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倫多地區(GTA)正在經歷一場令人擔憂的“中產大逃亡”。
最新資料顯示,過去一年超過8萬人攜家帶口逃離GTA,而他們帶走的不僅是育兒玩具和搬家紙箱,更是這座城市的未來競爭力。
一年8萬人集體出走
多倫多年輕家庭紛紛逃離
Meghan Bennett和丈夫Yonge Au在兒子出生後,決定離開多倫多。
儘管他們在多倫多Cabbagetown社群住著一套價格合理、租金受控的兩居室公寓,但空間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38歲的母親Bennett說:“我65%的時間都在家辦公,所以兒子的房間同時也是我的辦公室,但我們知道,隨著孩子長大,我們遲早得換個更大的地方。可如今在多倫多買房根本不現實。”

圖源:Toronto Sun

雖然這對夫婦因低租金得以攢下一筆首付款,但遠不足以在大多倫多地區(GTA)買房。根據多倫多地產局(TREB)的資料,截至2025年2月,GTA地區獨立屋的均價為1,445,879加元。
於是,去年9月,這對夫婦在倫敦(London)郊外的St. Thomas買下了一套獨立屋,帶著3歲的孩子在安省西南部的這座小鎮開啟了新的生活。
他們不是個例。
和他們有著相似選擇的,還有早在6年前就“出逃”的Brendan McElroy與伴侶Polina Frenkel。他們從多倫多搬到Tillsonburg小鎮,以25萬加元購入一套兩居室獨立屋,並已擴建出第三間臥室,容納兩個年幼孩子。
“我們知道我們未來要組建一個家庭,而住在多倫多的公寓是不可行的,”McElroy說。
還有一些人直接搬離安省,選擇阿爾伯塔省和大西洋省份。
根據渥太華大學智庫Missing Middle Initiative釋出的一份新報告顯示,這兩對夫婦的選擇和經歷在年輕家庭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種趨勢正對GTA的經濟構成潛在威脅。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中,從GTA遷出到加拿大其他地區的人數比從其他地區遷入該地區的人數多出大約8萬人。年輕家庭是人口外流的主力軍,25至34歲之間的人群和5歲以下的兒童佔比較大。
這一趨勢始於2015年並正在加速發展。10年前,每年的淨流失人口只有20,000人。
這種人口外流並不意味著GTA面臨人口減少的風險,該地區依然憑藉出生率和移民維持人口增長。但危機在於: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留下的人,要麼是買得起百萬住宅的富人,要麼是根本搬不起家的窮人。
缺乏可負擔、適合家庭的住房
每年1.5萬套缺口
建築業和土地開發協會(BILD)高階副總裁Justin Sherwood表示:“我們確實看到大量年輕家庭持續離開GTA,這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Sherwood指出,這意味著技能型勞動力的流失,以及處於收入和納稅黃金期的人口外流。
根據人口增長預測,GTA每年需要建造約3萬套“接地型住房”,以滿足年輕家庭需求。Missing Middle Initiative報告總監Mike Moffatt將這類住宅定義為“至少擁有3間臥室,並且可以讓家長從窗戶看到孩子在院子裡玩耍的房子”。這類住宅包括獨立屋、聯排屋、多層住宅和多戶住宅。
此外,GTA每年還需新增2萬套公寓單元,Moffatt表示“這只是為了確保不讓問題繼續惡化”。
近年來,GTA的公寓建設已經超過了這一目標。然而,自2004年以來從未達成在一年內建出3萬套“接地型住房”的目標,過去10年甚至每年都未突破1.5萬套。
Moffatt認為,市政層面必須做出多項改革,首先是放寬分割槽規則,允許更溫和的密度,例如小型公寓。
“這可能是第一優先事項,”Moffatt 說。“其次是開發費用和其他市政收費,還包括審批延遲等問題。”根據BILD最近一份報告,2023年在GTA建一套新獨立屋,平均開發費用高達101,190加元。
土地供應短缺也是一大障礙。
“很多市政區域受限於現有邊界,”安省住宅建商協會(OHBA)政策副總裁Kirstin Jensen表示。“必須有足夠可用土地——這是最基本的問題。”

圖源:51記者拍攝
中產買房的數學死局:
年收入$13.3萬買不起房
多倫多金融科技專家@EricDLombardi算的一筆賬引發全網共鳴:
-
多倫多一個有子女家庭的收入中位數收入約為13.3萬加元。 -
按照35%的償債比率計算,他們每月最多能負擔3,800加元的住房開支。扣除合理開支後,其月供應該控制在3,200加元以內。 -
根據當前利率水平,這意味著他們所能承擔的貸款額度在50萬至60萬加元之間,理論可負擔房價為65萬至75萬加元。 -
但現實是,在多倫多建造一套新的家庭住房(例如1,200至2,000平方英尺的平層或聯排別墅),僅稅費成本就超過25萬加元,最終售價往往高達120萬至150萬加元。
Lombardi憤怒地寫道:“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省級和市政的官員們竟然沉浸在幻想中——當新建住房僅‘稅費’就吞噬一個普通家庭貸款能力的一半時,他們仍堅稱這不會影響住房可負擔性。”
“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政客,無論左派還是右派,幾乎都公開敵視他們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儘管他們口口聲聲承諾要讓“中產階級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實際作為卻恰恰相反。這幾乎每天都令我憤怒。我們正被幻想所統治,而不是現實。這種荒謬的放縱早該終結了。”

圖源:X
“這就是問題所在,很多政策都已‘讓富人(開發商)買單’為賣點,但實際上卻壓垮了中產階級。”

“1998年,我在奧克維爾以18.2萬的價格購買了一套漂亮的半獨立屋,當時我的年薪為5萬。如今,同樣的房子房價為110萬,而我的年薪為13萬。”

“多倫多市議員剛剛給自己加薪25%。有哪個中產階級工人還記得他們上一次加薪這麼多是什麼時候?他們一邊給自己加薪,一邊卻跟老百姓哭窮。加拿大完蛋了。”

“去年,多倫多地區食品銀行的使用量從200多萬增至300多萬個家庭,其中包括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

貿易戰下的“減稅”謊言
中產處境雪上加霜
眼下正值聯邦選舉期,各大政黨紛紛承諾“給中產減稅”。然而,前加拿大央行行長David Dodge卻表示,隨著貿易戰爆發,中產階級的減稅承諾幾乎只是“鏡花水月”,不切實際。
Dodge指出,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局勢將給廣大中產階級帶來“短期陣痛”,財政政策必須重新聚焦於儲蓄與投資。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我們還想恢復經濟增長,那就必須承受一段短期的痛苦,這意味著消費要減少。”
Dodge進一步指出,他認為目前任何聲稱要為中產階級減稅的政客,都是在誤導加拿大公眾。
他說:“我認為政客們在這方面完全不誠實,給了加拿大人錯誤的期待。”


圖源:Ashley Fraser/Postmedia

Dodge指出,面對關稅戰,政各級政府將不得不重新調整財政重點,不僅要削減開支、鼓勵儲蓄,還必須認真考慮針對投資與資本風險承擔者的減稅政策,以增強加拿大經濟的韌性與未來增長能力。
他說:“任何一個政府在此時承諾要為中產階級大幅減稅、提高福利、提供更好公共服務,都不現實。”
根據2023-2024財年聯邦政府的資料,加拿大在該年度錄得619億加元的財政赤字,遠超政府設定的401億加元財政紀律上限。根據秋季經濟報告,這一赤字預計將在2024-2025財年下降至483億加元,並在2025-2026財年降至422億加元。
“我們現在是在執行結構性赤字,這使得我們的財政狀況遠不如應有水平。”Dodge警告。
根據加拿大最新《公共賬目》資料,聯邦政府在2024年的總收入為4,595億加元。其中:
-
個人所得稅佔比最高,達47.4%;
-
公司所得稅排第二,佔17.9%;
-
商品與服務稅(GST)排第三,佔11.2%。
支出方面:
-
政府部門、機構及國有企業支出居首,佔26.9%;
-
向個人的福利支付(包括老年金、就業保險、兒童福利等)佔23.1%;
-
向其他政府層級的福利支付(包括聯邦醫療轉移、均衡撥款、托育計劃等)佔19.2%。
加拿大央行預計,若與美國的關稅戰持續一年:
-
企業投資將下降12%;
-
出口將下降8.5%;
-
兩年內整體經濟增長將減少3%。
“加拿大將不再自動享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紅利,也不再能依靠北美統一市場最大化經濟潛能。”Dodge表示,“這就是加拿大的現狀,我們必須坦誠面對。”
當嬰兒的啼哭消失在搬家的卡車轟鳴中,當年輕夫婦的納稅申報表變更了省份,多倫多正在失去的不僅是人口統計數字,而是一座城市最珍貴的"中間力量"。
沒有中產託底的城市繁榮,究竟還能撐多久?
來源連結:
https://torontosun.com/life/homes/moving-away-and-not-coming-back
https://www.msn.com/en-ca/money/topstories/middle-class-tax-cuts-a-pipe-dream-as-trade-war-erupts-david-dodge-says/ar-AA1AdGG2
轉載自:加國無憂
微信ID:www51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