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議員要求美國歸還“國寶”的背後

全文字2142,圖片9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3月17日,歐洲議會上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來自法國的一名歐洲議會議員呼籲法國政府收回位於美國紐約港自由島的自由女神像,理由是“美國已經不能夠再體現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價值觀”。
這可就有意思了,畢竟自由女神像是法國為了紀念美國《獨立宣言》發表100週年專門打造出來送給美國的禮物,自從1886年揭幕至今已經有139年的歷史了。

但凡是去美國旅遊不去自由女神像這個“網紅景點”拍照打卡幾乎就等於白跑一趟;除了是美國的一處著名景點之外,自由女神像也成為美國的一種象徵和精神符號。
所以美國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立刻表示:想都別想,美國是不會將自由女神像送回給法國的。
但這名議員的話也是事實,美國和自由民主可以說是一點也不沾邊。特別是在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美國優先”孤立主義套路更是讓世界深受其害。
其實從法國議員要求收回自由女神像的提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如今歐洲和美國之間的矛盾正在逐漸加深,裂痕也越來越大。
從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到對歐盟加徵關稅,美國的舉動讓歐洲盟友感到不安。尤其是美國和法國在價值觀和外交政策上的差異,讓兩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關係變得越發微妙。

眾所周知,當前西方世界,即便特朗普上臺後國際策略有所變化,但基本還是遵循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只不過是美國的附庸。這是從冷戰時期就遺留下來的政治習慣,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難以避免被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透過霸權進行控制和滲透。
但是曾有一個國家確實例外,那就是法國。
雖然法國名義上是美國盟友,但作為最早意識到美國正在透過推進歐洲一體化掌控歐洲的國家之一,法國一直對美國非常忌憚和警惕。早在1958年重新上臺的戴高樂就表示,讓法國重新獨立的方法就是脫離美國指揮下的歐洲一體化,因為這樣的一體化是虛假的。

甚至在1966年,法國還宣佈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並要求北約軍隊撤離法國。
雖然在2009年,法國重新加入了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但是也多虧了戴高樂,法國政壇還是推崇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
現在西方社會依舊是由美國主導,想學戴高樂主義但還沒有學到精髓的馬克龍等法國自主派,不管出於什麼樣的政治目的,也算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想法。

對於馬克龍來說,他是想帶領法國甚至是歐洲做大做強的,但是出於地緣政治考慮,以及歐洲的“親美派”和“豬隊友”實在太多等綜合因素,讓其與美國相處極其尷尬。這就像馬克龍數次與特朗普用力握手錶現出的掙扎表情一樣。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特朗普在國際事務上做的越發“過火”,歐洲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美國越來越外強中乾了。
這對於法國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能趁機加強法國在歐洲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那麼對於法國和整個歐洲的自主化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這名議員想要讓法國政府收回自由女神像,看似不切實際,實則代表了一眾法國自主派的心聲。
而且從最近馬克龍的行動中也不難看出,法國想要擺脫美國束縛的想法正越發強烈。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16日報道,馬克龍在接受《尼斯晨報》和《巴黎人報》等多家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的目的是說服那些已經習慣從美國購買裝備的歐洲國家,停止採購美國軍火,轉而購買法國以及歐洲國家的武器裝備。”

在馬克龍的遊說下,許多國家開始考慮放棄購買美國軍火。比如,葡萄牙就宣佈因為“在北約背景下美國的近期立場”而宣佈放棄購買F-35。而歐洲之外,加拿大15日也宣佈,“鑑於不斷變化的環境”,將重新考慮採購F-35的計劃,澳大利亞也在考慮是否有必要繼續從美國引進核潛艇。
軍工一直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之一,美國靠著挑動地區間的不安定因素販賣軍火賺的盆滿缽滿。馬克龍此舉無疑是挖美國的牆角,撬美國的生意。
這樣做的風險是極高的,但馬克龍做的義無反顧。理由其實也非常簡單:如果軍事歐洲尚不能自己做主,又怎麼去指望經濟上能夠自主呢?

軍事實力向來是守護一個國家經濟和自主權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在北約當中,誰是主要的武器提供者,誰就能掌握話語權,試想一下如果歐洲在軍備上都受制於人,歐洲的自主化自然就無從談起。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調查的資料顯示,2020-2024年間,北約中歐洲成員國的武器進口有64%來自美國,德國以12%的份額排名第二,法國緊隨其後排名第三。
因此如果根據北約成員國軍備進口量來劃分,北約當中一直存在兩套軍事指揮體系,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指揮系統,另一個就是以德法為首的軍事指揮體系。

兩大派系實際上在爭奪的就是北約的軍事話語權,這就是馬克龍向北約各國兜售歐洲自產武器的動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歐洲擺脫美製裝備的束縛,才能在歐洲自主化的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對許多歐洲國家來說,擺脫美製武器的束縛,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從而在國際關係中變被動為主動。
現如今的美歐關係可以說正在朝著馬克龍預想的那樣發展,隨著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不斷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家可能會傾向於採取聯合防務的方式擺脫美國的控制。

不管是想收回自由女神像,還是馬克龍推動歐洲軍事自主化,都預示著,美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正隨著特朗普越發孤立的國際政策一點點的消亡。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