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賽道,正在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
故事的引爆點,來自一家成立僅兩年半的明星公司——智元機器人。7 月 9 日,一則「買殼」公告震驚市場:智元關聯公司將斥資近 20 億元,控股 A 股上市公司上緯新材。
訊息一齣,資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狂熱。上緯新材股價連續 9 個「20cm」一字漲停,累計漲幅超 400%,市值從月初的 31 億元飆升至 162 億元。這場資本狂歡背後,是智元機器人超過 150 億元的驚人估值。
一個成立僅兩年半的創業公司,正以「抄近道」的方式,極速奔向 A 股。這不僅是智元自身的勝利,更像是一個訊號彈,徹底點燃了整個機器人賽道的上市熱潮。幾乎在同一時間,賽道另一位明星選手——宇樹科技,也正式開啟了上市輔導。
智元和宇樹的上市競速,只是機器人賽道資本狂熱的縮影。2025 年至今,機器人賽道已經融資 300 億元,超過去年同期 4 倍。
機器人,成了所有人「風口」。
01
半年 300 億,熱錢洶湧
如果說頭部公司的 IPO 衝刺是賽道的「面子」,那瘋狂的融資額就是賽道的「裡子」。2025 年的夏天,熱錢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湧向機器人初創公司:
-
7 月 7 日,星動紀元宣佈完成近 5 億元 A 輪融資;
-
7 月 8 日,雲深處、它石智航、小雨智造同日宣佈新融資,金額從 1 億元到 1.22 億美元不等;
-
7 月 9 日,星海圖宣佈接連完成兩輪超 1 億美元戰略融資;
-
7 月 21 日,千尋智慧、眾擎機器人、逐際動力三家公司同步官宣,融資總額超 16 億元。
這股投資熱潮的力度,在宏觀資料上體現得更為誇張。據統計,僅 2025 年前 7 個月,中國內地機器人行業的融資金額就已超過 300 億元,發生了 158 起投融資事件,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了 2024 年全年。對比 2024 年上半年約 75 億元的融資額,今年的增長率高達 400%。
從一線風投到產業資本,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於此。一個共識正在形成: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是下一個時代的風口。
而從投資方來看,紅杉、高瓴、原始碼等知名風投成為機器人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另一方面,騰訊、美團、小米等網際網路巨頭,同樣不想放過機器人這波風口,雖然各家公司對於機器人的戰略思考不同,但都同時打開了錢袋子,不想落後一步。
最新進入的是京東,7 月 21 日,千尋智慧、眾擎機器人、逐際動力三家公司公佈融資,投資方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京東,可見稍微落後一步的京東,現在正在奮起直追。
近兩年在機器人領域的主要投資方|資料來源:網路
02
成立 2 年半,就上市?
資本的簇擁下,機器人公司的成長週期被極限壓縮。
智元機器人成立於 2023 年 2 月,兩年半衝刺上市。而眾擎科技、星海圖、星動紀元等一眾新星,更是成立於 2023 年底。相比之下,成立於 2016 年的宇樹科技,在這個「後浪」奔湧的時代:
已經是機器人領域的「老公司」。
用網際網路的閃電戰思維,來打造需要深厚技術積累和漫長商業化驗證的具身智慧,真的可行嗎?上市,或許只是漫漫長征的第一步。狂歡之後,我們更需要冷靜地審視現實。
以知名機器人公司優必選為例,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2012 年成立的優必選可謂行業先驅。2023 年港股上市,目前市值約 340 億港幣。其 2024 年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 23.7% 至 13.05 億元,不過,公司目前依然處於虧損之中,好訊息是虧損收窄了。
跳出人形機器人,在倉儲和物流這個熱門機器人賽道,極智嘉,這家非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2015 年成立,今年 7 月成功登陸港股,市值約 190 億港元。其 2024 年營收超過 24 億元,規模可觀,但同樣未能擺脫虧損的局面。
持續虧損,是絕大多數機器人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共同難題。這也讓目前唯一可能實現盈利的 宇樹科技 顯得格外突出。
據其創始人透露,宇樹年營收已超 10 億元,今年利潤有望達到 1 到 2 億元。這份成績單,讓投資人給出了市銷率 50-100 倍,甚至千倍市盈率的樂觀預期。
宇樹的底氣,源於其在四足機器狗這一細分賽道的絕對統治力。資料顯示,2024 年宇樹機器狗銷量佔全球份額近 70%,其更前沿的人形機器人也已交付超 1500 臺,核心客戶是高校與科研機構。這揭示了一個樸素的商業邏輯:
找到一個能落地的場景,形成商業閉環,比宏大的敘事更重要。
毫無疑問,在 AI 大模型的賦能下,機器人賽道正迎來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資本的湧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技術的迭代和產業的成熟。
然而,智元、宇樹的扎堆上市,以及背後湧動的千億熱錢,也讓我們不得不警惕。從高估值到高利潤,從技術原型到可靠商品,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人形機器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