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們培育的高產玉米種子在黑龍江的種植面積將增長12.5%,可為我省增產主糧7600萬斤。”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的命脈。在日前舉行的黑龍江省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表彰大會上,獲評“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的梅媚分享了這一喜訊。

黑龍江省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表彰大會上,梅媚獲評“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姜輝 攝
1985年出生的梅媚2009年大學畢業後來到父親剛創辦的種業公司工作,她從最基層做起,跟過生產、到過田間制種,參與過多部門的基礎工作,這段工作經歷讓她深刻認識到不懂生物學知識和育種理論,很難把種業工作做好。
2012年,梅媚考取了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學碩士研究生,並先後赴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愛荷華州立大學深造,學習全基因組選擇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梅媚觀察種子生長狀況。 受訪者本人供圖
“孩子,咱不能種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呀!我60多歲,還在為黑土地辛苦育種,閨女你一定要回來!”2016年,深造結束時,美國教授建議梅媚留下來繼續攻讀博士。父親的這兩句話讓她毅然回到了家鄉。
在梅媚帶動下,她的愛人也放棄在美高薪工作,透過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加入中國科學院,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種子的繁育涉及到生命和遺傳基因的複雜性,需要長週期的觀察,研發的道路困難重重。
“種業公司2008年成立到2022年,年科研投入高達1000萬到1500萬元,最初幾年,一直虧損,但我們沒動搖。”梅媚告訴記者,從2023年開始,企業研發投入超過2000萬元,已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研發體系,設立了41個試驗點,併成立了3個研發中心。如今,梅媚帶領的種企已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玉米育種及推廣企業,擁有55個作物品種的審定或備案,申請了75項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我們新培育的‘益農玉’,成為國內最早熟的玉米品種,在黑龍江省推廣面積超40%,年增產6.7億斤,可助農增收5.36億元。”梅媚自豪地說,公司年銷售額突破4億元,已有9個品種出口海外,培育出的水稻種子連續3屆獲全國金獎。
“未來,我們要繼續打造‘種子晶片’,為中國飯碗端得牢、百姓吃得好、農民富得快作出更大貢獻。”梅媚說。
來源 :中新網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