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多了地鐵鹹豬手的例子,人們對性騷擾的受害者為女性已經見怪不怪。
但前幾天一位年輕小夥的遭遇,讓吃瓜群眾精神為之一振——
在耍榴氓這件事上,原來不分男女!
一篇名為《男生也要保護自己,戶外老女人很沒邊界感》的帖子,這個月在戶外互動群裡瘋傳,當事人兼受害者小夥,言辭激烈地描述了當天情形:
最近腦子抽了加了一箇中老年離異戶外群,跟著徒步爬山。
本來挺高興,結果這個50多歲的老女人借我往上爬的機會,摸我兩下pg!
“剛開始是推,然後很快速地掐了一下。”

老阿姨的出手,導致小夥子本來愉快的登山之旅非常憋屈。
活動結束後,小夥子越想越氣,在成員接近500人的微信群裡,勇敢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本來以為大家會集體聲討老阿姨的不當舉動,誰知,小夥子反而遭到另外幾個50多歲的老女人的攻擊。


言語之間,他們的潛臺詞是:小男人的臀可以隨便被老女人摸。

最後,小夥只能把這段經歷發在網上,呼籲大家:戶外徒步需謹慎。
“這年頭男人也得時刻防著性騷擾,遠離單身中老年大媽!”

然而,網友裡面也有質疑他小題大做的,甚至還丟擲“受害者有罪論”,質問他為什麼一個年輕人要加入“大齡離異單身群”。

小夥子想必也是很委屈,我奔著登山愛好這個標籤去的,誰能料到隊伍裡有壞人啊?
還有人幸災樂禍地表示:“誰讓你自動送上門”,屬實是一箭雙鵰,既罵了老阿姨,又辱了小夥子。

最離譜的,是有人用“推你屁股是把你當小孩子逗”這樣的說辭,為老阿姨開脫。
並且,一邊承認是“她行為不禮貌”,一邊又指責小夥子“思想有點那個”。

這把我一個看客都整破防了,這都什麼前言不搭後語毫無原則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啊。
這段話,像極了長輩訓誡晚輩時嘴裡的那套“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你好”,充滿自作多情的自我感動。
設身處地想一下,你被一個老年異性在身後用力捏了屁股,你會作何感想?
再者說了,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用得著上了年紀的大媽來推屁股助力嗎?

雖然看上去,這位大媽確實有把子力氣,但人家小夥子又不是爬不上去,又沒有發出求助訊號,你為什麼要伸手觸碰人家的敏感部位?
就像這位明白的網友留言:

即便是出於無心,這樣對一個陌生異性有失分寸,毫無邊界感的舉動,殺傷力足以媲美一頓蒼蠅放題。

同樣被噁心到的,還有一位已婚的女子——
“我也是談了戀愛之後才知道有一種微妙神奇的關係叫做‘他的女同學’”。

女子晚上拿老公手機收個驗證碼,結果看到他微信對話方塊裡的這對話。
女子老公問:“你對我們夫妻的事怎麼這麼好奇?”
女同學回:“我記得你是雙子座,沒記錯吧?”
“想到了就問問唄”;
“我不瞭解你老婆,怎麼幫你分析她呢?”
“女人更瞭解女人。”

說實話,看到這裡,三觀還在的人已經感到渾身不舒服了。
人家夫妻之間的事情,輪得到你一個第三者評頭論足嗎,還在人家老公面前自封“軍師”。
好在,女子的老公是有數的,他回了一條省略號,表示自己的無語,又怕這位女同學看不懂,於是追加一句“用不著你操這心哈”。
明明白白,把女同學即將越界的腿,推了出去。

更炸裂的是,女子老公在朋友圈曬合照的時候,這位女同學居然還在下面留言“你老婆是不是整過容”、“她什麼工作”云云。
以上操作讓女子當場氣炸,生了整晚的氣。
放在任何人身上,碰到這種愛冒犯他人邊界的“男女同學”,心裡都會很不舒服。
有網友回覆:“現在有的人會用所謂的自來熟掩飾自己的沒有邊界和分寸,讓人非常不舒服。”

最可怕的,是別有用心的人,拿越界的話題不斷試探你的底線,意圖不軌。

楊絳先生曾經對男女關係有過一段深刻的剖析:
“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女人,她是一個男人的臉面;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男人,因為他是一個女人的餘生。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噓寒問暖;不是你的男人,不要情意纏綿。
這是為人之基本,男女之底線。”



心存邊界感,是成年人世界裡,最基本的一條教養。

沒有邊界感的生活會很糟糕:
家庭裡東西隨便翻,房間隨便進;

愛情裡和異性曖昧不清,對愛人不尊重、不負責;
友情裡逼你做不願做的事、講不願說的話;
職場裡恃強凌弱、咄咄逼人、打探隱私;
……


叔本華曾經說過,人生就像寒冬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就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覺得寒冷。

擁有邊界感的人,有禮貌,有教養,懂得尊重,不佔人便宜,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讓你感到舒適。
而分寸感缺失的人,最終會被他人逐漸遠離,直至拋棄。

三毛說過這麼一句話:“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人與人之間關係再好,也要把握好尺度。
在職場上,邊界感的建立就是對同事、前輩和領導一視同仁,該合作時積極溝通,但不會唯命是從,有自己的分寸;
在家庭中,邊界感指的是不干涉別人,不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對方進行說教,適當地關心,而不是越俎代庖的蠻幹;

朋友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以幫助,但點到為止;
男女朋友之間更是要分清邊界,不越雷池。
“沒有邊界感的人,就是一塊殖民地”。
人人都可以上來啐上一口,踏上兩腳。

建立邊界感要做到這四點:
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
遇事,先考慮“我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開不開心”。

注意!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一個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有積極的態度向世界傳達愛意,也就是所謂的“只有懂得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和任何人相處,無論是對父母、朋友、還是伴侶乃至陌生人,都要心懷敬畏,把握分寸。
梁實秋在《談友誼》裡寫過的一句話: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與人相處,關係太遠,容易生疏;關係太近,容易生厭。
當你能做到毫不猶豫地拒絕別人卻不心生內疚的時候,當你分清主體和客體,自我和他人的時候,那將是你快意人生的起點。
推薦閱讀
公號合作聯絡QQ:3131239563、微信:hqm111229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