。在一次火車事故後,靈魂飄出身體的她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荒原,而她的靈魂將要從這裡去往離開人間後的彼岸。在這片荒原,她邂逅了特里斯坦(Tristan),一位神秘而英俊的擺渡人。特里斯坦的使命是護送迪倫穿越危險的荒野,抵達靈魂的歸宿彼岸。
荒原並非安逸之所,而是充滿陷阱和危險的世界。迪倫不僅要面對橫行的亡靈——這些無形的怪物試圖奪走她的靈魂,還要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與不安。隨著時間的推移,迪倫與特里斯坦的關係也越發深厚而微妙:他們彼此依靠,相互救贖,卻清楚一旦抵達終點就註定要分別,因為作為擺渡人的特里斯坦無法與亡者停留。
在旅程的最後關頭,迪倫意外發現特里斯坦不僅是靈魂的擺渡人,也曾是一個逝去的靈魂,被困在荒原這個中間地帶。面對必須離別的現實,迪倫開始反抗命運,不願讓特里斯坦消失。這段深刻的羈絆讓迪倫開始質疑往生後的擺渡規則,並促使她去思考:自己的靈魂究竟要歸於荒原之後的彼岸,還是能夠憑藉愛與勇氣改變這樣的安排?
劇透得有些多了,就此打住。在故事的結尾,迪倫選擇重返荒原,在這裡和特里斯坦重逢,兩個人回到了現實人間、終成眷屬。
這個關乎愛情與勇氣的故事也深刻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和成長的代價。特里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而迪倫也何嘗不是特里斯坦的救贖者、擺渡人呢?
我們每個人的這一生又何嘗不是在某個階段、某個時刻邂逅了某位擺渡人,並在擺渡人的引領下完成了某次重要成長,從此有了深刻而不可逆的人生變化呢?
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又何嘗不是別人的擺渡人、自己的擺渡人呢?

以下分享《擺渡人》中讓人沉思的文字:
人活著就會失去
你失去的不會再來
接納生命中的一次次失去。然後帶著有溫度和愛的記憶,堅定、堅強地往前走。即使失去的“曾經”不會重來,但冥冥中的安排,依然可能讓已逝的“曾經”以另一種形式在未來歸來。
你爭取的永遠都會失去
可以記下作家白先勇說過的這句話:“擁有的從來都是僥倖,無常才是人生的常態,所有的成熟都是從失去開始。”而隨緣,是你的總歸也不會錯過。
這片荒原就是你心像的投射
你想它什麼樣
它就長什麼樣
塞繆爾曾說:“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你的心,很多時候決定著你看到的世間萬物。
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
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
康德曾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地去理解。”接受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包容別人的不完美之處,能夠幫我們更深入地觀察、思考和欣賞人性。
不要忽略人生中
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
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向你告密
不要輕易忽視生活裡的瞬間,它們可能蘊涵著深刻的啟示或機遇,可能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價值觀和人生選擇,幫助我們在迷失中找到新的方向。
如果我真的存在
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I exist because you exist, and vice versa.
有時候遺忘比記住要好得多
讓遺忘成為一種保護機制,幫我們從過去的傷痛中解脫出來。遺忘不僅是對痛苦的放下、與過去的和解,更是讓自己重生的方式。
擺渡人的最高境界
就是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的共情,能讓一次“擺渡”圓滿地發生、完結。
每一個鐫刻著
愛與善意的靈魂
都會成為
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莎士比亞說過:“愛,可以創造奇蹟。”有時候,我們以為命運給予的苦難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但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用力地愛著我們,以善意給予我們走出苦難的力量。
要麼永遠不踏出那一步
要麼就是現在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當改變命運的時刻降臨,猶豫就會敗北。”心裡想清楚要做的事,不要再糾結和彷徨,勇敢去做,不給後悔留餘地。
“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Fate and karma transcend life, time and space.
And there will be destined encounters & reunions.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
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只有你知道答案

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