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xabay
儘管加利福尼亞州以其高昂的房價和極高的吸引力聞名,但根據美國權威媒體《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發布的“2025-26 年美國最佳居住地”榜單,卻揭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沒有一座加州城市成功躋身全美前100名。這一結果與加州在全球範圍內的盛名形成了鮮明對比,引發了人們對其“宜居性”的深層思考。
加州城市的排名“尷尬”:高知名度與低宜居度?
在《美國新聞》分析的 859 個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加州表現平平。排名最高的加州城市是薩克拉門託縣的福爾瑟姆(Folsom),僅位列第 119 名。舊金山灣區有三座城市進入了前 200 名,分別是帕洛阿爾託(Palo Alto,第 148 名)、庫比蒂諾(Cupertino,第 151 名)和聖拉蒙(San Ramon,第 180 名),這些都是以高科技產業和高收入著稱的地區。
相比之下,德克薩斯州有三座城市成功躋身前十,而喬治亞州的約翰斯克裡克(Johns Creek)則榮登榜首。前十名城市如下:
-
約翰斯克裡克(Johns Creek, GA) -
卡梅爾(Carmel, IN) -
皮爾蘭(Pearland, TX) -
菲舍斯(Fishers, IN) -
卡里(Cary, NC) -
聯盟市(League City, TX) -
埃佩克斯(Apex, NC) -
利安德(Leander, TX) -
羅切斯特希爾斯(Rochester Hills, MI) -
特洛伊(Troy, MI)
即使在《美國新聞》的“最適合居住的大城市”榜單中,加州也未能獲得太多青睞,排名最高的聖地亞哥位列第 15 名。舊金山作為灣區首個上榜的大城市,排名第 20 位,而聖何塞則排名第 24 位。
榜單背後:嚴謹的評估方法與多維度考量
這份備受關注的榜單並非隨意排出,其背後有著一套嚴謹的評估方法。《美國新聞》分析了美國 859 個人口最多的城市,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就業市場、價值(價效比)、生活質量和吸引力。各項指標的權重分配如下:
- 生活質量指數(Quality of Life Index):
26% - 價值指數(Value Index):
25% - 吸引力指數(Desirability Index):
24% - 就業市場指數(Job Market Index):
23% - 淨人口遷徙(Net Migration):
2%
每個主要指數之下,還包含若干子因素,共同構成了該類別的總分。例如,“生活質量”可能涵蓋犯罪率、教育水平、醫療保健、通勤時間等;“價值”則可能包括住房負擔能力、生活成本等。
《美國新聞》透過結合這些加權指數,並將其轉換為 10 分制,最終得出總排名。資料來源廣泛,包括美國勞工統計局、美國人口普查局、商務部、聯邦儲備銀行以及經濟分析局等官方權威機構。完整的評估方法可以在《美國新聞》的官方網站上查閱。
深入解讀:加州“美麗與哀愁”的深層原因
加州擁有迷人的自然風光、全球領先的科技產業和多元文化,為何在“宜居性”榜單上卻顯得力不從心?這可能與榜單的評估維度密切相關,尤其是“價值指數”和“生活質量指數”。
- 高昂的生活成本:
加州特別是沿海大城市,房價和租金一直居高不下,生活成本遠超美國其他地區。這大大拉低了其在“價值指數”上的得分,即使收入較高,也可能被高昂的支出抵消。 - 交通擁堵:
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普遍存在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通勤時間長,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 城市化問題:
大城市伴隨的可能包括更高的犯罪率(儘管近年來有所改善)、空氣汙染、無家可歸者問題等,這些都會影響居民的居住體驗。 - 自然災害風險:
加州面臨地震、山火和乾旱等自然災害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響居民對“生活質量”的感知。
相反,榜單中排名前列的城市往往擁有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良好的就業市場、高質量的教育和社群環境,以及更舒適的通勤體驗。這些城市可能不具備加州那樣的全球知名度或高科技光環,但在日常生活的宜居性方面,卻更勝一籌。
此次榜單無疑為加州敲響了警鐘,如何在保持其經濟活力和吸引力的同時,有效解決高成本、交通、環境等城市發展中的深層問題,提升居民的整體“幸福指數”,將是未來面臨的重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