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一般來講,孩子到了5~6歲,就是進入k班的年齡了。
是不是孩子上過daycare,就可以很好地適應Kindergarten了呢?
真不一定,畢竟kindergarden不同於daycare,後者的主要任務大致是照顧孩子生活,但前者已經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開端了,可以稱為“學前班”。
全美幼兒教育協會認為,Kindergarden是我們教育體系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它可以支援孩子們實現一些社會情感目標,從而使他們在未來的學業中取得成功。

那麼,kindergarden到底是會教些什麼東西呢?
所謂的“社會情感目標”,又該怎樣理解?
先來看看定義吧:
K班的價值,在於幫助孩子搭建身體、社會和情感發展的基石、打好語言、識字、思維和認知技能的基礎。為了適應傳統教育體系的教育方式,幫孩子理解並初步把握各種課堂規則和習慣模式。
這更像是家庭和社會對K班的一個期望,為了符合這種期望,K班的
教授內容大致是如下這樣的
:
語言類技能
我們會期待孩子能夠透過學校學習,加強交流溝通的能力。
因此,K班學習的一個重要板塊就是識字、閱讀、寫作方面的技能。
孩子們會按《Common Core 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的指導要求:
— 學會小寫和大寫字母,還會被教導記住句子的首字母應當使用大寫字母;
— 句號、逗號、問號等符號怎樣使用;
— “s”和“es”的區別使用;
— “who”、“why”、“how”、“where”
等等。
準備上K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比較“會說話”的了,而K班學到的技能則致力於讓孩子更好地梳理自己的話語,交談、表達起來更流暢自如,同時初步擁有一些閱讀和寫作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做準備。
數學類技能
好的K班自然不能少了一些必要數學內容。既然都說了是為一年級做準備,總不能從K班帶著一張數學思維上的白卷進入新班級。當然,這個階段需要學的也真不多,不必到搶先學一年級內容的地步,主要目的就是幫孩子們理解數學概念,熟悉有關數學的學習。
具體來講,孩子們會學習數字的名稱、寫法,11~19按順序數數;還會學著數物體的數量,認識什麼樣子能夠被認作三角形,什麼是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等。稍微上點層次,他們還會按《共同核心州數學課程標準》來學習加法和減法的概念,理解“放一起並加起來”和“分開與取出來”的區別。


以上兩項應該可以看作比較顯性的技能學習,相較之下,社互動動、情感發展、身體成長包括思維認知等方面技能的培養,更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與孩子們之間的默契,包括班級的制度、規則設計與管理等。
01
身體成長類
到了K班,每個小朋友都要投入到運動中,包括戶外活動和集體操練等;老師不會鼓勵大家爭奪名次或者什麼,而是隻把注意力集中在鍛鍊身體和學習、熟悉運動這個生活習慣上。
除此之外,K班還會組織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用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包括拼圖、繪畫、做手工等活動。

社互動動類
可能有些上過daycare或preschool的孩子,不是第一次與一堆小朋友玩在一起。但由於在一起做的事情、學習的內容不同,孩子在k班的社互動動還是與之前有所不同。
孩子們會相互學習、交流合作,分享喜悅和小小的煩憂,並且在這些過程中交朋友,當然也免不了會起爭端,最後老師出面調解再握手言和……一切好像是自然發生的,但K班這個環境和老師的引導永遠在那裡。

情感發展類
這一類技能似乎是和社互動動類的技能緊密聯絡的,同樣的,它也依賴K班提供的環境和老師的引導。
一方面,孩子們會享受到一個較為寬鬆、自在的氛圍,從而被鼓勵勇敢地表達自我和情緒,包括索取自己需要的和給予自己關心的。
另一方面,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學會從幫助自己的角度出發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些情感表達的技能可以幫助孩子把情感從家庭延伸、擴展出去,找到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從而豐富自我,得到更多歸屬感。

思考認知類
孩子的每天是怎樣的?醒來,穿好衣服,刷牙洗臉,來到K班,然後做些什麼呢?每一天的生活,有哪些不同呢?每一天的自己,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和計劃呢?
這些都是思考認知類技能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能夠開始認識生活的結構和自己身處的環境,甚至對過往的生活產生新的看法,學會自己思考、提問、規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言聽計從。


為了幫助孩子在K班好好表現、好好享受,我們家長自然也是可以做點兒什麼的。
家長的參與是關鍵,在鼓勵孩子好奇、質疑和探索方面,父母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家長們可以著重注意哪些地方:
首先要明確我們的目的。任何需要思考的、認知的,培養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多工處理、組織計劃或分析能力的事情,都是我們可以著重去訓練孩子的。
這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執行功能發展。
先理解這些目的,再考慮怎麼在生活中幫助孩子,並在這些過程中培養日常技能。
比方說,讓孩子自己搭配一身衣服、聽完故事後對裡面的人物做出評價等等小活動,有很多我們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抓住的機會。
不管多忙,多花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但注意,不要是“哄孩子”式的聊天,而要是有意義的聊天——多向孩子解釋他們想知道的事,當然你也可以主動向他們聊聊你覺得可以讓他們瞭解的事。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向他們提供大量的詞彙,促進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鼓勵探索的核心內容,就是四個字:學在日常。
拿去雜貨店買東西舉例子,你可以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區分蔬菜之間的區別、談論農產品的顏色、詢問孩子最想吃哪個,其中哪個吃過哪個沒吃過,猜猜沒吃過的會不會合口味、蔬菜當季的價格,在其他時間的價格等等。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可以供孩子們學習的了,孩子們的興趣胃口真的大到難以想象!
在家裡可以做很多活動,只要你有時間,就帶孩子一起玩唄。
故事不一定在睡前讀,你可以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先給孩子讀故事,讀完後再教ta把故事畫出來,也是個很好的創意。
或者合理安排時間,先和孩子一起運動一會兒,出出汗,休息一下後再進行閱讀的活動。
總之,和孩子享受適當的家庭時光,總是不過時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k12/articles/what-do-kids-learn-in-kindergarten
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typical-kindergarten-curriculum-1449039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