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 丨 envato
記者 丨 吳天一
出品 丨 DeThings
在過去十年,外匯和差價合約(CFD)市場構成了全球零售交易的核心,但一場悄然上演的正規化轉移正威脅著這個格局。昔日侷限於“投機性資產”的加密貨幣,如今正以壓倒性的力量打破邊界,向傳統金融的腹地滲透。
這一轉變並非偶然,也非短期現象。Coinbase、Kraken 和 OKX 等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已經獲得了 MiFID II 牌照,意味著它們不再是邊緣參與者,而是正式進入了歐洲金融體系。它們的擴張軌跡清晰:從加密起步、透過機構產品(期貨、期權、CLOB)切入 TradFi,再用統一錢包、一站式交易體驗向零售領域全面推進。這場技術、資本、監管與全球使用者網路的交織,已將它們打造為金融變革的催化劑。
與此同時,大多數外匯和差價合約經紀商卻仍陷在“舊世界”的慣性中。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面對新型競爭者時,展現出或否認、或機會主義、或盲目自信的三種典型反應。
傳統經紀商可粗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否認者”。他們對加密仍持保留態度,視其為“風險過高”或“暫時性炒作”。他們仍執著於傳統牌照、簡歷和曾經的輝煌,卻無視現實:如今使用者的注意力、資金和忠誠正快速轉移到那些懂得移動優先、24/7 服務和社群文化的平臺上。他們低估了加密生態的原生特性,也忽視了自負本身是阻礙創新最大敵人。
第二類是“機會主義者”。他們視加密為進入新市場的捷徑,用它來最佳化支付流程、繞過資本管制或提升獲客效率。但問題在於,加密使用者並不滿足於貼著“加密”標籤的傳統平臺。他們追求的是透明度、真正的所有權以及歸屬感,只有在設計上體現 Web3 價值觀的平臺,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和粘性。
第三類,就是“加密友好者”。不只是功能上的融合,而是結構性的變革。從佣金結構到產品架構,從使用者互動到品牌塑造,全面擁抱“加密優先”的戰略路徑。
反觀整個行業,還有一大結構性桎梏來自技術層面。外匯和 CFD 市場近乎“被鎖死”在 MetaQuotes 平臺上——MT4 和 MT5 主導了 99% 的經紀商技術堆疊。這種同質化帶來了兩個問題:第一,使用者體驗缺乏差異化,平臺之間幾乎只有價格戰可打;第二,這些平臺從根本上不相容加密生態,既無錢包整合,也缺乏鏈上互動能力。這意味著,對於絕大多數傳統經紀商而言,要接入加密不是產品上的擴充套件,而是一次系統性重建。
與此同時,加密交易所正以超出傳統正規化的速度進化。GCEX、Finery Markets 和Interactive Brokers 等正在重新定義什麼才是合格的“多資產經紀商”。GCEX 執行長 Lars Holst 指出,加密市場正經歷與十年前外匯市場相似的演變——從散戶驅動走向機構主導,對低滑點、高穩定性、強執行力的需求日益提升。他們透過 XplorSpot 等原生平臺,結合法幣與加密注資方式,為客戶提供接近外匯市場級別的體驗。
Finery Markets 也發現了這一轉型訊號。CEO Konstantin Shulga 表示,曾經主導傳統外匯渠道的差價合約和永續掉期正在失去主導地位,機構客戶對加密“現貨交易基礎設施”的需求持續增長。這不僅改變了外匯經紀商的產品設計,也影響了其商業模式和運營邏輯。其非託管 ECN 平臺、白標 SaaS 方案,為那些想“快速進入”加密市場的經紀商提供了捷徑——當然,前提是他們真正理解這一代使用者的價值觀。
在 Interactive Brokers,整合策略更具保守主義風格。他們不提供槓桿、不參與差價合約或永續合約交易,也不對加密交易收取點差或加價。但其戰略方向清晰:提供統一平臺體驗,幫助使用者將股票、債券和數字資產統一管理。這種策略服務於成熟投資者群體,也體現出“平臺中立”的底層邏輯——即使不主動進攻,也不能放棄這塊市場。
技術之外,監管是另一座高牆。MiCA 法規的推出,為歐洲地區提供了統一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這一變化讓諸如 GCEX 之類的機構可以在單一合規體系下同時提供傳統金融與加密產品,大幅降低了合規運營成本。誰能第一時間理解並執行這些監管新規,誰就有更大機會奪取市場先機。
風險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在這個波動率堪比颶風的市場裡,GCEX 透過自動化系統即時調整風險敞口;盈透則在加密資產不提供槓桿支援的基礎上,維持交易平臺的穩定性;而 Finery Markets 則專注於最佳化流動性源,保證無滑點執行。所有這些努力背後,是對機構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技術保障。
回到根本問題:傳統經紀商能否在這場變革中存活?答案是——僅有少數能。
這不只是一次產品更新,也不只是戰略上的修補,而是一次金融基礎設施的洗牌。加密不再是一種資產類別,而是底層金融邏輯的重構力量。它不只是“what to trade”,更是“how to trade”的徹底顛覆。
如果傳統經紀商想要生存,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加密產品,而是加密生態。不是貼標籤,而是構建文化。不是從專家那裡學習,而是從 23 歲、在Discord 上運營 DAO 的開發者那裡學習。他們不再擁有經驗主義的優勢,也不能依賴舊有的合法性來博得信任。
在這個新金融時代,合法性不再來自你在哪家銀行工作過,而是你有沒有為這個時代構建真正有用的工具。
外匯和差價合約經紀商必須主動推出並深度整合加密資產,作為戰略核心而非邊緣業務,或是構建或接入一個全面的加密原生生態系統,從錢包到資產再到流動性網路;
這是一個新世界,不是傳統金融進入加密,而是加密重構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