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資訊透明的時代,消費者的信任還是經不起透支。

01
Pura X釋出後的連鎖反應
很多人想不到,這一次華為的新品竟迎來了“口碑翻車”。
12+256GB版本7499元,12+512GB版本7999元。典藏版的定價則是:16+512GB版本8999元,16+1TB版本9999元。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對於這個新產品信心十足表示:“HUAWEI Pura X既是手機,又不止是手機。它打破了終端形態邊界,兼具電子書般的閱讀體驗,平板級的沉浸觀感,以及摺疊機的精巧便捷,堪稱突破想象的科技新物種”。
為何叫闊摺疊呢?是因為這款手機和一般的摺疊屏在尺寸上可以稱得上是顛覆性的,太不一樣了。
不同於如今主流旗艦的16:10比例,內外屏設計,主屏6.3英寸OLED材質,2120*1320解析度。副屏3.5英寸,支援1-120Hz自適應重新整理,峰值亮度2500nit。其他方面,也支援天通衛星通訊,玄武水滴鉸鏈,AI小藝,整合盤古和DeepSeek雙模型等。

有網友調侃說:在摺疊狀態下是一個加大號的智慧手錶,在展開狀態下是一個迷你版的平板,但就是不像一部手機。
但餘承東沒想到的是,華為Pura X以7499元的起步價釋出,與餘承東此前“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宣傳形成強烈反差,引發廣泛爭議。

很多網友調侃,“分期都得咬咬牙,還談什麼人人都買得起?”甚至有人說這簡直是“價格刺客”。
儘管華為推出12期免息分期,在釋出會最後用12期免息,將7999元拆解為日付22元,解釋了為什麼說人人都買得起。相當於每天少喝一杯星巴克,就能擁有全球首款闊摺疊旗艦。
但這一舉措未能平息質疑,反而被指“脫離實際”。
這種價格與宣傳承諾的割裂,導致品牌信任受損,尤其是華為忠實使用者直言“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甚至有人直接拿蘋果與華為對比,認為華為現在走上了蘋果的老路:創新不足以及給使用者帶來強大的心理落差。比如Pura X主打16:10比例的“闊摺疊”設計,顯示面積提升6%,但被網友認為只是“螢幕比例微調”,而非顛覆性創新。
甚至還有競爭對手借勢營銷。
華為此次營銷翻車意外讓競爭對手小米成為輿論贏家。網友調侃:“雷軍什麼都沒做,卻因餘承東‘自捅兩刀’躺贏。”
小米高管王騰在微博發起“什麼價位才算人人買得起”的投票,被指“貼臉開大”,進一步放大華為的尷尬。這種借勢營銷不僅削弱了華為的市場地位,還強化了小米“價效比”的標籤。

資本市場也引發了不小的反應。以往華為只要釋出一款新品,基本都能拉動相關概念漲一漲,結果Pura X釋出後,概念股大跳水,蜂助手尾盤跳水幅度超10%,福日電子、光弘科技這種高相關的跳水幅度都在5%以上。這種資本市場反應反映了市場對華為高階化策略的質疑。
面對被罵的情況,後面在直播中,餘承東稱“我說話不是很嚴謹,情商也比較低,大家抓住小把柄、小漏洞猛罵我。有人覺得我說話不給自己留餘地,留後路,感覺像說大話似的。”
同時,餘承東又強調,“很多人期待它非常便宜,但其實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們利用了旗艦手機的晶片、相機等配置,還有它的摺疊轉軸,我們採用了很新的技術,它的成本比普通的旗艦直板手機的成本還高。”

“我看網上的評論,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我也都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及時改進。一定把最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
02
為何推出Pura X這樣的手機?
很多人有疑問,為何華為要推出這樣一款手機?
一方面,是為了在摺疊屏市場的戰略佈局。
華為推出Pura X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其在摺疊屏市場的領先地位。根據IDC資料,華為摺疊屏市場份額達73%,Pura X的釋出旨在透過技術創新。如16:10闊屏、紅楓影像系統、玄武水滴鉸鏈等,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搶佔高階市場。

雖然價格沒那麼親民,但設計上絕對大膽。Pura X的16:10闊型屏設計絕非簡單的比例調整,而是摺疊邏輯的徹底轉換。據說螢幕比例精準復刻《紐約客》雜誌的1.4:1黃金尺寸,相比傳統摺疊屏多出60%顯示面積。
餘承東在釋出會次日直播中坦言:“摺疊屏研發成本是直板機的3倍,但華為必須為行業探路"。
IDC資料顯示,中國摺疊屏市場正以31%年增速擴張,作為下一個重要趨勢,華為費如此大的陣仗在摺疊屏也不足為奇。
另一方面,是鴻蒙生態的深度適配。
Pura X是首款全面搭載HarmonyOS 5的手機,標誌著華為終端正式進入原生鴻蒙時代。

透過鴻蒙生態的深度適配,華為試圖打造差異化體驗,弱化單一產品爭議,並推動鴻蒙智行生態如問界新車、智慧家居的協同發展。
越來越多鴻蒙版應用和元服務已上架鴻蒙應用市場,並且覆蓋了汽車、教育、旅遊住宿、金融理財、商務辦公、購物、社交等十幾大領域。
要知道,原生鴻蒙的開拓,並非單純商業話語權的爭奪,更大意義在於商業競爭之外的國家科技敘事,打破美國在軟體生態上的壟斷地位。
2025年是鴻蒙生態成熟及完備之年。餘承東曾立下目標:“2025年,鴻蒙生態要壓強投入,10萬個應用是生態成熟的標誌,這是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和硬體公司都在密集招聘鴻蒙相關技術崗位,新增了諸多就業及培訓相關機會。拉勾招聘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1月,鴻蒙開發工程師的新發職位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6.57%,增勢明顯。同時,鴻蒙開發工程師的平均招聘月薪較去年同期增長11.91%,薪資是其他技術類崗位的1.22倍,相對傳統開發崗位有明顯溢價。
此外,這還是華為在女性市場的破局嘗試。
Pura X也面向女性市場,透過時尚配色和3.5英寸“化妝盒外屏”吸引女性使用者。這一策略旨在打破摺疊屏“直男審美”的刻板印象,拓展使用者群體,同時,華為此次還用上自家人姚安娜的代言,也是希望在女性市場上打出更多的認知影響力。

但不得不說,有野心、敢嘗試的華為這次的確承受了不小的口碑反噬。
餘承東的“敢說敢言”曾是華為營銷利器,但此次過度拔高預期,如“顛覆性創新”“全民買得起”等導致品牌信任受損。
上線之初,“純血鴻蒙”在一片歡呼沸騰後也收穫了“差評”:許多應用未能完全適配,存在功能缺失;常用軟體尚未遷移、系統穩定性不足等。
網友調侃:“餘總的話要除以二,才是真實水平。”這種“狼來了”效應,久而久之就會使得消費者對其言論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餘承東的“大嘴”人設已從營銷工具演變為品牌風險。更早之前的尊界就曾遭遇過輿論危機。
不得不說,當消費者開始將他的言論自動打上“誇張濾鏡”,顯然也並不利於華為的正向形象。
03
“翻車”的華為,能否贏回口碑?
在我看來,華為的營銷與產品的“鴻溝”如何彌合?
餘承東需減少“畫大餅”式營銷,過度承諾不僅透支品牌信任,還可能導致市場反噬。未來,華為應在宣傳中更注重務實,避免拉高使用者預期。
定價也需要更加謹慎。儘管華為強調摺疊屏研發投入大,但消費者對“技術溢價”的接受度已接近臨界點。如何平衡創新成本與市場預期,成為重要議題。華為需在定價策略上更加透明,避免與使用者需求脫節。
還要更加重視使用者需求。網友呼籲企業“到群眾中去”,而非“高高在上”。正如雷軍所言,“科技應服務於群眾”,脫離真實需求的技術堆砌終將被市場淘汰。華為需更關注使用者核心需求,而非盲目追求硬體指標。
儘管Pura X搭載鴻蒙5.0系統,且影像、通訊功能升級,但其市場表現仍存疑。接下來使用者期待的,是華為的務實宣傳:減少“畫大餅”式營銷,用產品實力說話。還可以依託鴻蒙智行生態如問界新車、智慧家居等,打造差異化體驗,弱化單一產品爭議,真正從“能用”走向“好用”。

總之,華為的“翻車”給行業上了一課:在資訊透明的時代,消費者的信任還是經不起透支。
華為能否從此次危機中吸取教訓,或許將決定其未來能否守住“國產科技之光”的招牌。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