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去深圳出差,和幾個準備轉軌的學霸媽媽喝早茶,談起目標高中,大家都一致表示:如果能考上的話自然是首選深國交。
後來下午活動我見到了初二拿到深國交Offer的Judy,她準備規劃美本了,我說你可是好多深圳家長羨慕的物件。在深國交讀了一學期後,她目前的成績很不錯,GPA滿分。
作為家長心目中的“神仙學校”,深國交的硬核成績已經不必多說。



■ 深國交的校園環境
光看2025屆的成績單,33封劍橋,8封牛津,18封藤校&Top10,總計近60封英美頂尖錄取,成為全國民辦校牛劍藤Offer第一。更不用說400多封英國G5,近百封港前三錄取(港前三錄取率94%),不開玩笑地說,很多學校用來打榜單的Offer,在深國交很可能就是保底。


■ 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每日電訊報》最新發布的“收到牛劍Offer數最多的中學排名”中,深國交全球排名第12,僅次於伊頓、威斯敏斯特等英國頂尖私校,還比著名的英國聖保羅女子學院高了一名
相比於全國斷層領先的英國錄取,深國交這幾年的爬藤成績更是讓很多老牌美式學校都“自嘆不如”:過去5年5封斯坦福,去年爆出哈佛,今年不僅有斯坦福,更有243封美本Top30錄取(這是什麼概念?上海最頂尖的IB學校的前30錄取也就是在200封左右)。
關鍵,這些學生都是用“英國高考”A Level申請的美國名校。
因此,當我看到深國交去年開了AP學部,今年官宣AP課程增至15門的時候,我有一種預感,廣東甚至全國的爬藤國際校格局要大洗牌了。

最近放榜季進入尾聲,我也非常有幸採訪到了三位深國交進哥大、西北、港大的學生,可以說完全打破了我對“學霸”的認知。

雨桐
雨桐的求學經歷很特殊,她曾是港深跨境生大軍中的一員,卻因疫情從香港聖保祿學校考回深國交,是典型的“教育候鳥”。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雨桐曾三次被美國夏校拒絕,從初三開始每年換專業方向,卻最終拿到西北、哥大、UCLA、港大、港中文、倫敦國王學院等美港英14所頂尖大學大滿貫錄取。

景舜
景舜是從廣州公辦來到深國交的,和文章開頭的Judy一樣,也是初二考進國交的“小學霸”。他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理工男,比如不追求競賽獎牌,卻從高一開始在學校的實驗室研發測試劑、檢測盒,最終產品還真應用到了學校教學中,創了學校先例。此外,作為生物醫學的學生,他還學了A Level課程的法語和文學,把文理兼修體現到了極致。

穎霖
穎霖是比較典型的深國交學生,她是一路從綠洲學校讀上來的,她笑著說自己“AL數學考了三次”、英國文書寫了13稿,稱不上是學霸。但,當她濤濤不絕講起“中世紀聖女的飲食習慣和進食障礙”、“美國最高法院的女法官們是否會帶來更多正義”等課題研究的時候,我覺得她比很多高分學生更優秀!不然,港大王牌法律專業和英國文科最強校倫敦政經也不會拋來橄欖枝。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這群05後“小孩哥”“小孩姐”們的教育“反內卷”故事吧。
ps:深國交2025年最後一場入學考試將於6月1日舉行,考試報名將於一週之內截止,感興趣的學生及家長可以電話諮詢深國交招生辦(0755-83982003),或掃描二維碼👇👇,線上報名。


從香港“迴流”深圳讀書
我終於敢在課堂發言了
在香港出生和長大,雨桐的普通話卻講得非常標準。後來我才知道她是3萬港深跨境學童中的一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連續6年往返香港學校和深圳的家,每天上學通勤時間兩小時,一直到初中才正式搬到香港。
在深國交電影社,雨桐拍了關於跨境學童的紀錄片,分別跟蹤拍攝了三個人物:跨境小學生、高中生和已經工作的朋友,重新講述那段關於自己的跨境教育經歷。

■ 擅長攝影的雨桐
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雨桐和父母一起搬回深圳,自己也從原來的天主教女子學校轉到了深國交。

■ 深國交的校園環境
但是她非常感激當初的決定,因為香港和深國交的讀書差別太大了:
香港學校的同學比較喜歡卷資源和社交圈,比如去律師行或醫院實習的資源;深國交就是單純的卷學術和卷課外活動。
雨桐和我講了一個小故事,原來香港學校比較傳統,規定學生無論在哪裡見到老師必須90度鞠躬和問好。她也將這個習慣延續到了深國交,結果這裡的外教老師告訴她,深國交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非常平等的,就像是朋友一樣!從此她再也不害怕和老師交流,也更勇於在課堂發言。
“對我啟發最大的就是一位經濟老師,他也是深國交畢業生後來進入LSE學習,碩士畢業後回到深國交教書。他不僅課上得很好,還會分享很多過來人的升學的經驗,不論是對於專業方向還是申請焦慮,他都會耐心解答。”
這裡有“不用太努力也能考高分”的學習型大佬,也有體育、電影製作、音樂劇的牛人,你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自由多元,又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其實給了每個學生探索自我和試錯的機會。

■ 演講的雨桐
“我嘗試了很多專業,幾乎每年都不一樣。”一開始因為看到那面牛劍牆,她心裡暗暗定下了牛津經濟學方向的目標,結果到了G2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經濟學,改成了英國法律方向。
她還考慮過美國的國際關係、公共政策,一直到A2進入申請季,回顧自己在深國交四年的興趣愛好和社團活動,才定下了政治學和電影方向。


雨桐不僅拍了關於跨境學童的紀錄片,還在暑假透過天主教會的關係前往美墨邊境做志願者,探討人權相關的話題。
雨桐說自己其實也經歷過很多“失敗”–
-
比如連續三年的暑期專案申請都被拒了,至今沒參加過夏校;
-
還比如當初也嘗試過化學和經濟的競賽,但最終並沒有寫在申請材料中。
她卻笑笑說,如果不是我夏校一直被拒,也很難練就申請季的好心態啊。尤其是去年12月份,早申順利下車的幸運兒是小部分,大多數同學要同時面對早申失敗的失落和奮戰常規輪文書,還要應對期末考試,每個人壓力都很大,這時候有一顆大心臟很重要。
雨桐說,她拿到喬治城大學Offer的那一刻是最開心的,因為這是每個政治學人的夢校。後來美國西北大學、伯克利、哥大、港大的錄取通知書紛至沓來,也是給了這位曾經的跨境學童,又從香港“迴流”深圳的12年求學經歷一張完美的成績單。

■ 雨桐的錄取offer

爬藤鄙視鏈底端的廣州理工男孩:
“我的4年蛻變之路”
景舜在今年四月拿到了哥大和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雙學位錄取,神經科學與生物醫學專業。哥大雙學位在國內一共錄取了23個學生,其中只有四個是男生。
除此之外,埃默裡大學、北卡教堂山、南加大和倫敦大學學院也都向他拋來橄欖枝。
對於選擇哥大和都柏林聖三一雙學位專案,景舜的理由簡單直接:
-
一方面歐洲的學費較低,前兩年在都柏林聖三一大學讀書可以省下不少錢;
-
另一方面先專精於生物醫學方向,未來到哥大接受通識教育、接觸美國的前沿研究,對有志於未來從事科研的他來說是一條完美路徑。

■ IA活動上景舜和他的馬
很難想象面前這位對於未來自信濤濤不絕的男孩,四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樣子。景舜是從廣州公辦中學轉軌到深國交的,而剛開始兩三個月非常不適應國際教育。
此外,由於是初二直升的原因,景舜之前並沒有接觸過化學學科,所以也花了不少精力補足知識點。
或許是因為一來到深國交就被“拉近”各種社團,參加了紅十字會,古代歐洲武術社和管樂隊,或許是深國交也有一批熱愛生物專業的同學,景舜慢慢適應了這所全國最強國際高中的學習生活節奏,並且開始一步步走出他的舒適圈。


■ 景舜和社團的同學們一起
景舜說他在A1錄取到了頂尖芝加哥生物夏校RIBS,正是在深國交培養的自信和夯實的科研實驗能力折服了唯二的指導教授。兩位老師都主動給景舜寫了推薦信。

■ 景舜和和芝加哥RIBS的大boss合影
而“突破”的第一步,是從景舜最喜歡的做實驗開始的。
G2的時候,景舜有了一個研發天然酸鹼指示劑的想法,並且在化學實驗課上研究了學校實驗室的裝置,認為可以滿足產品研發尋求。
緊接著,他就自己跑去化學組辦公室“推銷”自己的產品“不僅可以高效完成酸鹼測試,還可以每年為深國交省下很多處理有毒汙染物的費用”,最後說服了化學系主任和實驗室的技術員,借用了學校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給他做這方面的研發工作。
“當時因為是未成年人需要有實驗員陪同實驗,她說我是深國交第一個這麼做的學生!”提起這段經歷,景舜是滿滿的自豪。
後來,由景舜獨立開發完成的酸鹼測試劑在深國交的相關實驗課程中被同學們應用,也給了他堅持做科研很大的鼓舞。

■ 做實驗的景舜
有了這次經歷,他還和同學合作做了一個檢測腦脊液漏的檢測盒,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腦膜炎等神經類病症。也是透過推銷科研專案的商業價值,找到了深圳的實驗室進行研發。
景舜說這項科研參加了iGEM比賽並且拿到了金獎,但是在他看來,一個真實的、可以造福社會的科研專案要比金獎來的重要的多。

■ 景舜和同學們再iGEM答辯結束合照
從景舜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是真的不在乎獎項,甚至覺得“獎牌是最不重要的”,比如他曾參加UKCHO英國化學奧賽並且拿到金獎,但他覺得最有意義的是自己透過YouTube影片,自學搞懂每一個知識點,把每一道錯題都搞明白,這才是理工學生打競賽的意義。
此外,作為純純的理工男生,景舜還挑戰了AS的文學和法語課程。作為親歷者,他表示A Level課程真的是被嚴重低估了,比如A Level法語的要求相當於C1(相當於雅思7-8分),要讀莫泊桑的原文,還要用法語來討論社會問題,對於語言和文學的要求都很高。


■ 都說課程是一所學校的底氣。2018年,深國交榮獲劍橋國際版發的“東亞地區開設A Level課程最多的學校”,今年AP課程增至15門,包含AP藝術史、AP音樂理論等小眾課程
可以說,景舜是我見過的最不像是體制內公辦體系成長起來的理工牛娃了!而這位剛滿18歲的少年卻告訴我:其實是深國交給了自己突破“刷題內卷”的環境,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都做到了,未來想要更多挑戰自己,用科研來改變世界。
瞭解更多學校資訊和最新活動
👇可以點選關注學校官方微信👇
還可以報名今年最後一場入學考試將於6月1日舉行

“考了三次數學”的深圳女孩,
被港大法律錄取了
和以上兩位經歷轉軌、轉學的同學相比,一路從深圳綠洲小學、初中升到深國交的穎霖同學走了一條升學“坦途”。以至於她自己也說,小初階段綠洲的教育更像是為適應深國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不論是學校的教學方法,還是學院制,甚至不用再額外加強英語學習。
但作為一個文科生,她仍然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數學和其他理科比較弱。
相比於其他民辦學校,深國交吸引了廣東甚至全國的優秀學生,尤其是在體制內“卷出來”的學生理科基礎非常紮實。用穎霖的話來說:

■ 在校園的穎霖
穎霖坦白說自己其實考了三次數學,第一次是G2考AS數學只考了70多分,後來又重考了一次AS數學,一直到A1的暑假才把AS和AL的數學考出了A*。
分享這段經歷,穎霖其實更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可能有短板,比如在大多數中國學生眼中最簡單的數學她卻是拼了命努力才考到的A*,但是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於她而言,那就是人文學科。
穎霖是手握兩所名校的王牌專業錄取的。一個是港大法律,另一個是倫敦政經的歷史學,此外,她也拿到了牛津大學歷史專業的面邀Offer(今年國內僅統計到一位IB學生被牛津歷史錄取)。


■ 穎霖的錄取offer
值得一提的是,穎霖的申請季基本上是跟著校內老師完成的,不論是課題研究還是人文競賽:比如約翰洛克競賽中做了關於“美國國最高法院的女法官們是否會帶來更多正義”的研究,拿到了High commendation;EPQ是關於香港移民政策在歷史上的變化。


她的研究課題非常小眾,是中世紀某位聖女的飲食習慣以及進食障礙,國內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位聖女,結果沒想到深國交有一位英語老師對神學頗有研究,她就找到老師討論,這位外教老師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很多自己作為天主教徒對於這位聖女的觀點,以及不同歷史學家的研究方向。
此外,歷史GT班的博士老師也給了她很大的幫助,不論是教她如何寫學術論文,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給到很多資源和具體的反饋。

甚至是申請季的文書,穎霖說也是學校老師帶著改了13稿才改出來的。
一開始我不太清楚怎麼寫大學文書,如果讓我現在看前幾稿文書,我都覺得寫得太爛了,毫無邏輯性可言。
我非常感謝深國交的歷史老師,他一句一句來糾正我的文書,每一句話要表達什麼觀點。我還記得當時第二天就要交材料了,或許是壓力太大了,我在辦公室裡一邊改一邊眼淚打轉,老師就安慰我靜下心來按照邏輯慢慢寫,沒想到最後改出了一篇很不錯的文書!”穎霖回憶道。


而這位外籍歷史老師也曾表示,他在穎霖文書上花的時間,可能比自己當年申請大學花的時間還要多。
雖然拿到了倫敦政經歷史專業的錄取,穎霖還是選擇了家門口的港大法律專業。她的理由也非常真誠,港大學費便宜而且4年能夠拿到法學位,確實是一個非常“價效比”的選擇。
而對於未來的職業方向,她目前是希望“開放性”的。她確實非常喜歡法律,尤其是在律所實習中學習到了很多香港和內地法律系統的差異,但相比於當律師她更喜歡研究法理和討論歷史事件。
我們也希望她在港大的學習中,能夠找到更多歷史和法律相結合的發展方向。





我遇到了一群充滿目標感,堅毅的05後
和三位來自深國交的05後們聊完,我的腦子裡蹦出了一個詞——“堅毅”Grit,這個詞曾在美國教育界掀起空前的熱潮。
什麼是“堅毅”?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給出的定義是“向著長期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經歷失敗挫折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我認為深國交的孩子們就很符合這個品質。


■ 充滿生命力的學生們
景舜說:
他還說,比起做哪些事情才能夠被頂尖大學錄取,我們應該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問問自己,我付出這些努力,是不是我的心之所向,是不是我內心的真正熱情所在。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是問心無愧的。


雨桐也說,自己做的最對的事情就是沒有“為了申請做活動”,而是出於興趣和熱愛去拍紀錄片,結果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申請方向,而且真實的興趣寫出來的文書也是打動人心的。
我想,正是因為這裡聚集了一群充滿“堅毅”品質的少年,才讓這所創辦於2003年的深國交成為傳奇。


■ 一個月前我收到了深國交一年一度的校刊,最吸引我的不僅是課程、社團,還有往屆畢業生如願成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有人創辦了知名消費品品牌,有人加入人工智慧大潮,有人成了投行高管,也有人在世界名校繼續從事科學研究…看著這些優秀的畢業生,我知道,深國交的傳奇還在繼續
ps:深國交2025年最後一場入學考試將於6月1日舉行,考試報名將於一週之內截止,感興趣的學生及家長可以電話諮詢深國交招生辦(0755-83982003),或掃描二維碼👇👇,線上報名。

目前招收班級:IGCSE國際高中一年級;A Level / AP一年級
招生範圍:8-11年級的學生
課程體系:IGCSE & A Level & AP
學費標準:27.3萬/年
諮詢電話:0755-8398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