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CT裝置的“心臟”與高值耗材,球管堪稱最特殊的戰略部件。這顆百十來公斤的真空器件,以不足整機5%的體積承載著整個影像系統70%以上的技術價值,更在供應鏈安全層面扼守著我國高階醫療裝備產業的咽喉要道。即便是在CT成像技術誕生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全球能夠自主生產高品質球管的廠商也是屈指可數。
小小球管不僅是制約千億醫療影像市場的命脈,更是撬動產業發展的戰略支點。其效能優劣直接影響CT成像質量和診斷效能,而實現自主化突破不僅能降低高階影像裝置成本,加速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滲透,更關乎國家醫療安全與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尤其在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醫用CT球管消費市場且國內需求持續增長的當下[1]。
目前,我國中低端球管產品(5.0MHU以下)在售後CT維保市場已實現一些突破,但OEM市場尤其是高階球管(6.0MHU以上)市場仍被海外廠商壟斷。這種高度依賴不僅導致單臺裝置全生命週期維護成本高昂,更在供應鏈安全、技術迭代等方面形成國產CT等高階醫療裝備發展的掣肘。而缺乏中國“芯”的國產CT裝置必然無法實現真正的國產替代。
市面上的部分球管產品存在“壽命短”“可靠性差”“打火故障”等情況。究其根源,一方面在於CT球管技術是真空電子學、超精密製造、材料科學的交叉領域,研發門檻高,製造工藝也頗為精細複雜,且環環相扣,生產流程需要大量know-how積累;另一方面,則是要求企業完全掌握電子光學、高溫冶金材料,真空表面處理、精密機械設計,熱設計等底層核心技術。

醫用CT球管的簡要工藝流程圖。
圖片來自《醫用CT球管產業競爭力調查申請書(公開文字)》
更為嚴峻的是,多數企業囿於缺乏球管設計和製造經驗,長期處於技術跟隨和模仿階段,從而導致產品競爭力有限,難以滿足球管市場的需求。
千億影像市場的“命門”之戰已然打響,市場渴望高品質國產替代球管。
01
醫療、工業雙擎驅動,打造生產線全面自主可控的CT球管矩陣
在眾多國產球管廠商中,跑出了一匹清華系球管黑馬——蘇州益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騰科技”)。
益騰科技創始人鄒昀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美國馬里蘭大學在高能電子束領域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曾就職於多家全球知名企業負責先進CT球管研發及產品線的開發,擔任多項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CT球管產業化專案負責人,精通6 Sigma等研發和生產流程控制,深耕電真空領域三十餘年,申請了近百件相關發明專利。
公司依託自主研發掌握的電子光學設計、高電壓設計、高速機械熱學設計、高溫冶金、表面處理等電真空領域技術和工藝,構建起從研發到量產的全產業鏈能力,同步佈局醫療影像(CT球管、DSA球管)與工業檢測(鋰電池無損檢測、半導體晶封裝檢測)雙賽道。

益騰科技創始人 鄒昀博士
在醫療主戰場,益騰科技打造了覆蓋3.5MUH、5.5MUH、8MUH以及液態金屬軸承球管的完整CT球管產品矩陣,可滿足不同醫療機構對CT裝置的需求,覆蓋國內外主流低中高階機型。同時,依託底層技術優勢,也可為合作方提供靈活的定製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憑藉創始團隊深厚的技術積累與產業經驗,益騰科技成立僅36個月便克服了包括疫情等在內的種種困難,完成了首發產品5.5MHU球管的產品開發、產線建立、質量和銷售體系的搭建等工作。5.5MHU產品於2024年順利獲批並開始銷售,其他多款產品也已進入審批程式,有望於近期獲批上市。
■ 5.5MHU球管:媲美進口球管影像質量,效能穩定可靠,客戶復購率超26%,累計服務超80萬人次
面對國內CT裝置存量市場中32/64排機型佔比較大的格局,益騰科技錨定中端市場發力。其自主研發的5.5MHU球管不僅具有大熱容量、高功率、低打火率、效能穩定等特點,而且掃描影像的解析度高、噪聲低,即使工作壽命超過百萬秒後,影像質量依然穩定。
該產品一經上市便展現強勁的市場穿透力。上市10個月裝機量便突破30家醫院。其影像質量經三甲醫院驗證達同類型進口產品水平,價格卻較同類進口產品低30%~40%。這種“技術對標國際、成本錨定本土”的差異化策略,使其客戶復購率突破26%。
“我們的5.5MHU球管已在超過50家醫院完成裝機,至今保持著100%的客戶滿意度。”鄒昀自豪地告訴動脈網,山西某五官科醫院在2024年1月完成益騰球管的裝機,搭載益騰球管的CT裝置能夠清晰分辨出人體最小的骨頭——聽小骨,醫生對國產球管能達到如此的影像質量感到非常滿意,甚至主動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河南某三甲醫院的CT檢查患者量大,流通量超150人/天,要求CT有持續連續輸出掃描的能力,該醫院於2024年安裝益騰球管,裝機後至今執行穩定,影像質量優越。

益騰科技自主研發的首款產品5.5MHU球管E530(蘇械注準20232061843)
■ 3.5MHU球管:打火率低、壽命長、高可靠性、高性價比,即將獲批上市
“基層醫院對球管的核心訴求集中在價效比與可靠性上。”鄒昀告訴動脈網,基層醫院的影像檢查疾病型別相對集中,以常見病、多發病和急症初步篩查為主,對先進應用的需求度較低,且CT裝置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是對成本較為敏感。因此,球管需要兼具長壽命、高可靠性、高性價比等特性。
針對該應用場景,益騰科技打造出基層專屬解決方案3.5MUH球管E350,可廣泛適配市場上的16/32排CT。透過對球管的高壓效能、運動穩定效能、散熱效能等多個角度的最佳化創新設計,此款產品不僅穩定性好,壽命和打火率等多項指標都可對標國外同類型產品,而且極具成本價格優勢。據悉,該產品將於近期獲批上市。

益騰科技自主研發的3.5MHU球管E350
■ 液態金屬軸承完成樣機研發,8MUH高熱容量球管攻克核心技術
液態金屬軸承憑藉與高功率CT、動態容積掃描等前沿技術的天然適配性,成為未來CT球管的重要發展路線。
透過對精密設計、金屬液體灌注、鍍膜工藝、精密裝配、熱處理等核心難點的攻克,益騰科技自研的液態金屬軸承已完成樣機研發並進入測試。同時,公司也完成了雙向飛焦點、陽極接地、能譜成像等先進技術的開發,其8MHU高熱容量球管研發進入關鍵階段。
中低端產品線可使益騰科技迅速切入球管市場,夯實市場基本盤並建立品牌認知度;高階產品線則錨定技術制高點,以前瞻性的技術創新搶佔行業話語權。益騰科技透過完整的CT球管產品矩陣,形成“市場反哺研發、研發構建壁壘”可持續發展的飛輪。
02
基於資料驅動,從底層出發完成球管的設計、製造和量產
“我們球管所有的設計、工藝,都是基於資料驅動的,每一道工序的建立都依託於大量資料的驗證和科學方法。”鄒昀強調道。
球管的系統性研發以及製造難度極高,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球管需承受2000多度的高溫、14萬伏的高電壓以及超高真空度;同時,機架最大旋轉速度為0.25秒/圈,陽極最高旋轉頻率達180赫茲,高速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可達40多倍重力加速度,即100公斤的球管在轉動時會因離心力相當於4噸重。因此,研發製造球管需要對理論有紮實而深刻地理解,包括陰極電子束髮射、電子光學聚焦、高電壓產生與穩定以及機械動力學等。並且研發需要透過理論計算或計算機模擬模擬等方式進行精確設計。如果理論基礎不牢,設計不合理,後續製造也會出問題。
產品設計完成後的工藝設計要求也非常高,涉及精密加工、表面處理、精密裝配、動平衡、真空處理和高壓處理等,這些也同樣需要對相關理論有深入的研究。許多設計內容在實際生產中難以實現或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原因就在於此。
量產過程更是複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供應鏈管理、原材料質量把控、內部質量控制、精細檢測手段和最終質檢等環節。國外已形成完善的球管制造質量體系,而國內在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量產管理三個關鍵環節相對薄弱,導致國產球管存在“能做但不好用”的問題。
益騰科技透過長期know-how積累,掌握了紮實的理論基礎,能夠基於創新設計、資料驅動、從底層出發完成球管的設計、製造和量產。“每道工序都需要多種驗證才能找到最優解,而球管制造有幾十道工序,需要大量積累。”值得一提的是益騰還具備了生產裝置設計的能力,以排氣工序為例,團隊基於對排氣工序的深度理解,自行設計排氣裝置並交由供應商製造,保證了益騰球管在執行、真空度和打火率穩定性等方面的優異表現。
此外,益騰科技還借鑑國外成熟模式建立了系統化的質量體系,涵蓋供應鏈管理和精益管理,從而保證了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成本的控制。
03
2025Q1完成2024年全年70%的銷量,攜手國康創服,頭部體檢集團
益騰科技以“售後替換+整機OEM+高階工業檢測”為核心,打造立體化商業矩陣。依託底層電真空技術平臺,公司具備DSA球管、DR球管的跨領域研發能力,可針對醫療機構、裝置廠商、工業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靈活多樣的合作方案,實現“一平臺多場景”的技術輻射。
在售後替換市場,益騰科技在國內擁有多個備倉,確保產品從下單到客戶場地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自2024年2月上市以來,5.5MHU球管已裝機超50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佔比23%,相容13種主流CT機型,累計服務超80萬人次。
高可靠性、大熱容量、低故障率的產品優勢也更直觀地體現在銷售資料上。益騰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已突破2024年全年總量的70%,客戶的復購率達超26%,復購銷售的產品佔總銷售量的47%。
與此同時,益騰科技透過戰略合作持續完善生態壁壘。公司不僅與國康創服簽訂戰略合作,還深度繫結國內龍頭體檢企業全國幾百家體檢中心,形成“即插即用”的標準化服務網路,實現從單一產品供應向“硬體+服務”價值升級的跨越。
在高階工業領域,益騰科技與日聯公司聯合制定的工業管的行業標準《T/CITS 211—2024 工業CT系統穿透能力測試方法》和《T/CITS 215—2024 X射線自動化檢測裝置技術要求》兩項團體標準也於近期正式釋出實施。
國際形勢動盪,在全球供應鏈重構浪潮中,益騰科技的價值愈發凸顯——自主可控的產線不僅能規避供應鏈風險,更可為國產CT快速迭代提供支撐。隨著公司底層電真空研發製造平臺持續釋放潛能,在這場CT球管的“戰役”中,益騰科技已搶下關鍵高地。2025年,或將成為中國高階醫療裝備自主化的歷史性拐點。

參考資料:
[1]《醫用CT球管產業競爭力調查申請書(公開文字)》
[2]支援商務部對醫用CT球管發起首起產業競爭力調查以及反傾銷調查的宣告
[3]《國產CT球管內卷之戰,誰能登基稱王?》
[4]《國產CT球管跑出一匹黑馬,益騰科技迎來商業放量》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