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董子博
編輯 | 林覺民
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有關AR技術的內容釋出抓住了大量雲宇宙關注者的眼球。
儘管沒有過多明說AR技術與元宇宙的直接關係,但其透過更新AR工具所能夠達成的大量成果,對於元宇宙場景的落地都至關重要。
一言以蔽之,“真實性”是這次大會上谷歌對AR內容最大的期許。
而據雷鋒網觀察,“真實性”則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AR需要足以讓使用者對其“信以為真”。這需要AR影像與內容足夠符合現實物理世界的邏輯,在產品層面上不能讓使用者產生“違和感”。
利用其自研的“AR Core”增強現實平臺等技術,開發者今天已經可以實現較高精度的光估測、運動追蹤、環境理解等效果,降低AR影像對裝置效能的負擔,“多快好省”地實現虛擬物體完美“嵌入”現實世界。
深度識別和空間識別一直是AR行業科研的難題之一,也是AR廠商亮風臺聯創唐榮興口中的“基本功”。“AR Core”搭載的Depth API能夠使AR影像能夠與現實世界完成碰撞與物體表面的互動,落下的AR“雪花”將能夠堆積在客廳沙發不同的平面上,遊動的AR海龜可以自動繞開桌椅等障礙,AR小貓可以躲在墊子後面與人“捉迷藏”……這一切都讓AR內容能夠與真實世界的物體同樣,而不只是手機螢幕上的一張貼圖。
在數字孿生層面,本屆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也公佈了Raw Depth API,能夠實現超精度的幾何資訊捕捉和呈現。在現有最佳水平的3D感知與處理的幫助下,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實物的高精度測量、孿生與虛
另一方面,AR要能夠在使用者的“真實生活”中發揮更多作用。這則需要AR內容能夠在應用場景上進一步拓展,在使用者層面上滿足使用者的多種需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未來的“Lifesytle”
在“AR Core”平臺的賦能下,使用者能在家居、購物、旅遊等方面享受到AR生活方式的便利,讓虛擬輔助現實生活,進而與現實生活“水乳交融”。使用者能夠利用AR來在家中預覽家裝效果、在家中放置藝術品、甚至利用非同步互動功能在現實世界設定“雲錨點”,留下虛擬痕跡。
谷歌要實現的,其實就是我們對元宇宙的設想。國內AR廠商亮風臺的聯創唐榮興就對雷鋒網提到過,他們心中的“元宇宙”,就是一個端到端的AR平臺,一個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連通的“賽博物理空間”。
然而即使談及元宇宙,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企業也有不同的專攻方向。歐科雲鏈的高階研究員孫宇林就對 雷鋒網 說,元宇宙可以被化為三個層次:“入口層”、“技術層”和“底層科學”。
“入口層”,指元宇宙的入口,比如遊戲、社交媒體等表層內容。關注元宇宙的入口層大多是軟體開發商,它們更關注使用者在元宇宙中的體驗、關注市場與商業模式。
“技術層”,則指支撐元宇宙執行的軟硬體技術。不同於入口層,關注技術層的人更注重對元宇宙功能的提升,在功能實現層面著墨更多。它們大多以科技公司為主,在AI、XR、NFT等多個領域均有分佈。
而“底層科學”,則代表了支撐技術層的基礎科學。底層科學的研究者多集中於硬核科研領域,在數學、計算機、腦科學等學科發光發熱。
隨著元宇宙競爭的進一步加深,入口層的競爭正逐漸擁擠。而在元宇宙概念還尚且模糊、市場也尚未成熟的今天,“元宇宙”產品的賽道也產生了不少亂象。
在擁擠的賽道上,技術層研發則成為了像谷歌、Meta這樣大型公司“超維打擊”的方式。利用雄厚的資本和優質的科研資源,大公司便可以在技術層率先建立軟硬體技術壁壘,以便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更多的優勢。雷鋒網
相比在軟體和平臺上更勝一籌的谷歌,新近更名的Meta在硬體技術上優勢更足。在XR裝置上,Oculus仍然是市場上的頂流;近期又有訊息,Meta正在研究能夠模擬觸覺的穿戴裝置,以便在元宇宙的多模態體驗上搶先一步。
12月9日-11日,雷峰網將主辦第六屆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大會中,我們會舉辦“下一代網際網路——元宇宙技術高峰論壇”,邀請知名UGC遊戲平臺、VR/AR/MR廠商、社交公司、NFT資深人士、人工智慧企業等多個行業的從業者,向觀眾清晰展示元宇宙的未來。
推薦閱讀
道的投資人:做局失利、破局無力

關鍵詞
裝置
元宇宙
使用者
技術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