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人從未抵達的領域探索,無論是 Pura X 還是鴻蒙 5。
作者|張勇毅
編輯|靖宇
如果你還對以黑莓、諾基亞為代表的早期智慧手機有印象的話,那時智慧手機螢幕多采用 3:2 或 4:3 的比例,後來才是 16:9 逐漸成為主流。
隨著螢幕技術、乃至全面屏概念的進步,螢幕比例不斷突破,18:9、19:9 甚至更高的比例接連湧現。如今,市場上的主流設計以 18.5:9、20:9 乃至 21:9 為主,而新發布的華為 Pura X 又是其中的另類:憑藉其獨特的 16:10 可摺疊螢幕,為使用者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體驗。
除此之外,華為 Pura X 還擁有上下對摺的形態、全新的外屏設計,以及首次搭載的鴻蒙 5 系統和升級後的小藝 AI 功能等亮點。這些特性疊加在一起,讓人對這款產品充滿好奇。透過實際測試真機,可以明顯感受到它的諸多獨特之處。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塊 6.3 英寸、16:10 比例的螢幕,這一比例既適合娛樂內容消費,又能滿足生產力需求。

華為 Pura X 外屏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儘管 Pura X 的螢幕對角線尺寸與普通手機相近,但其顯示面積卻得到了顯著提升。無論是觀看影片、瀏覽圖文、閱讀電子書,還是享受遊戲體驗,它都能帶來更強的沉浸感。同時,這款裝置兼具便攜性與接近傳統手機的重量,完全可以作為一臺小型平板使用。
與普通直板手機相比,華為 Pura X 的優勢在於其「又大又小」的設計理念。這種看似矛盾的特點,恰恰是摺疊屏裝置的理想形態——它不像大屏摺疊機那樣顯得笨重,同時又比小屏摺疊機更適合內容消費與創作,真正實現了「既輕便又高效」的目標。
當然,華為 Pura X 的魅力遠不止一塊 16:10 螢幕。
01
在探討華為 Pura 這款 16:10 的闊型屏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如今手機螢幕的顯示比例大多集中在 19:9 或 20:9 左右?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解答。手機作為一款「手」機,始終需要在便攜性與螢幕尺寸之間尋找平衡。由於它是單手握持的裝置,手機的橫向寬度早已被人類手掌的最大握持範圍所限制,大約在 70-75 毫米之間。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更大螢幕的需求,傳統手機只能透過縱向拉長螢幕來實現。經過多年的實踐,19:9 左右的螢幕比例逐漸成為直板手機的普遍共識。
因為手機尺寸是按照對角線計算的,所以事實的確如此。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螢幕比例,使得 Pura X 這部 6.3 英寸手機擁有了與 6.9 英寸的 iPhone 16 Pro Max 相差無幾的螢幕面積,前者為 114.89cm²,後者為 115.47cm²,若與同尺寸的 iPhone 16(96.26cm²)相比,螢幕面積更是大了許多。

華為 Pura X 內屏尺寸對比 iPhone16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從這個角度看,許多人眼中的「黃金比例」實際上是一種妥協,而非絕對的最佳答案。尤其是在摺疊屏技術日臻成熟的今天,固守 19:9 的比例顯得有些因循守舊。

華為 Pura X 外屏尺寸對比 iPhone16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小摺疊屏手機可以看作是將傳統直板機縱向摺疊,以追求極致的便攜性。然而在螢幕顯示尺寸上,它與傳統直板機相比並無明顯優勢;在顯示效率和互動體驗上,除了可摺疊的形態和額外的外屏外,與直板機也沒有本質差別。
而像華為 Mate X6 這樣的大摺疊屏,則是將兩塊直板機螢幕橫向「拼接」,形成接近 1:1 的內屏比例。在需要單手握持或更適合縱向顯示的場景中,它還配備了一個常規比例的外屏供使用。
由此可見,無論是大摺疊還是小摺疊,當前的摺疊屏產品形態依然是以傳統手機螢幕比例為基礎設計的。

華為 Pura X 即使展開狀態下,也是一個會讓人立即感受到區別的尺寸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華為 Pura X 顯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第三種選擇。透過突破傳統手機螢幕比例的束縛,藉助摺疊設計,既保留了類似小摺疊屏的便攜性,又實現了普通直板機和小摺疊屏難以企及的更大顯示面積。餘承東曾表示,華為 Pura X 是一款「別人想不到的產品」。
的確,這需要產品團隊具備打破常規的創新思維。
華為 Pura X 這塊 16:10 的「闊型屏」究竟有哪些優勢?
首先,最直觀的感受自然是螢幕變大了。別被 Pura X 6.3 英寸的內屏尺寸誤導,以為它只是一款小屏手機。由於比例的變化,這塊 6.3 英寸螢幕的實際顯示面積甚至超過了許多 6.7 英寸的直板手機。更大、更寬的螢幕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遠超普通直板機。

華為 Pura X 針對外屏使用體驗做了眾多最佳化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不僅絕對顯示尺寸有所提升,華為 Pura X 的有效顯示面積也得到了最佳化。以觀看影視劇為例,大摺疊屏接近 1:1 的內屏比例在播放長短影片時,往往因「公攤面積」過大而浪費空間。這是因為當前的影視劇和短影片大多采用接近 16:9 的比例製作,在 1:1 的螢幕上顯示時,上下或左右的黑邊不可避免。而 16:10 的螢幕在呈現相同內容時,畫面能儘量填滿整個螢幕,減少浪費。
因此,華為 Pura X 選擇 16:10 的比例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比例在「顯示效率」和「人眼舒適度」之間找到了平衡,特別適合需要縱向資訊密度和橫向協作空間的場景。它的優勢或許不會立即顯現,但長時間使用後,使用者會逐漸感受到操作步驟的減少和視覺疲勞的降低,最終形成「用了就回不去」的體驗依賴。
華為 Pura X 的另一個常見用途是閱讀,其螢幕比例與傳統書籍更加相近,因此閱讀電子書時會感覺更舒適。與同尺寸手機相比,Pura X 每行能顯示更多文字,帶來更強的沉浸感。此外,華為還為其引入了 AI 眼動翻頁功能,實際體驗確實便利,當用戶視線移到頁尾後再看向頂部時,AI 會自動翻頁,免去了手動操作的麻煩。

華為 Pura X 外屏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你會發現,在華為 Pura X 上追劇的實際顯示面積與 Mate X6 這樣的大摺疊屏非常接近。即使播放一些傳統 4:3 比例的經典影視劇,Pura X 的 16:10 螢幕相比普通手機或大摺疊屏,黑邊也明顯更少。
不僅是影片,圖片顯示也有類似優勢。手機拍攝的照片預設比例通常為 4:3,這更接近感測器原生比例,能最大限度提升感測器利用率,減少畫質損失。然而,在 19:9、20:9 的普通手機或大摺疊屏上顯示 4:3 照片時,黑邊問題普遍存在。而在 Pura X 上,4:3 的照片能被最大化呈現。如果你習慣修圖,這種鋪滿螢幕的顯示效果還能減少放大和移動的操作,直接提升使用便利性。
螢幕比例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顯示效率上,還能助力生產力提升。
日常使用的 Word 文件和 PDF 檔案通常遵循 A4 紙的規格,即 1.414:1 的顯示比例。在普通手機上檢視這類文件時,即便 WPS 等軟體能自適應螢幕顯示,字型和圖片往往會被壓縮或拉伸,體驗欠佳。而 Pura X 的 16:10 螢幕比例約為 1.6:1,非常接近 A4 紙的原生比例,既避免了螢幕空間浪費,又能以舒適的比例完整呈現文件內容。
雙手握持著手機打字,才是一個最直覺的姿態。

華為 Pura X 內屏尺寸很適合雙手握持全鍵盤輸入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除了我自己的使用,同事們對這臺手機的主要好奇點,也聚焦在它的拍照能力上。
在過去幾年中,摺疊屏與出色影像似乎總是難以兼得,但華為持續創新,為行業樹立標杆,在 Mate X6 系列上,幾乎實現了摺疊屏手機的頂尖影像體驗。可變光圈+潛望式長焦+RYYB 超感光感測器+紅楓原色攝像頭一應俱全,可謂摺疊屏手機的影像巔峰。

華為 Pura X 外屏自拍體驗相對更加完善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而華為 Pura X 同樣表現不俗,為使用者帶來了優秀的影像配置,配備 5000 萬畫素 F1.6 光圈 RYYB 感測器主攝+4000 萬畫素 RYYB 超廣角微距鏡頭+800 萬畫素長焦鏡頭+紅楓原色攝像頭,樣樣齊全。

華為 Pura X 內屏拍照體驗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02
寫到最後。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起售價 7499 元的華為 Pura X 到底貴不貴?
雖然 Pura X 與 Pocket 2 分屬華為不同產品系列,並非直接的繼承關係,但兩者在產品形態、使用者體驗及目標人群上確有一定相似之處。憑藉全新的 16:10 螢幕比例,Pura X 在傳統豎摺疊和大摺疊之外,開闢出了一種新的「闊摺疊」形態。相比 Pocket 2 這樣的豎摺疊產品,Pura X 增添了更多輕生產力屬性。

外屏也有「生產力」|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回顧 Pocket 2 的起售價也是 7499 元,而 Pura X 在螢幕、相機、效能、電池和網路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升級,卻保持了與前者相同的價格。從這個角度看,Pura X 的價效比相當突出。市面上豎摺疊屏能提供的體驗,Pura X 基本都能覆蓋,甚至表現更優,堪稱典型的加量不加價。
在這場鴻蒙生態蓬勃發展的大潮中,華為以 Pura X 為範例,從內容與場景入手,向用戶展現了鴻蒙 5 的獨特魅力,同時向更多生態合作伙伴敞開合作之門,共同開拓鴻蒙生態的新藍海。

華為 Pura X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對使用者來說,透過 Pura X 這一高度適配的內容視窗,能夠更深入地體驗鴻蒙 5 的終極形態是什麼樣子,也更能體會到華為 Pura X 相較於市場上其他摺疊屏產品的獨特優勢。
可以預見,隨著新形態 Pura X 的上市,再加上 5 月鴻蒙電腦的釋出,華為以鴻蒙為核心的 1+8+N 生態將實現全面閉環,華為終端與鴻蒙生態都將邁入全新的發展時代。



熱點影片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