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AI設計醜拖鞋,一年賣了3000萬…

這個97年的男孩,他叫劉世奇。
也是我的一個好基友。
當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各種新聞推送上。
幾個月前,他出圈了。因為他在用AI做電商,因為“醜拖鞋”,因為一雙鞋能在美國賣到145元美元的天價,因為6個人的公司,一年卻能賣到3000萬的營業額。
每一個關鍵詞,都能挑撥到大家的興奮點上。
我不知道你們看到這些新聞的感受,我當時讀完以後,我覺得,這估計又是一場秀,你知道的,這年頭,炒作實在太多了。
直到,我在一場阿里的活動上,見到了他。
他在臺上演講,我在下面聽。
聽了那麼多的細節後,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真實的事。
在AI的加持之下,他真正做到了,一人可抵千軍萬馬。
後來,我就去加了他,約了一次線上的深度交流,線上聊完以後,正好我兩都有事去杭州,我從北京過去,他從泉州過去。於是又約了一頓飯。
這頓飯最後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局,因為我的偶像小聲比比和斯斯也來了。
於是,我也想把我跟劉世奇聊的東西,都寫下來,寫出他的故事,寫一寫他用AI在外貿和電商裡的經驗,把這個值得講出來的故事和人,寫給大家看。
那就開始吧。
劉世奇,97年,內蒙古人,未婚,沒有物件。
現在在福建泉州,為啥去泉州呢,因為泉州的晉江,是拖鞋之都。
他跟拖鞋的故事,聽起來也是有點奇特的。
把時間拉回到幾年前。那時候的他,還遠沒有現在這般意氣風發。
“我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其實純粹因為當年填志願想選個賺錢的專業。”劉世奇苦笑了一下,彷彿在嘲笑當初的自己。
“結果畢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好不容易老師幫忙推薦去北京一個設計院,我才幹了幾個月,就徹底坐不住了。”
他說自己每天朝九晚六被困在格子間裡,對著電腦機械地畫圖紙,屁股都坐麻了。
“按部就班重複同樣的事,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有天加班到深夜,他抬頭看著空蕩蕩的辦公室,忽然就冒出一個念頭,辭職,南下創業。
“為什麼會選擇做外貿呢?”我對這個問題非常的好奇。
劉世奇哈哈一笑:“一開始也沒什麼高大上的理想,說白了就是想掙錢,又不甘心一輩子坐辦公室。”他辭職後在抖音上瘋狂搜創業點子,無意中刷到一條福州跨境電商博覽會的廣告。
“當時是2021年,第一屆跨境電商展。我心想去看看唄,揹著書包就飛去了福州。”
這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獨自去那麼遠的城市。博覽會的場面把他震撼了,全是人,全是做外貿生意的。
有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各大平臺的展臺,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外貿商家。
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宣傳單頁,眼神里透著對商機的渴望。“我當時就覺得,這生意肯定賺錢!不賺錢哪有這麼多人擠破頭?”劉世奇回憶起當時的興奮勁兒,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他當即決定投身跨境電商。在展會上,他碰到了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一位客戶經理,兩人一拍即合。就這樣,劉世奇選擇入駐阿里國際站,開啟了自己的外貿創業路。
阿里國際站,alibaba.com,最牛逼的外貿電商平臺,沒有之一。
2021年初,24歲的劉世奇帶著簡單的行李,還有他心愛的貓“阿順”,從內蒙古一路南下,來到福建泉州,開始了自己的在阿里國際站上做跨境電商創業生涯。
這就是阿順。
初始資金方面,父母最終還是給了他一點支援。
“他們原本攢了十幾萬是想給我買名額的,後來拿出其中5萬塊錢當我的啟動資金。”
拿著這5萬塊,劉世奇揣著滿腔熱血註冊了公司,辦好了營業執照,泉州蒂萬坦斯貿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當時公司的員工只有兩位,一個是劉世奇自己,另一個就是他的貓“阿順”。。。
結果,一下子就被現實幹懵逼了。
交完阿里國際站的會員費、房租,直接就剩寥寥無幾了。
“白天沒人交流,就對著貓自言自語,晚上連做夢都在琢磨怎麼來訂單。公司太小,抬頭低頭就我倆,我和貓大眼瞪小眼。”
為了儘快上手,他決定用最省事的辦法上架產品,直接從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國內批發網找貨源,然後掛到阿里國際站上去賣給老外。
“我當時想法特簡單,1688上什麼產品圖片看著好,就搬過來賣什麼。”這種拿來主義的選品方式,讓他走了不少彎路。
剛開始也上傳了不少產品,但很快問題來了,店鋪流量稀稀拉拉,詢盤寥寥無幾,更糟糕的是,還收到了侵權投訴。
“一大堆侵權警告鋪天蓋地,我整個人都蒙了。”
因為隨意從1688搬來的產品,有不少涉及品牌版權或專利,甚至連產品圖片都有版權爭議。劉世奇剛開始就真的什麼也不懂,一上來就踩了一地坑,店鋪都差點被罰款關停了。
就這樣,兜兜轉轉,一邊踩坑,一邊成長。
當然,背靠泉州晉江,他做的,還是一直是拖鞋的生意。
21年下半年的時候,還沒有AI,他為了拿下一個單子,跟歐洲的買家,在阿里國際站上,用著蹩腳的英文,硬撐著一夜沒睡,從晚上7點一直聊到第二天中午12點,生怕漏掉了客戶的任何一句話。
他還問了我現在的作息,我說我每天4點睡11點起,一週7天沒有休息。
他說他那時候也一樣,別人是996,他是397。
下午3點上班,早上9點下班,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一週工作7天。。。
就這樣,一人一貓,幹了兩年,時間,推進到了23年初。
23年初,成了人類社會的一個巨大的變革點,那一段時間,我相信所有親身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忘記。
ChatGPT爆火了,那年的春節,所有的人,都在討論ChatGPT。
而那一刻,時間線收束,正式來到了劉世奇和AI的命運交織點。
除了ChatGPT之外,他也用Midjourney、用阿里國際站自己的生意助手,用Heygen等等。
2023年的3月31號,他在朋友圈寫下了一句話:
“AI就是未來”。
而在他發出感慨的一個月前。
我也正好寫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緩緩轉動。
最早他接觸的AI是ChatGPT 3.5。
“那時候GPT啥也幹不了,就會瞎編,但我喜歡問它問題。”
他把自己每天的業務流程拆成細顆粒度的表格:選品、發品、上架、關鍵詞設定、客戶溝通、訂單處理、侵權風控、售後爭議處理……
然後他挨個試AI能不能幹。
“能幹的,我就把它變成一套固定指令。不能幹的,我就標出來以後等模型升級。”
他說AI最早的用法,其實就是把重複的事交給機器,把複雜的判斷留給人。
所以我一直為什麼說,行業+AI才有可能,行業必定在前,AI必定在後,你得先知道行業的流程,工作流是什麼樣的,哪些環節,可以完全交給AI,哪些環境是AI輔助,哪些環節目前的AI,是完全不行的。
你得非常非常對行業,有深刻的洞察。
從那一刻開始,劉世奇開始有了,打造AI醜拖鞋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鞋服行業內卷嚴重,同質化競爭激烈。過去2年的積累,固然讓他賺了一筆,但也讓他看到,單靠賣普通款,很難長久保持高速增長。
“必須做點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他反覆思考後的結論。
而AI,恰恰給了他破局的鑰匙。
電商,最核心的點,跟我寫文章還很類似,我是選題,他是選品。
選品,就是到底賣什麼。
他跟我說,傳統的很多拖鞋領域的選品,就是閉著眼拍腦袋。
工廠老闆們坐在會議室裡,攤開一張白紙,指著某一年的爆款,說我們也來一個吧,然後就畫個草圖,做個模具,就這麼立項了。
你知道模具有多貴嗎?一個碼一個模,一款鞋有時候就要開5個模具,每一個模具幾萬塊,十幾款產品打下來,如果賣不出去,那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打水漂。
而劉世奇在做他的第一款“醜拖鞋”的時候,用的方法,是在阿里國際站上,用他們的AI工具,去分析採購平臺的評論區資料,找當下流行什麼,還有什麼痛點沒滿足。
再結合當年的流行趨勢,於是,他做出了他的一個超級爆款。
醜拖鞋。
還根據老外喜歡誇張的個性,做成了各種衍生。
雖然有一說一,我覺得一點都不醜,甚至還挺好看的。
而就這款拖鞋,以145美刀一雙的價格,在海外C端市場直接賣爆。
而劉世奇作為國外賣家賣給C端的供應商,批發價也能賣到50美刀,利潤率能幹到92%。
這,就是選品的力量。
而過往真正的痛點,除了選品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慢。
一款產品從立項到成品,沒有AI的時候,至少三四十天。但是如果我們用做內容的角度來思考,一個熱點出來的時候,熱度能持續幾天?
在你還在討論拖鞋設計和配色的時候,人家TikTok上的熱搜已經變了,新的口號已經出來了。
你用舊節奏,去追新潮流,最後只有一個結果,永遠慢半拍。
劉世奇說,做電商最怕的不是選錯,是選晚。
“你想好了,但市場已經換臺了。”
而他的做法,真的讓我眼界大開。
他的選品,是從TikTok刷影片開始。別笑,真是這麼來的。
他說他每天刷TikTok,就是在看世界的潮流。比如看到一個穿著特朗普頭像拖鞋的美國大叔,讓他意識到,這東西可能能賣。
於是他立刻去查新聞,發現是特朗普大選初選那幾天,熱度飆升,情緒高漲,於是他第一時間下判斷,感覺要爆。
他做了一個流程,先是智慧體抓最近24小時的熱點,再爬爆款產品圖,然後把所有素材丟進飛書的多維表格裡,讓系統自動歸類,哪個圖跟特朗普有關?哪個元素是新晉熱詞?哪種設計跟流行趨勢有疊加?AI會分析,然後他人工過一遍,確認視覺表達是否能打動人,再用AI一鍵生成產品圖。
生成的產品圖不是最終產品,是投石問路。
跟我自己寫公眾號的選題邏輯一模一樣。選題也是選品,本質上都是情緒經濟的結構設計。
而他有了想法之後,直接用AI出圖,這時候,他甚至連工廠都沒聯絡,就直接把AI圖丟到阿里國際站上架了。
你沒聽錯,上架那一刻,樣品都還沒打,產品還只是AI畫的圖。但詢盤一下子就來了,比如有美國買家願意付100美元,只為了拿到樣品看一眼。這100美元,正好用來打樣。
因為是B2B、還是外貿的生意,所以這麼玩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你是做國內C端的,千萬別學,容易被投訴死。
圖成了樣,樣變成單,單又回過頭來最佳化產品細節,再開始批次生產。
這是一種極致輕資產的打法,像網際網路人做MVP一樣,試錯、反饋、迭代,快得離譜。
這一套流程,可能就幾個小時時間。
比如劉世奇現在有個單品是有專利的,特別爆,就是毛絨汽車拖鞋。
這個品的靈感,就來自於去年6、7月份,他敏銳的看到關於汽車搜尋詞的熱度再持續飆升。
他就直接用AI,出了一套圖。
然後就爆了。
這個嗅覺和速度,真的牛逼。
除了選品之外,在各個流程上,他幾乎都有AI的影子,用的幾乎都是阿里國際站提供的AI助手,名字叫生意助手。
一個商品從選品到最後的賣出去,在外貿上,其實有很多步驟。
選品 – 上架 – 推廣 – 詢盤 – 成交 – 發貨 – 客戶管理。除了這些,還有很多關於侵權和風控的細節。
阿里國際站那個生意助手,搞了4個Agent,來處理這些場景。
選品上面我們聊過了。而上架這塊,更是格外的簡單。
那個商品運營助手Agent,直接把一切全部弄好了,連選類目、填規格、寫標題、最佳化詳情頁、匹配物流模板,全都是AI來做。
還可以一鍵幫他生成全英文的專業產品描述、自動提煉賣點關鍵詞,甚至能根據不同國家市場調整用詞風格。
一張圖丟進去,5分鐘搞定過去運營要一下午才能弄好的所有上架流程。
“我以前上品是一下午,不是120分鐘,是整整一個下午上一個詳情連結。我剛開店鋪時都崩潰了,因為50個產品連結起開,我要幹50天才能開始生意,我的錢已經不夠我活50天了。在當時我很難過,但我快速熟練了之後基本上也能20-30分鐘一個產品連結。”
他公司以前是需要一個運營來負責這些事的,但現在,AI直接砍掉了這部分人力。每天上新五個產品連結,AI只花5分鐘,人類可能要兩個多小時。這還只是上架一環。
其次是接待客戶。
外貿生意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時差。
以前他熬夜守著電腦,三點睡是常態,因為你慢一秒回覆,買家就去別人家了。他一開始覺得自己能扛,後來團隊都被拖垮了。
你想一想你在淘寶上買貨是不是這樣,你要是問店家一個問題,他沒有給你秒回,你等個最多幾分鐘,就會直接去了別家。
現在,用生意助手的AI接待員,能24小時自動應答客戶,還能判斷對方是買樣品還是要大貨,根據客戶的語言自動識別採購意向。
比如客戶說:
“我想要先看看你們鞋的質量。”
AI就會回覆他:“可以先打樣,我們支援樣品定製。”
甚至還能自動呼叫物流介面,估算出寄到美國的運費和時效。
“以前你得人工回郵件、算重量、比運價,現在AI全搞定。”
“我平時晚上睡覺,AI在給我幹活。我起床一看,有訂單已經自動成交了。”
甚至員工都不用懂產品,產品問答也可以問AI。
AI會根據聊天記錄,自動提煉卡點,提出最優回覆建議,還能訓練員工的談單話術。
他說,哪怕是小白,來了兩個月,也能做到跟老員工差不多的轉化率,從原來的9%,提升到21%。
“現在你給我五個客戶,我們能成交一個。”
但最牛逼的,其實是他怎麼防風險。
做B端外貿最怕兩件事:一個是侵權,一個是信用卡拒付。
他說:
“有一次我被客戶信用卡拒付,明明貨都收了,他跟銀行說卡被盜刷,結果銀行直接把我賬號凍結了。”
以前這種事,只能自己寫反駁信、上傳證據、和平臺扯皮。
但現在,他用生意助手內建的AI風控模組,讓它幫他寫抗辯信,一句一句拆法條、列證據、舉案例,生成了一份堪比律師寫的回應。
“我不是法律系的,但AI是。”
最後,錢被非常順利的追回來了。
至於侵權風險,比如圖案太像Nike、外觀撞了Crocs,以前根本沒人幫你查。這也就是他最開始的痛中之痛。
但是現在,AI會自動跑一遍影像識別、商標比對,告訴你哪些產品屬於高風險、中風險,甚至直接列出對應專利號和申訴連結。
他甚至,還在工作流中,做了私域SaaS。
所有客戶的聊天記錄會被AI自動分析,完善畫像,標籤採購偏好、頻率、復購週期。然後自動生成營銷郵件,一鍵群發。
一些買家喜歡定製,就投放定製宣傳,喜歡logo,就投放設計款,喜歡打折的,專門發特價產品。
還有太多太多太多,他對AI的應用,我覺得還能再聊3天3夜。
這是一個,在自己的領域,把AI用到極致的一個人。
最後的最後,我明明還有很多問題想問,但是時間已經完全不夠了。
而且,有太多敏感資訊,沒有辦法拍照,也沒有辦法放到文章裡。
於是,他給了我他自己的一個影片,說,要不然放這個吧,可能會讓大家更立體的知道我這個人,我還是還有點顏值的。
說實話,他確實帥。
我突然意識到,劉世奇其實不是在做電商。
他是在用AI,重新構建一整條產業鏈的工作流,把每個環節從經驗主義推向系統工程。
從圖變成拖鞋,從詢盤變成成交,從資料變成趨勢,這套流程幾乎不需要多餘的中間環節。
就像我說的,他是用最輕的方式,撬動了最重的產業。
而他真正可怕的,是意識。
那種對效率、對試錯、對產品洞察、對風險識別的意識,不是AI教出來的,是他自己熬夜打出來的,是拿時間、賠錢、累得吐血換回來的。
AI只是他的輔助。
他才是那個系統的靈魂。
這就是我認識的劉世奇。
在一個明明看似跟AI沒有關係的行業,卻使用AI比大多數人更深入的的人。
這很浪漫。
也很現實。
他知道自己想解決什麼問題。
他知道客戶的情緒比產品引數更值錢。
他知道爆款不是設計,是結構,是預判,是回應。
劉世奇做的。
不是拖鞋生意。
而是新世界的樣子。
難吃要死你還沒有別的選擇。
源 |  數字生命卡茲克(IDRockhazix)
作者  數字生命卡茲克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