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營養工廠朱蕭木:營養品講究“牌子”,沒有意義|觀潮星探

一個人人都知道的賽道和一個人人都不知道的價格,這事兒能成。
作者 | 辛夷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老羅(羅永浩)身邊的男人”,一直是朱蕭木身上最醒目的人物標籤。和羅永浩一樣,朱蕭木也是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從錘子手機到交個朋友到Flow電子煙到減齡咖啡,談不上每次都成功,但都做到了引人注目。
12月7日,現身2024消費產業獨角獸峰會的朱蕭木帶來了他的新專案:營養工廠。
營養工廠,專注提供高性價比保健品。簡單來說,三位數起步上不封頂的品牌保健品,在營養工廠這裡只賣兩位數。按照朱蕭木的說法,無論是95塊的NMN還是69塊的95%純度魚油,和大牌沒有任何區別。
為了突出低價,很多人把營養工廠稱作“保健品界的拼多多”,即便不夠準確,但也足以表述這種模式的顛覆性。“顛覆性”這個詞,似乎也很久沒在商業領域出現了,尤其是消費品領域。
場外的媒體交流環節,朱蕭木圍繞營養工廠的顛覆性做了更多解釋,其中包含了他對創業、商業、機會、趨勢的理解,也包括他與交個朋友以及老羅之間的互動。
很多洞察談不上宏大或深刻,但貴在自洽且生動。
以下是交流實錄(有刪減):
便宜的最後一定會打敗貴的
質量好的最後一定會打敗質量差的
Q1:為什麼入局保健品賽道?
朱蕭木:關於這個點我從內在和外在都說一下。
內在就是我本身是個消費者,我崇拜的喬布斯、馬斯克,都在幹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就是從錘子時期開始吃補劑的。另外就是我特別早接觸了創投圈,這一幫比較頂峰的人都吃,吃完以後有精神,會睡得好。這裡面不排除有安慰劑效應,很多東西都有15%的安慰劑效應,但這也很重要。加上很多論文證明是OK的,使用者體驗是OK的,這就是OK的
外在就是我在“交個朋友”的時候,發現保健品賣的很穩,利潤又很高,代表這件事裡有機會,也就是我可以用省利潤來換轉化率
這就像雷軍當年做手機,消滅了山寨手機這個行業,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這裡面的利潤。現在還有什麼行業有這樣的機會嗎?現在衣服賣9塊9都算貴了,中國的供應鏈就是這麼牛。保健品可能是最後的,唯一的一片“淨土”
Q2:營養工廠的利潤有多低?具體怎麼做到的?
朱蕭木:以前保健品的加價邏輯非常誇張,有時候一模一樣的產品,3萬塊照樣賣的好,於是後來者也定這麼高,想著自己也行。為什麼?因為太多有錢人了。這個太荒謬了,中國大部分行業早就衝過這個荒謬的階段了。
現在很多消費者自己想抗衰,但因為太貴就只能偷偷摸摸買,也不敢跟爸媽說,跟另一半說。現在我們把價格打下來了,全家都能買得起。比如說魚油,其實它的純度差距特別大,30%-95%的都有,我們就做95%以上,有IFOS認證的魚油。有些品牌賣三四百,我們就(在成本上)加價10塊錢,賣69元。
講到這裡很多人的信仰崩塌了,但其實營養品的成本就是極低。中國的生產量大了以後,你都不能理解它的成本能攤到多低,物流走慢一點能省多少錢,基本就和不要錢似的。
Q3:別人都在賣高價,也活得很舒服,為什麼不“隨波逐流”一些?
朱蕭木:剛開始做品牌的人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總覺得不賺白不賺。比如漲價10塊,或者透過活動先漲50再降下來,使用者也看不出來是吧?但我們不搞這些,連雙十一都不參加,因為我們天天“雙十一”。所有的東西加10塊就完了。
如果哪天工廠給我漲價,不好意思,我也給你漲。如果哪天工廠給我降價,我也降價。我就是這個標價的體系,我尊重這個體系。
我最看不起很多電商主播,說我不賺錢。我就賺錢,但我說清楚,就賺10塊。大家對比完就知道人家是賺5倍的錢,我是加10塊,這是很透明的一種打法,這樣才能惠及更多人。
Q4:是否擔心太低的價格會失去一些使用者的信任?
朱蕭木:說實話沒有太好的辦法,永遠有人覺得低價扯淡,不可能吃兩天就覺得踏實。只能說做好自己,產品要過硬。
營養品行業本身有成熟的生產商,只要和它們合作,就能擁有和大牌一樣的原料、成分比例和工藝。換句話說,這個行業的產品已經非常標準,甚至不存在口感、顏值的明顯差異。營養品並不是多花裡胡哨的東西,核心賣的還是成分。
出品之後,除了工廠合作第三方出具檢驗報告,我們還會另外找機構再做驗證。我們篤信科學家的路線,也更注重突出科研成果。好在很多使用者體驗後會自發傳播,這是以前的營銷打法不具備的。
原來是大家喜歡宣稱一個東西死貴,然後強洗腦,迫使使用者衝動下單。但我們反過來,說產品賊便宜。這就有點步步為營的感覺:本來就有信任基礎的,看這個價格就直接買;本來不信的只要買一次,建立起信任就很難打破。
我現在跟很多人說的一句話叫“你別怕”,給大家灌輸營養品真就這價錢,因為營養品就是沒有差異化。不像飛天茅臺,它和其他的醬酒就是不一樣;也不像奢侈品,品牌都得上百年,要一直觸達,以至於便宜了你還覺得心慌。營養品什麼都一樣,就只有價格不一樣,在這裡講“牌子”沒有意義。
Q5:是否擔心特立獨行搞低價,會被其他品牌針對?
朱蕭木:近一兩年不會。目前保健品廠商之間還比較和平,大家都有一畝三分地,自己的使用者也不太看別的東西,所以短期我不覺得我們對其他廠商有根基上的衝擊。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模仿我的人多了。但我也非常高風亮節的說一句,最後成功的不一定是我。但因為我開啟了把保健品價格打下來的浪潮,我覺得我幹了一件好事,可以瞑目了。最後誰成都行,或者大家都成,這就是一個行業到了時候了。
大家總不理解,覺得品牌價值不行才便宜,而我覺得價格好了才有品牌。
你覺得蜜雪冰城、拼多多、特步、SHEIN沒有品牌嗎?SHEIN,19塊9七件連衣裙,乾的全世界屁滾尿流,我覺得這件事特牛。王興那幾句話說的特好,便宜的最後一定會打敗貴的,質量好的最後一定會打敗質量差的,這是一個真理。
你只要持續給使用者提供好的產品和好的價格,就是給使用者提供好的價值,最後一定會得到好的回饋。

發個朋友圈一試
就跑出來了
Q6:營養工廠最開始是怎麼啟動的?
朱蕭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朋友圈,說大家都知道這產品外面賣2000元,我第一次準備賣79元。我說我找到廠商了,和兩千多的產品一樣的原料,但廠商不零賣,我需要拿一萬瓶,你們誰來?
然後朋友圈底下開始接龍,我就開始建群,當天就賣完了。後來我們同事提醒我不能這麼幹,因為好多大哥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照顧我,一買就是100瓶。然後我們就給他們退了單,又定了規矩,一人只能買4瓶,一次一次買,最後還是完成了。
當時那都不叫產品,就是眾籌,但成了。後來又試了別的品,也行。我說那什麼也別說了,就直接搞個小程式開幹了。
Q7:現在賣了多少了?
朱蕭木:我們賣的也還不錯。從四月份開始,每週上一個新品,到現在30多個sku,賣出去十多萬瓶了。使用者生命週期也很長。
Q8:復購怎麼樣?
朱蕭木:我們賣的時間不夠久,目前還不能算單品復購,因為很多人一買就是4個月的,現在還沒吃完。但我們會看連帶復購率,每個人只要買了一個產品,就會手癢上去刷。
而且因為我們使用者特別願意分享,當你看到這些資料出現的時候,裂變出現的時候,你會認為這玩意兒有戲。
Q9:即便是低價也需要營銷,營養工廠怎麼找更有價效比的渠道?
朱蕭木:過去我自己掌握的渠道比較多,像大的直播通路我們也做,但其實很多渠道的紅利已經沒有了。比如現在的抖音,不投放就是沒流量,一分錢一分貨的交易不叫紅利。包括小紅書也是,一個東西成熟即非紅利,不成熟才是
現在的紅利是播客,盤子非常小,品牌方根本看不上,但這就是紅利。我自己就做播客,邏輯特別簡單:
第一,播客人群和產品客戶的重合度很高,比如老師、一線白領,都不是特年輕的人,怎麼也得25歲以上。第二,很多人都在通勤、坐飛機的時候聽,一個小時起的播客完播率能到50%-70%,這粘性瘋了,小紅書、抖音的完播率才多少?很低。
這就相當於你做一個商業性的播客內容,直接用一個小時的廣告連續觸達使用者300次,因為他們就一直聽,就跟你被關到電梯裡看分眾廣告一樣,你被“困住”一個小時,你一輩子也不會忘那個廣告是什麼。而且很多播客5000個人關注,能產生3萬個收聽,基本就是一個小時廣告被聽三遍,這太嚇人了。
當然現在合作播客的鏈路不太順,基礎設施不太好,至少現在你還要一個個主播去聊,他們的產出也極慢,不像抖音這種工業化海量飽和性輸出的平臺,恨不得第一天談第二天就發,還能再搞出來2000條切片。但這才是紅利的表現。
播客受眾對主播的信任感極強、完播率極高,而且便宜。而且現在脫口秀這一波起來以後,好多專幹脫口秀的人也開始做播客。
說回我們產品,大陣地肯定還在抖音小紅書,但播客可能是一支奇兵
Q10:營養工廠是怎麼做播客的?轉化怎麼樣?
朱蕭木:我自己做播客就是純廣告。然後我們找了很多播客做口播合作,也找了很多大播客去串臺,大家也都很願意,因為你這個東西(營養工廠)本來就有點意思。
串臺可能是播客獨有的一種打法。抖音也有合拍,但抖音一般都是以一個大主播為主,使用者也很容易固化在資訊繭房裡。但播客一般都是兩三個人互相聊,串臺的好處就是能帶動很多不同圈層的人。比如很多播客喜歡講故事,驚悚的、懸疑的、法律的,巨多人愛聽。我可以講我的創業故事,吸引很多聽故事的人,他們在抖音不可能刷到我,我花再多錢他都刷不到,因為標籤跟我就有區隔。
現在播客的使用者畫像也很清晰,後臺都能看到,我要合作的播客客群要能(和我的賬號)岔開的、量稍微大一點的、ROI肯定是大於1了。
Q11:未來羅永浩會上你的播客嗎?
朱蕭木:首先他知道我在做這件事,他說創業肯定是好的,不下牌桌,大家一起弄。第二我肯定希望他來我的播客,但我並沒有什麼很自私的想法。我是老羅的常年粉絲,他其實特適合播客,比起影片直播,播客的消耗也不太大,很輕鬆。
只不過他現在太忙了,新產品要出了,他最近要打磨好。這次要面向全球,很猛,非常值得期待。
Q12:其他渠道具體是怎麼投放的?
朱蕭木:我們一開始控制的量會很少,就在私域裡先從一幫相信我的人開始做,收集他們的反饋,然後再改善。因為一旦進了公域,人一多就很難把控了。
至於抖音怎麼進,也很簡單。第一,我不太可能找大達人了,要找也是先找朋友,然後就是強自播,原因就是我沒利潤。大部分公司做一個產品都是70%的利潤,40%投入,30%給別人,自己就是活著而已,加上員工的錢,成本也沒了,很多公司能這樣就不錯了。
我見過一些保健品品牌至少給主播30%,有的直接甩給主播90%,貴就亂搞,現在快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層層分銷大規模投放的打法不行了。

一個人人都知道的賽道
和一個人人都不知道的價格
這事兒能成
Q13:做了營養工廠後,怎麼在主播和品牌創始人的身份之間分配精力?
朱蕭木:很難說分配精力,因為這兩件事很多時候是一件事。我跟教授合作也好,在“交個朋友”也好,我都在賣我的東西。你可以認為我賣別的東西是為了賣我這個東西而產生的一種交換。
做銷售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點,就是你永遠在第一線和消費者交流。主播其實就是擺攤兒的,可能有一個人看,可能有十個,可能有一萬個。你永遠知道這幫人的體感是什麼,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這就是我作為一個主播從這幫人身上學來的。
我們都看大屏上的資料,價格稍微動一點兒,速度動好多倍。這個東西就告訴我,別整什麼花活了,沒用,套路有啥意義?我們的直播間價格是別人的1/3,然後你們自己下單吧,主播玩會兒手機,這就是我看到的本質。
我現在就看重兩個東西,要麼就是一個標準化的成熟行業,你捲到死價格特好;要麼就是創新。
Q14:為什麼沒有選創新?
朱蕭木:創新是不是有點太難了?非常難,我也創不起。
減齡咖啡就是我創的,東西賊好,去年年貨節上萬的場,場場線上人數幾萬,但賣的一般,這就讓我心灰意冷。這個東西你不投個一兩個億出來砸,砸的出來嗎?真投了也是一半一半的事兒,甚至更未知。所以那就算了吧,還不如搞一個人人都知道的賽道,砍到一個人人都不知道的價格,那這事兒容易成。
就是快,就是搬運,不用教育,教育太難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這個保健品賣的好了以後,那個咖啡就在小程式裡走的比以前快好多了。這是什麼概念呢?一個公司是不是可以打一個組合拳呢?這就是福利品的打法。本來賣貴的,大家都走了;突然來一個9塊9塊包郵,大家又不走了;然後你再接著賣一個貴的,別人會覺得這個直播間的東西是不是價效比都挺高的,那我是不是就可以看看貴的那個?
Q15:這是你從直播裡學來的。
朱蕭木:對,其實直播還是很厲害的。我覺得直播一直在鍛鍊我的某些能力,開拓很多眼界,保持跟一線消費者的聯絡。
而且在直播的時候,你會跟一個龐大的團隊充分交鋒,你有機會一直溝通。不只是溝通一兩次,這是一個共同經營的機會,你會藉助團隊看到整個市場,包括海外市場,我是很需要這些輸入的,每週都輸入,這個太好了。而且他們都是真正在一線幹活的,體感特別強,就直接告訴我賣什麼,什麼時候賣,為什麼賣,還有什麼新打法,這些都可以為我所用。
最後就是我可以在直播裡賣產品,這個很重要。
Q16:都說抖音很難再出頭部主播了,這對交個朋友來說是好事嗎?
朱蕭木:肯定是好事。
抖音的競爭太激烈,今天帶貨榜的前十名和第二天的一個重合的都沒有,每天都在變。但交個朋友不是看某一個節點的,它走的是一條很長線的很穩的路線,我們看全年。有些MCN喜歡砸錢,但有些東西一旦拉長,用金條堆都是堆不出來的。而且平臺裡很多人會鋌而走險,所以還是要看誰穩,能在這麼波瀾壯闊的平臺上走穩不容易。
另外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今年雙十一在淘寶做的很好,淘寶又是另一種打法,你必須有足夠的使用者群,你才能賣得好,它更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像抖音一場直播就能造神,所以淘寶每年雙十一、618你都能猜出來前幾名是誰。
我們今年在整個淘寶直播裡又進了一名,從第七到第六了,很了不起。而且這個排位是極準的,特別清晰的。

目標是成熟以後才做的事情
創業階段不要給自己設限
Q17:你覺得直播電商出海現在有哪些優勢和困難?
朱蕭木:首先我覺得直播電商出海是必然的,非常牛的是這個東西是海外沒有的。不管哪裡的人,人性都是比較一致的,但凡你是個人,但凡你要買東西,就還是想買便宜的。現在美國主流人群可能還不太習慣買便宜的,但美國的第二大人群,西語人群,就認9塊9。所以我堅決看好電商出海。
只不過不同的地方會有快慢的區別。東南亞就快,那裡的電商基礎設施是中國人建的,歐美還不太行,文化也確實不一樣。
歐美市場還遇到很多問題。第一,歐美TikTok的使用者年齡偏小,購買力偏弱。第二,歐美的大網紅主播過於“獨”。比如中國的大主播可以賣別人的東西,歐美大網紅只賣自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品牌,根本就不接別的品牌,結果最後針對的還是原來那部分粉絲。
這樣來看歐美的TikTok有點像私域
但是這件事一定是能扭轉的。只要他們有一些showcase跑出來,讓更多的網紅看到,不要那麼獨,不要把所有利潤全佔了,那麼你但凡賣一個大品牌的東西,你的觀眾會更多。
Q18:如何看待未來線下渠道對於消費品牌的影響?
朱蕭木:我覺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品牌方永遠在找紅利的窪地。什麼時候線下比線上ROI還高,那就幹線下。
第二點就是我們即便經歷了高速的變化和增長,但對於線下產品的信任感還是強的。心理上會覺得品牌敢付更高的店租,就說明它牛。所以我們也不排除做大之後做線下。
而且現在更好的一點是線上線下是互通的,探店的流量可以直接導線下。
Q19:怎麼看AI對直播和消費的影響?
朱蕭木:站在大的角度,AI肯定行,我們也在嘗試大量AI的東西,只不過現在的消費者還是更希望和真人互動。但AI更適合產生大量直播切片,就算轉化率不高,但它的成本也低,只要基礎量大、媒介觸達更高頻,就總有一些人群認這個。
等AI未來發展到真假難辨的時候,那就一定可以了,這個一定是未來,只是現在還沒看到。
Q20:新創一個產品,你會給自己定目標嗎?
朱蕭木:短期目標是沒有的。我創業這麼長時間,發現設目標是要等很成熟以後才做的事情,那個時候你才清楚每年要漲百分之多少,但在創業階段不要給自己設限。它有可能完全達不到你的預期,你不能說那咱就算了,如果你真的看好這個專案,就得堅持。
一些高科技公司確實每天都在推,最後目標很偉大,但我們做消費品的還不是這樣。
Q21:你心裡會不會有一個基礎的盈虧平衡線?
朱蕭木:只要我們一直在增長,我就不太怕這個東西。當然它也會有一個基礎的整體的感覺。比如團隊一個月多少錢,我們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我們的利潤現在距離盈虧平衡點還差多久?可能這個月和下個月差不多,我們就會覺得還OK。
其實體量肯定是要到的,比如先達到百萬,如果是千萬級就非常穩了,然後再看能不能做到非常大。
Q22:之後營養工廠會有哪些規劃?
朱蕭木:我們之前拓了30多個SKU,這在眼花繚亂的保健品行業裡已經非常剋制了,之後可能會更剋制。我們需要確保出品是國際大牌售賣、有論文背書,而且工廠足夠成熟的品類。
我選的品一定是在三大刊或者子刊上發表了論文的,而且資料要多、要好,才有意義。另外在營銷預算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並沒有那麼快。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