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保潔閃婚百億霸總:當銀髮族吹起甜寵風,微短劇如何“收割”中老年人?

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太尷尬了,一夜情物件的爸媽竟然是我大學同學,他爸還曾經追求過我。”
“我不在乎你的年齡,也不在乎你的智商,你跟了我,我會對你負責到底。”
“這裡是兩千萬,就當做給你的補償,我不是隨便的人,待會我們就去領證。”
這些聽起來很是炸裂的臺詞,竟然出自近年來爆火的中老年短劇。沒錯,短劇之風,如今已卷至引發賽道,《閃婚老伴是豪門》上線後連續五日霸榜第一,抖音話題量迅速超過20億;《閃婚50歲》《老炮兒之上陣父子兵》的抖音話題量均超過6億,其中,《閃婚50歲》累計充值超千萬。
與面向年輕人的短劇不同,在這類短劇裡,男主從富二代和贅婿變成了頭髮花白的霸總本人,女主則是人到中年,或被前夫家吸血,或因兒女欠債問題忍辱負重的苦命女,人物倫理關係更為複雜、反轉更為激烈、爽點更為密集,如一些老年人所形容:“剛開始看很羞恥,卻會越看越上頭。”
“夕陽產業才是朝陽產業”這句話,在短劇觀眾群體的變遷中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據艾瑞諮詢釋出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顯示,40-59歲使用者佔微短劇使用者的37.3%,60歲及以上使用者佔比為12.1%,中老年群體已然成為微短劇受眾的主要部分,付費能力更是不容小覷。
▲圖/新京報
梳理媒體報道也不難看到,“老年人為短劇充值刷光銀行卡”“老人3年斥資3.4萬元積蓄充值短劇”等新聞頻上熱搜,短劇平臺利用中老年人廣告意識弱,手機操作不熟練的特點,誘導中老年人開通免密支付、自動續費或者跳轉支付等功能大肆吸金。
中消協釋出的2024年一季度高頻投訴情形中,誘導充值的情況佔據大頭。無處不在的潛規則下,中老年群體成了微短劇“套娃式吸金”套路的“重災區”。
這些為中老年人量身定製的霸總甜寵短劇,就像隱藏在暗處的狡猾水蛭,精準盯上了老年人的錢袋子,隨時準備大吸一口。
01
靠拿捏情感訴求走紅
老年人成短劇“金主”
微短劇之所以能夠精準“拿捏”老年人,在於它巧妙地以“情感代償”為餌,不動聲色間就將中年老人捲入一場隱秘的流量博弈。
在主流影視劇裡,中老年人作為主角的作品很少見,情感需求長期處於被忽視的狀態。作為由短影片和網劇嫁接出的新興娛樂形式,短劇最初也是以年輕觀眾為主要受眾,但正所謂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影響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
《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微短劇使用者超過5.7億,其中,40-59歲使用者佔微短劇使用者的37.3%,60歲及以上使用者佔比為12.1%,兩者相加為49.4%。
也就是說,中國看短劇的人中,一半以上(大約2.8億人)是中老年人。其中60歲以上的使用者大約0.7億人,佔全國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為23.2%,差不多每4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他在農村還是城市,就有一個在刷短劇。
這塊龐大的“蛋糕”,讓短劇製作方和平臺看到了“銀髮經濟”的潛力,各種中老年型別短劇快速崛起,有短劇公司甚至把公司願景改成了“中老年群體的造夢師”。
為迎合中老年人的喜好,這類短劇通常以中老年逆襲”“黃昏戀甜寵”為主題,主角基本都是為兒女默默付出的年邁父母,為人善良,生活節儉,內容則聚焦於婆媳矛盾、夫妻矛盾、親情友情等,中老年人能在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代入到角色中去。
以《閃婚五十歲》為例,劇集開場就展現了男女主角各自相親的場景,女主角李秀芹遭遇了不少奇葩物件,本是公司董事長的江建國為尋“真愛”,假扮成計程車司機,卻遭到百般嫌棄,兩人各自相親失敗,而後偶遇彼此,很快領證閃婚,理由是希望“有個伴兒相互照應”,正符合中老年人心境。
讓人動容的還有一些細節,男女主角路過婚紗店,女主角說起自己沒穿過婚紗,也沒拍過婚紗照,霸總男主因此堅持要女主角試穿婚紗,補拍婚紗照。這一“圓夢”情節瞬間擊中了老年人對陪伴與浪漫的深層渴望,填補了現實生活的空洞。
峰迴路轉式的劇情,給予中老年人極大的情感吸引,當劇中人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內心是熨帖的,這種共鳴成為他們孤寂情感生活的安慰劑和止痛劑,讓老年人對短劇產生了信賴和寄託。
而強大的演算法技術,又讓平臺可以精準“捕捉”中老年使用者的喜好,自動推送口味相似的短劇。加上豎屏操作簡單,劇情直白無需動腦,以及每集1-3分鐘契合碎片化時間,甚至可以透過大字型、高對比度介面降低觀看門檻,潛移默化中,短劇已經不是中老年人生活“調劑品”,而是“必需品”。
就在老年人看得欲罷不能之際,精心設計的付費陷阱悄然張開了獠牙。
02
低價嚐鮮到無底深坑
短劇背後的吸血套路
當情感需求被商業化,短劇變成了裹著糖衣的“消費陷阱”。
短劇的精明之處在於,會在每一集的結尾埋下鉤子。短劇行業的編劇曾透露微短劇的標準化創作模板:“必須每30秒設定強衝突,所有對話不超過10個字,關鍵劇情永遠留在下集。”
這種刺激多巴胺的“追更模式”激發了“瓜子效應”,讓急於知曉劇情發展的中老年觀眾不停點選“下一集”,而免費集數耗盡之後,就到了最關鍵的付費環節。
平臺通常會以“1元解鎖全集特權”為誘餌,引導老人進行付費。就在老人選擇充值的同時,平臺會進一步利用中老年人對電子付費的知識盲區,進行續費“無痕化”處理。比如自動開通“預設續費”、“免密快捷支付”等功能,且後續劇集均以原價扣費,或者設定多種付費選項,混淆單集、全劇、平臺的概念,一系列的充值設計背後,套路重重。
目前小程式上的微短劇主要有兩種收費形式,一種是充值虛擬貨幣,必須先購買不同平臺相對應的虛擬貨幣,再使用虛擬貨幣兌換相應的集數或會員。
然而,不少虛擬貨幣會標明“因政策限制,充值僅限固定金額”,因此只能按照指定的數額購買,並不能自定義充值的數額,而往往兌換單集短劇或包月、包年會員所需的虛擬貨幣數又與充值指定的數額不對等。這樣下來,使用者用於購買虛擬貨幣的數額,總會大於實際購買短劇集數或會員需要的數額。
最重要的是,不同小程式的兌換規則、價格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平臺不同短劇收費都有差異,複雜的代幣體系計算規則下,老年人成了數學難民,根本理不清楚虛擬幣和現金之間的兌換比例,也不瞭解所需支付的具體價格,只能按照螢幕上的提示要求各種按鍵,由於虛擬幣充值無上限,導致錢去如流水,老年人還被矇在鼓裡。
另一種是直接充值會員,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但透過對比市場上幾個主流(愛奇藝、優酷、芒果TV)影片軟體的會員定價就能發現,很多短劇小程式的收費標準普遍偏高,比如,消費者支付49.9元,可以成為幾大長影片軟體2個月的會員,在短劇平臺上卻只能是7天會員,甚至是3天會員。
不但如此,平臺規則時刻在變。有老年人剛剛花300多元買了包年會員,結果想看的劇並不包含在包年權益裡,只能又重新充值,東花一筆、西花一筆,短劇充值成了“無底洞”。
更陰險的是,平臺還會透過彈窗的方式,讓中老年人加入微信群、專屬對接群,每日大量推送各種短劇連結,一步步將中老年人引入“氪金”的漩渦。
亂象之下,由微短劇引發的各類社會新聞不在少數。
03
沉迷短劇傷財又傷身
短劇行業需重塑風氣
不久前,第一財經報道了一位58歲的老人因沉迷短劇,3年間斥資3.4萬元,而這些錢原本是他的養老治病積蓄。老人的兒子發現,父親不僅被拉進了二三十個短劇分享群,還開通了掃臉支付功能,讓老人難以察覺實際花費金額,累積下來,僅2024年一年老人就充值了1.6萬元。
部分賬單情況
為了處理退費,老人的兒子選擇在全國12315平臺投訴,可過程複雜的讓人崩潰,不僅涉及幾十個小程式,還要一一定位平臺和公司,上傳憑證說明情況,還因部分小程式改名或找不到蹤跡,導致投訴無門,即便投訴成功,退款也寥寥無幾,大量的迴圈往復,最終也只追回了三四千元。
這並非個例,在社交平臺和投訴平臺上,充斥著大量的留言,退費難是普遍現象,當老年人想要退款時,面對的是一串永遠佔線的客服電話,和打一槍換一個名字的小程式。甚至老年人想要擺脫微短劇的“魔爪”也難,有網友剛剛手動刪除父母手機上的上百個小程式,可新的小程式不斷湧現,防不勝防。
除了“傷財”問題,短劇的風靡,也給沉迷其中的中老年人帶來了健康隱患。據相關調查顯示,截止202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其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達34.1%,51%的老年人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部分使用者的使用時間甚至超過10小時,主要目的是觀看短影片短劇。
過度追劇帶來的身心損害不容小覷。一來,從身體層面看,長時間緊盯手機螢幕,眼部肌肉持續緊張,極易引發乾眼症、青光眼、視疲勞等眼疾,而且,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刷手機,還會對頸椎、手腕等部位造成損傷。
據《人民日報》報道,60多歲的湖北武漢市民陳阿姨迷上了看短劇,有時看到半夜,為了不影響老伴,陳阿姨就戴上耳機躲在被子裡劃螢幕,春節期間,陳阿姨突然感到眼睛痠痛,視力急劇下降,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需要做手術。
二來,從心理層面講,過度沉迷短劇,會讓老人愈發依賴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脫節,導致認知能力下降。一些微短劇中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虛構權威等,造成老年人放棄現代醫學、激化家庭矛盾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當前中老年微短劇市場魚龍混雜,如何避免其暗藏的隱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廣電總局網路試聽司已釋出《中老年題材微短劇管理提示》,扭轉刻意製造衝突和價值觀撕裂的創作傾向;監管部門也將網路微短劇納入備案管理,並將透過持續的專項治理,加強規範引導。
微短劇可以“適老”,但不能異化成揮向中老年人的“鐮刀”,如何給中老年人撐起一片清朗的“追劇”空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畢竟,我們都會老去,誰也不想在未來的某天,被無情貼上演算法的價籤。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配圖僅供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
參考資料:
1.紅星新文化《大媽和霸總的愛情短劇,別再“發瘋”了》
2.澎湃人物《微短劇付費陷阱套住中老年人》
3.法治日報《解鎖全集暗藏貓膩!“上頭”微短劇付費連環套調查》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