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給錢,還給訂單。
作者 I 周佳麗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沒有最火,只有更火。
投資界今日(7月21日)拿到三筆具身智慧融資:
千尋智慧完成近6億元PreA+輪融資;逐際動力同樣獲新一輪融資;眾擎機器人也宣佈近10億元Pre-A++輪和A1輪融資。當中浮現著一個共同的身影——京東。
悄然間,劉強東帶領著京東成為中國具身智慧賽道最活躍的捕手之一。
這段時間裡,具身智慧高潮不斷,一邊是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掀起上市熱潮,一邊是創業公司你追我趕的融資競賽。格局將定,時不我待,留給大家廝殺的時間不多了。
京東掃貨
剛剛領投三筆融資
具身智慧融資徹底殺瘋了。
首先是千尋智慧(Spirit AI),今天宣佈完成近6億元PreA+輪融資,由京東領投,中網投、浙江省科創母基金、華泰紫金、復星銳正等知名機構跟投。同時,Prosperity 7 Ventures(P7)、順為資本、華控基金、華髮集團、千乘資本、靖亞資本、弘暉基金等老股東紛紛超額追加投資。
公司身後是兩位大牛——創始人兼CEO韓峰濤是機器人行業老兵,他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後來到浙江大學攻讀神經網路方向的研究生,曾參與創辦珞石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高陽,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具身智慧領域泰斗Pieter Abbeel,專注於機器人跨模態互動研究。今年6月,千尋智慧正式釋出搭載自研VLA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機器人Moz1。

再看逐際動力LimX Dynamics,宣佈新一輪融資獲京東戰略領投。至此,逐際動力身後集結阿里巴巴集團、招商局創投、尚頎資本、蔚來資本、聯想創投、彼岸時代、納愛斯集團,綠洲資本、明勢創投、峰瑞資本、高捷資本、南山戰新投等。
公司坐落在深圳南山區,逐際動力創始人張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博士畢業於普渡大學。公司旗下雙足機器人TRON 1自去年10月釋出以來,客戶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智慧裝置企業和科技公司等,TRON 1雙輪足更以其極簡的形態和多地形移動能力,在巡檢、安防、配送等場景與開發者一起開展了規模化應用的探索。

距離逐際動力不遠的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曾創立小鵬旗下機器人團隊“鵬行智慧”的趙同陽在2023年10月創辦眾擎機器人,成立僅10個月就推出了第一款全開源全尺寸雙足機器人產品。
同樣在今天,眾擎機器人宣佈今年7月完成兩輪融資,其中Pre-A++輪由小鵬汽車作為基石出資人發起設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銀泰集團等產投,以及華控基金、達晨財智旗下國晨基金、黃浦江資本等財投參投。同時,中東資本、國香資本、弘暉基金、潯商創投、包河創投等老股東也參與了這兩輪的連續增資。

縱觀下來,今天三筆具身智慧融資都是京東領投,令人驚訝。
劉強東的決心
如此一幕,京東具身智慧版圖悄然浮現。
其實早在去年7月,京東就曾向橡鹿科技戰略投資了2億人民幣。這是一家生活服務機器人研發商,產品涵蓋酒店自助終端、配送服務機器人等品類,打造了鯨小住酒店自助終端、酒店配送機器人鯨小遠H2和H9等多款產品。
當中,智元機器人最為典型。今年5月,智元機器人透露完成新一輪融資,京東成為新晉股東之一。最近智元要約收購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有望成為京東投出的第一個機器人IPO。
此間,劉強東的親自行動正是京東戰略意志的集中體現。
猶記得今年3月,久未在公共場合露面的劉強東現身香港科技大學,參觀了該校講座教授賈佳亞團隊的多模態模型Mini-Gemini等人工智慧專案。另外,劉強東還參觀了鄭家純機器人實驗室和無人機的噪聲測試平臺等。
此前2024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京東執行長許冉曾表示考慮到京東的業務模式特點,京東在供應鏈方面會更加深入應用AI。例如,在物流方面,AI演算法在供應鏈管理和履約環節上可以提升需求和供給匹配的精準度,並且提升物流的自動化水平。
同時在核心零售場景中,京東透過AI重塑了搜尋和推薦體系,提高搜尋滿意度和流量分發效率;此外還推出AI導購助手、精研以及AI數字人,如在去年4月劉強東“採銷東哥AI數字人”在京東超市採銷直播間開啟自己的直播首秀。
“未來AGI(通用人工智慧)必須從數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伴隨具身智慧駛入深水區,京東正在搭建一個從底層硬體到場景落地的閉環生態。
今年7月,京東推出了面向機器人領域的“JoyInside平臺”,旨在構建人形機器人在零售、物流場景的落地生態,整合了京東大模型在客服、數字人、導購等場景多年沉澱的智慧互動經驗。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多家機器人廠商產品,如MagicDog Pro四足機器人、眾擎PM01等等。與此同時,京東還與地平線機器人、科沃斯、九號公司、新時達、埃夫特、上海鯨魚機器人等確立深度合作關係。
如此來看,京東此番出手並非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行為,而是在押注一個能重構其物流、零售等核心業務的未來產業,抓住下一時代的船票:具身智慧。
正如京東今日表示,目前公司高度重視包括具身智慧、大模型在內的技術熱點,未來將聚焦供應鏈場景,持續透過內部技術創新和外部投資等方式來構建技術創新生態。
廝殺背後
只有訂單,才能活下去
目之所及,中國具身智慧正迎來一場爆發。
7月份還沒結束,就已有一連串融資誕生:跨維智慧完成A1&A2輪數億元融資;幾乎同一時間,星海圖完成A4、A5兩輪超1億美元融資;它石智航也宣佈獲得1.22億美元天使+輪融資;星動紀元和雲深處科技也紛紛官宣,各自完成近5億元新一輪融資。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銀河通用完成新一輪超11億元融資,匯聚了寧德時代上市公司戰投、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科創、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紀源資本等機構,並獲得多家老股東追加投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目前為止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單筆最大融資。
風向標一幕也來了——稚暉君和王興興,這兩個具身領域的標誌性創始人,不約而同開始IPO征程。先是智元要約收購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一夜之間闖入科創板;緊隨其後,上週五證監會披露宇樹科技上市輔導備案報告,開始衝刺A股。
賽道空前激烈,大家都在比拼誰的“子彈”儲備更充足。然而現實挑戰也擺在眼前,大多數具身智慧企業都還處於早期階段,對於商業化也只稱得上是在摸索,尚未完全形成規模化落地。
亦有不少投資人表示,對具身智慧未來的估值承壓持謹慎態度,擔憂行業火爆過度推高估值,缺乏真實商業收入支撐。
正如大家普遍的共識,商業化是擺在具身智慧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我們看到,最近具身智慧融資裡面,諸如京東、美團這樣的產業資本比以往的財務投資機構更為積極。因為,他們不止帶來資金,還有訂單。
最近,訂單成為具身賽道的試金石。7月,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在中移(杭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專案中中標。其中,智元機器人中標訂單預算為7800萬元(含稅);宇樹科技中標訂單預算為4605萬元(含稅)。
而剛剛過去的週末,優必選宣佈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9051.15萬元機器人裝置採購專案,再次重新整理紀錄。
這裡終將會經歷一番殘酷洗牌。比拼到最後,往往會迴歸最樸素的商業本質——只有源源不斷拿到訂單的公司才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