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迪士尼的稍微再等等:英偉達的機器人馬上能在園區滿地跑了

每一年,全球的創意怪才、科技極客、獨立音樂人、影視大咖都會齊聚美國奧斯汀,參加一個科技、音樂、藝術、電影的融合派對——西南偏南(SXSW)。

SWSX
今年,最好玩的莫過於迪士尼,他們包了館,開了場釋出會,像推出數碼產品一樣,介紹了即將實施的樂園改造計劃
有新的園區、過山車、越野車也就算了,他們甚至決定將英偉達的機器人放進迪士尼樂園——去年在 GTC 大會上的“壓軸”與黃仁勳“打招呼”的那一款。
看完之後,我立刻請好明年假期,目標:佛羅里達!
迪士尼裡滿地跑的,
除了熊孩子還有真機器人啊!
頂門進園後,你正著急奔往創極速光輪,結果沒瞅見撞上了一個不及你下半身高的小傢伙,它露出憤怒的小表情,嘰裡呱啦地和你講一通“ÎÒ¹¥ÆÆÁË”外星語,不顧你一臉懵,就搖搖晃晃踩著鴨子步離開了。
你越看越覺得眼熟,這是……瓦力?
迪士尼
去年英偉達GTC大會上,它們曾作為壓軸出現,在臺上與黃仁勳親切互動來著。機器人叫 BD-X,靈感來自《星球大戰》中的同名機器人,外形酷似《機器人總動員》的瓦力。
身高0.66米,接近成人大腿,重量30.8斤。外殼是3D列印而成。屬於雙足機器人,每條腿有5個自由度,頭部和頸部有4個自由度。
BD-X 配備了揚聲器、天線、頭燈和可點亮的眼睛,用來表達情緒,比如天線會隨著眼睛和聲音訊號,搖晃、豎立、放平。
BD-X也是經過“培訓”後才上崗的。
迪士尼利用了世界頂尖的動畫技術,先給BD-X建模,再放入英偉達的 Isaac Gym 機器人訓練平臺,訓練裡會加入隨機擾動(比如跑來跑去的熊孩子)和複雜地形模擬。
身材解析丨迪士尼
以及迪士尼獨有的優勢,將海量動畫片裡的角色動作資料灌輸給 BD-X,讓它學習。
但是BD-X沒有自主性。說白了,它還是一個程式設計好的機器人,預先封裝了一些動作庫。不過它也搭載了一些感測器,以應對一些撞擊意外,也會在與遊客接觸互動時做出一些(程式設計好的)反應。然後訓練好的模型被部署到英偉達的Jetson平臺。
機器人:他扒拉我?丨迪士尼
當BD-X在公眾露臉時,背後還需要操作員即時遙操。遙控板上面有兩個搖桿,兩塊路徑觸控板,還有十幾個按鍵,當 BD-X 操作員可比打遊戲複雜多了。
這樣,一隊能搖頭晃腦,載歌載舞,表情靈動的“氛圍組”就誕生了。
BD-X有不錯的平衡和運動控制,結合迪士尼定製塗裝,舉手投足間像動畫裡走出來的角色。估計很快,迪士尼新的花車巡遊專案會出現這樣一幕:曼達洛人著急忙慌“趕鴨子”——因為BD-X沒有做膝蓋彎曲執行器,所以走起路來像鴨子,極具萌感。
迪士尼
BD-X沒有裝個更聰明的“大腦”,一是因為成本控制,AI大腦不僅需要更強大的晶片,還需要雷射雷達、深度攝像頭等硬體支援。BD-X 將作為未來迪士尼樂園標配“員工”,初代硬體設計以輕量化和低成本為主
其次,BD-X 屬於“娛樂表演型”機器人,由人工操控可控一些;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自主性太強的機器人近距離互動,怕把小朋友嚇個好歹。
所以也別指望 BD-X 給你端茶送水,待客周到咯。“除了可愛一無是處”的BD-X可能是第一個不會取代人類的機器人,還能反向增加就業——要麼說迪士尼是成年人的避風港呢。
今年下半年,第一批BD-X就要去東京、巴黎和奧蘭多迪士尼樂園上班了。而且它們還有個專屬“技師”——新研發的 Otto 機器人,專門負責維修和升級 BD-X。
這放園區裡難道不會被偷走嗎?丨迪士尼
未來,這些機器人還將出演星球大戰的新電影《曼達洛人與古古》。
更“成人”的過山車!
如果此前你和我一樣,覺得迪士尼樂園不夠刺激。那接下來會被狠狠“打臉”。
歡迎來到“怪獸園區”。
迪士尼
還記得《怪獸大學》裡,麥克和薩利文抱著小女孩跳上軌道,趴在門上的驚險下滑嗎?迪士尼又把這個片段成真了,他們正在打造迪士尼樂園史上第一臺懸掛過山車(同時也是第一臺垂直升降的過山車)。
迪士尼
雖說懸掛式過山車已經是許多遊樂園的標配了,但迪士尼樂園還是第一次引進這種刺激性專案,而且專門為《怪獸》系列 IP 打造,嚴格按照電影裡的軌道和變速設計的。玩家坐上過山車後,就會像電影裡一樣原地升起後,進入一個通道,而後開始隨軌道滑行,這也將成為未來怪獸園區的主打專案。
迪士尼
從怪獸園區往前走,進入迪士尼的汽車總動員園區,這次汽車園區準備加入越野冒險專案,模擬在崎嶇地形上競速的體驗。
迪士尼工程師團隊和一家越野摩托公司合作,將開發出了幾款類似《汽車總動員》裡角色一樣的定製越野車,他們在車上裝滿感測器,再修建幾條專業賽道來收集資料。
而這些車也將有自己的個性、名稱和號碼,或許未來不久後,它們將會像達菲家族一樣,成為迪士尼樂園裡的一個汽車家族。
汽車草圖
當你踉踉蹌蹌從一輛老爺改裝越野車“野爺”上下來後,抬頭一看,園區之間飛過一個真的蜘蛛俠?
我說蜘蛛俠是真實存在的嗎丨迪士尼
這是迪士尼在樂園表演中的新突破,他們開發了一款彈射裝置。在進行了用機器人騰空20米的多次實驗後,未來將由真人演員扮演蜘蛛俠在無威亞,無牽引繩的情況下,在園區內“飛蕩”。
該說不說,這專案真帶感啊,什麼時候能讓遊客也上去體驗一把。
先別急,當蜘蛛俠太玩心跳了,迪士尼準備先把鋼鐵俠家門開啟。
去看鋼鐵俠少年時造的第一條機械臂
開啟“鋼鐵俠工作室”大門,室內除了有還原電影裡的美術置景,還造一個遊玩專案:陀螺動力艙。
陀螺動力艙由一個巨大的機械手臂作支撐,遊客坐進去後,懸臂會把球艙吊起,隨後在空中晃來晃去。可以模擬超級英雄們啟動和歸位時的“失重感”。創意靈感來源於鋼鐵俠 16 歲時造出的第一機器人:機器臂 DUM-E
迪士尼
別以為這就是迷你、隨機、溫和版的“大擺錘”,這裡可是迪士尼啊!迪士尼找來了一群舞者讓他們掄大錘,用動捕技術,獲取他們的身體資料,將資料輸入進搖臂中,從而達到迪士尼想要的美感、動態變化和逼真感。
迪士尼
上述這些創意都來自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團隊(Imagineering),Imagineering是“想象”(Imagination)和“工程”(Engineering)的拼接,也是創造力與技術力的結合。
幻想工程團隊的首席創意官 Bruce Vaughn說,“通常,我們會將所有技術隱藏在幕後,以便你可以專注於故事。”
一直以來迪士尼也是這麼做的。給觀眾造夢,讓我們置身其中,信以為真。
“但在西南偏南,技術就是故事,所以我們把它展示出來。”
今年,世界首家迪士尼樂園將迎來 70 週年紀念日,這家迪士尼樂園也是沃爾特·迪士尼本人唯一親自到訪過的樂園。沃特·迪士尼曾說,“迪士尼樂園永遠不會完工,只要世界還在變化,它就會不斷成長。”
迪士尼樂園本身,就是一個精妙的產品,它展示出科技的另一種可能性:不是為了改變世界的宏大敘事,只為了純粹的、極致的快樂體驗。
不要說踏入迪士尼樂園了,光是雲瀏覽一圈這些新專案,我都彷彿得到了片刻的赦免,在這幾分鐘裡重新相信了童話(打工牛馬暫時原諒這個世界一刻鐘)。
作者:糕級凍霧
編輯:沈知涵
封面圖來源:迪士尼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