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成伊斯蘭教國家!菲律賓如何“去伊斯蘭化”,變成基督國的?

全文共4093字 | 閱讀需9分鐘
菲律賓的基督教人口居亞洲第一,並且是一個宗教的孤島,周邊都沒有基督教國家,在亞洲顯得“格格不入”。
▲基督徒最多的國家,菲律賓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與其一水之隔的鄰國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全部為伊斯蘭教國家,而隔南海相望的中南半島則是一水的佛教國家。
▲東南亞宗教分佈圖
但時間倒退500年,伊斯蘭教曾在菲律賓諸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時至今日,隨處可見的教堂,世俗化的社會氣息,讓人無法想象這裡曾是穆斯林的天下。目前菲律賓僅有4.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且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棉蘭老島和蘇祿地區。
▲菲律賓宗教分佈圖
究竟是什麼勢力主導,使得菲律賓在5個世紀中,改旗易幟,轉信基督,又是如何完成“去伊斯蘭化”的呢?

一、阿拉伯商人的傳教智慧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伊斯蘭教,隨後,在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並以此為起點,開啟了伊斯蘭教對外輸出的程序,主要分為東西兩條路線。
▲伊斯蘭教的傳播路線
伊斯蘭教向西的傳播相對直接,主要依靠武力征服而不斷推進。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僅僅用了3年時間,穆斯林政權就佔領了除北部沿海地區之外的大部分半島地區,隨後在此建立了安達盧斯政權。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安達盧斯政權
在阿拉伯帝國西征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伊斯蘭教的西擴已經到達了頂峰並且受到衝擊,特別是在歐洲,西班牙聯合基督教世界經過八百年聲勢浩大的收復失地運動,直至公元1492年,用了八百多年的時間,才徹底結束伊斯蘭政權的統治,此後將定居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稱為摩爾人。
▲收復失地運動程序
東擴則相對間接,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在對外貿易中完成的。
11世紀,大批阿拉伯商人到達東南亞,他們憑藉著善於經商的頭腦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也在貿易活動中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到了15世紀,伊斯蘭教已經成為了馬來半島以及印尼群島的主要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路線
伊斯蘭教在印尼群島站穩腳跟後,便如法炮製開始向北進入菲律賓群島。1380年,一位阿拉伯商人從馬六甲抵達蘇祿,他成功的讓蘇祿國王信奉伊斯蘭教,並娶了國王的女兒為妻,由此建立了菲律賓第一個伊斯蘭政權——蘇祿蘇丹國,同時將伊斯蘭教引入菲律賓。
▲菲律賓第一個伊斯蘭政權——蘇祿蘇丹國
到16世紀,多個伊斯蘭政權在蘇祿群島、棉蘭老島建立,如蘇祿、馬京達瑙等,就這樣伊斯蘭教成為了菲律賓南部諸島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至此,這一地區基本實現了“伊斯蘭化”。
不僅如此,伊斯蘭教還從菲律賓南部開始往北擴張。16世紀初,伊斯蘭勢力甚至擴充套件到了菲律賓最北部的呂宋島,並建立起多個穆斯林定居點。整個群島基本形成伊斯蘭教佔主體的宗教格局。

二、西班牙水手的血腥復仇
西班牙之所以能夠收復失地,天主教教會的支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收復失地後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宗教裁判所”運動,強力去除“伊斯蘭化”,從1483年至1820年,共有38萬摩爾人等伊斯蘭信眾被裁定成異端,被火刑處死的人約10萬人。
▲恐怖的宗教裁判所
同時西班牙還透過大力發展航海事業,向外傳播天主教,成為了當時歐洲最狂熱的天主教國家之一。1521年,以麥哲倫為首的一批西班牙冒險家,為傳播天主教,開始進入菲律賓群島。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
當西班牙人著手準備在當地宣揚天主教教義的時候,驚奇的發現當地居民竟然信仰伊斯蘭教。這一發現激怒了遠渡重洋而來的西班牙的水手,他們認為菲律賓的這些穆斯林,和自己老家原來的穆斯林是同一批人,因此非常痛恨這些佔領了故鄉數個世紀的穆斯林,用“摩洛人”這個帶有歧視性的名字稱呼當地人,甚至在中北部大舉屠殺異教徒。 
▲摩洛人戰士
在菲律賓群島南部,麥哲倫的船隊與當地拒絕信奉天主教的土著部落爆發了戰爭,麥哲倫本人也在此次戰爭中戰敗被殺死。
▲麥哲倫和菲律賓土著部落戰鬥紀念雕像
他的逝世,為西班牙殖民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侵略契機,隨後,大批西班牙軍隊如潮水般湧入。
1543年,西班牙一支探險隊登上了,並將它們命名為菲律賓群島,以紀念當時的王子菲利普·阿斯圖里亞斯,現代菲律賓由此得名。
▲西班牙王子菲利普·阿斯圖里亞斯
1565年,西班牙探險家抵達宿務,在宿務島建立了第一個歐洲定居點,菲律賓由此正式拉開了被殖民化的序幕,最初西班牙的殖民範圍只在群島中北部,南部尚無能力涉及,所以先在中北部地區大力推廣天主教,推行“去伊斯蘭化”政策。
▲西班牙人在宿務建立的城堡
在西班牙的本土,為了徹底去除伊斯蘭教的影響,西班牙要求留在本地的穆斯林改信天主教,不服從者將被驅逐或者屠殺。
而在菲律賓,西班牙也效仿了這些措施,推行了嚴酷的政策,同時大量的天主教傳教士從西班牙被輸送至菲律賓,傳教士將基督教經典翻譯成當地語言,菲律賓中北部的居民逐漸加入教會、接受基督教教義。
▲18世紀西班牙出版的菲律賓地圖
西班牙還在菲律賓中北部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宗教機構。菲律賓形成了一個大主教區,四個主教區以及眾多基層教區的天主教領導機構。
據統計,到1585年,菲律賓已有40餘萬人轉新天主教。到1640年,菲律賓中北部各島幾乎所有人都接受了天主教。天主教在菲律賓中北部佔有絕對優勢。
▲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天主教大教堂
西班牙在鞏固了北部的統治之後,為了清除南部的“異教徒”,調集部隊對南部進行侵略戰爭。
南部的蘇祿蘇丹國與西班牙進行了長達三個世紀的戰爭。一直到19世紀,西班牙才成為其名義上的宗主國,但彼時的菲律賓南部伊斯蘭教已根深蒂固,在西班牙的步步緊逼下,伊斯蘭政權控制面積雖然不斷減少,還是沒有完全被清除出菲南地區。
▲西班牙和蘇祿蘇丹國的戰爭持續到十九世紀末
在西班牙殖民的300年間,菲律賓的宗教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北部基本以天主教為主,伊斯蘭勢力已被壓縮到南部棉蘭老島的部分地區。

三、美國人的意外助推
19世紀初,世界格局和秩序發生了深刻變化。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西班牙的國力被大幅削弱,老牌殖民帝國呈現出日落西山的頹唐之勢。
▲玻利瓦爾領導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此時,菲律賓本土誕生了名為“卡蒂普南”的秘密組織,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反西”獨立戰爭。
屋漏偏逢連夜雨,19世紀末,美國迅速崛起,急於擴大影響力,便將目光投向了西班牙控制的菲律賓群島。
1898年美西為爭奪菲律賓爆發了戰爭。面對愈演愈烈的內部反西勢力,和悄然崛起的美國,曾經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最終不敵,轟然倒下。
▲美西戰爭勝利後的美軍合影
美國從此成為了菲律賓的新宗主國。美國在佔領菲律賓後,便開始向菲律賓傳播基督新教,從國內招募了大量的新教教士和教師。這些新教徒在菲律賓公眾中發放新教聖經。並以物質利益引誘菲律賓人脫離天主教會,皈依新教。
▲美國傳教士帶來的新教聖經
到1918年,整個菲律賓有30多萬人改信新教。但由於天主教在菲律賓中部和北部經過西班牙幾百年的宣揚,已經完全深入人心了,加之美國對宗教傳播並不是非常執著的,且新教和天主教只是同一宗教下的不同教派,並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新教僅成為了菲律賓基督教裡的第二大群體,天主教佔絕對優勢的情況得到繼續保持。
▲天主教在菲律賓仍然佔據主流
雖然宗主國易主了,但菲南地區依然保持較高的獨立地位。美國為了進一步控制菲律賓南部的伊斯蘭地區,採取了和西班牙截然不同的方式。主要利用北方天主教徒和南部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採取了“以北治南”的手段。
1903年,美國頒佈了《菲律賓土地法》,規定凡是遷到南方的天主教徒,政府允許其佔有土地16公頃,而原有穆斯林每戶土地最多不得超過8公頃,鼓勵勵北方的天主教徒遷移進入南部,並人為加劇和南部穆斯林居民間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
▲在美國“以北治南”政策的影響下,菲律賓人民付出了慘痛代價
可以說20世紀初菲律賓主要宗教格局的改變就是基督教勢力在美國的推動下,不斷南下擠壓伊斯蘭教的過程。到二戰結束前基督教已然成為了菲律賓最主要的宗教,並且成為了亞洲基督教徒人數最多的,斷層第一的國家。

四、獨立後的分裂勢力
1946年菲律賓獨立後,中央政府控制地區主要是北方呂宋島的基督教地區,所以對南方“殘存”的伊斯蘭地區採取多種打壓手段。
▲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
20世紀50年代起,菲律賓政府沿用美國政策,開始向南方大規模移民,70年代後又推行進一步的同化政策,不僅繼續鼓勵向南方移民,而且支援當地天主教移民組建武裝力量,忽視當地人的情感認同和宗教認同,抹煞當地本土文化。
移民的大量湧入使棉蘭老地區的人口急劇增加,1948年-1960 年,棉蘭老地區的人口增長率達到87%,是全國人口增長率41%的兩倍多。到1970年,在菲南的天主教徒人數就已經超過穆斯林的人數。
1969年,在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下,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成立,其建立的摩洛民族軍成為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主要力量。
▲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旗幟
此時菲律賓政府幾乎失去了對棉蘭老地區的掌控,這一地區基本處於獨立自治狀態。為了奪回主動權,1972年菲中央政府頒佈《軍事管制法》,向南方大舉用兵,菲律賓政府軍出動武裝力量圍剿摩洛民族軍各據點,最大兵力曾達十萬人,平均每日作戰費用達到27萬美元。
雙方的對峙持續近二十年,南部陷入曠日持久的游擊戰。最終1990年,摩民解與中央政府簽署協議,建立“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所轄範圍包含南拉瑙省、馬京達省、巴西蘭省、蘇祿省、塔威塔威省五省。
▲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
但更加激進的摩伊解組織對此並不買賬,並繼續堅持對中央政府的武裝反抗。而在新的對峙中,摩伊解中又有一部分激進分子進一步脫離組織,加入了1991年成立的“阿布沙耶夫組織”,以恐怖主義的極端方式謀求獨立,製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這些恐怖事件甚至還波及了鄰國,如2002年的巴厘島爆炸案,造成202人死亡,300餘人受傷。
▲巴厘島爆炸案
進入21世紀,特別是911事件之後,菲律賓當局加強了對棉蘭老地區的軍事行動,南北局勢再度陷入極度緊張,分離主義訴求不斷加強。
直到2019年,經過一系列漫長的公投,“棉蘭老邦薩摩洛穆斯林自治區”正式成立,所轄範圍在包含前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範圍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地區。
▲棉蘭老邦薩摩洛穆斯林自治區公投情況圖
目前,菲律賓由宗教矛盾引發的戰爭集中在南部地區,兩大宗教還沒形成平衡,而中北部已經一邊倒是基督教世界,同時菲律賓也是亞洲基督教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比例高達92%。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