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泡沫要破了

國字號大戶一進場,劇情就跌宕起伏。
今天拉了一波又一波,但小票們似乎在玩失蹤,流動性一去不復返。
指數雖然有人接盤,但小票們的底部卻像海市蜃樓,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
陰跌如同慢性毒藥,沒有急跌的痛快,市場底部就像捉迷藏一樣難以捉摸。
如果這劇情繼續下去,大家的心態可能就要像股市一樣“跳水”了。

就拿茅臺酒來說吧,短短10天,價格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從2400多元一路跌到2100元,聽說連黃牛們都坐不住了!
要知道茅臺可是酒中的貴族,一瓶難求,價格居高不下。可現在,有人開始懷疑,這茅臺酒的神話,是不是要破滅了?
前幾天,茅臺還爆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有人自制的假茅臺,竟然茅臺打假辦工作人員先後兩次鑑定為真傳說中的醬香科技護城河,就這麼容易被攻克了嗎?
網上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有人質疑經銷商是不是也在造假,背後是不是有一條腐敗的產業鏈?這一切的前提,似乎都建立在人為製造的供給稀缺感,以及那高得嚇人的價格上。
如果這件事繼續發酵,會不會像當年的塑化劑事件一樣,給白酒行業帶來衝擊?
現在網上倒是叫好聲一片,有人戲稱茅臺是“醬香科技鬱金香”,預示著一場泡沫的破裂。
說回茅臺酒本身,我雖然不是白酒的忠實粉絲,但對於愛喝白酒的朋友們來說,茅臺和其他白酒的區別,可能就像愛馬仕和普通包包一樣,有著天壤之別。
換個角度想,原價1499元的茅臺,被經銷商層層加價,變成了奢侈品、社交品,甚至是投資品。在這個消費降級的時代,這種邏輯似乎突然被抽空了,需求坍塌,讓供給端苦苦經營的“稀缺感”失效了。
所以,茅臺的這場風波,是不是也在情理之中呢?
或許,這正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提醒我們,無論多麼高貴的品牌,也要遵循市場規律,不能脫離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