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全球電動汽車與人工智慧巨頭特斯拉(Tesla, NASDAQ: TSLA)向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前工程師中李某(Zhongjie "Jay" Li)在離職前竊取公司Optimus人形機器人專案的核心技術機密,並利用這些商業機密創辦競爭公司Proception。

核心指控

根據特斯拉於2025年6月11日提交的訴訟檔案,李在2024年9月正式離職前,涉嫌非法下載與Optimus機器人手部控制系統相關的專有技術檔案,並將其儲存於兩部個人智慧手機中。這些資料涉及精密感測器佈局、運動控制演算法、電機驅動設計等關鍵智慧財產權。
特斯拉在訴訟中強調,儘管李在離職前數月已被調離Optimus手部研發團隊(轉至軀幹主控系統開發),但他仍持續訪問並下載敏感檔案,行為具有明顯預謀性。
Zhongjie“Jay” Li在領英上自稱是Proception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在領英上,Zhongjie“Jay” Li稱:“我樂於將研究與工程相結合,實現創新。我對人形機器人懷有深厚的感情。”領英資料顯示,Zhongjie“Jay” Li在中國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在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分校取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取得電氣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更令特斯拉震驚的是,李在離職僅6天后(2024年9月19日),便在矽谷核心地帶帕洛阿爾託(Palo Alto)註冊成立機器人初創公司Proception,並迅速獲得知名風投機構Y Combinator(YC)的投資。YC曾孵化OpenAI、Airbnb等明星企業,其現任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也曾擔任YC總裁。
2025年2月,Proception高調發布了一款名為ProHand的靈巧機械手,其22個自由度的設計與Optimus手部結構高度相似。特斯拉在訴訟中質疑:Proception僅用5個月就完成同類產品研發,而特斯拉投入數十億美元、耗時4年才取得突破,這顯然違背技術發展規律。






關乎未來

Optimus專案作為特斯拉的戰略核心,自2021年首次公開以來就備受關注。該專案旨在開發具有通用能力的人形機器人,目標應用場景包括家務勞動、工業生產等多個領域。在2025年1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明確表示,Optimus將成為公司未來最重要的價值來源之一。
從技術層面來看,Optimus手部系統確實代表了當前機器人技術的頂尖水平。該系統採用了多項創新設計:高精度觸覺感測器陣列可實現單手指16個感應點的觸覺反饋;仿生肌腱驅動系統比傳統電機方案節能40%;自適應抓握演算法能夠識別超過6000種不同物體的形態特徵。這些突破性技術一旦外洩,將給特斯拉帶來難以估量的競爭損失。

特斯拉在訴訟中提出了多項要求。首先是經濟賠償,要求被告方返還所有不當得利,並支付懲罰性賠償。參考特斯拉2018年類似案件的賠償金額,本次索賠可能達到數億美元規模。其次是申請永久禁令,禁止Proception使用任何可能源自特斯拉的商業機密,並要求其銷燬相關技術資料。最後,特斯拉要求案件進入聯邦法院陪審團審理程式。根據美國《經濟間諜法》,如果商業間諜罪名成立,被告可能面臨最高10年的監禁處罰。

重塑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起案件發生在矽谷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近年來,隨著人形機器人成為科技巨頭競相佈局的新賽道,相關領域的智慧財產權糾紛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除特斯拉外,包括谷歌、Meta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都曾發起過類似的商業機密訴訟。
資料顯示,2024年加州地區此類案件數量同比激增35%,反映出企業對核心技術保護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斯坦福大學智慧財產權專家馬克·萊姆利教授指出:“案件的焦點將集中在技術細節的實質性相似度證明上。如果特斯拉能夠提供確鑿證據,證明ProHand確實採用了Optimus的專有技術,那麼Proception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
目前,李和Proception公司尚未對指控作出正式回應。但公開資料顯示,李在LinkedIn上將公司使命描述為“解決最具挑戰性的人形機器人問題”,這一表述與特斯拉對Optimus專案的宣傳口徑高度相似,進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質疑。
隨著審理程式的推進,更多關鍵技術細節可能會被披露。業界也普遍認為,這起案件的最終判決不僅會影響兩家公司的命運,更可能重塑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技術保護標準。
ref: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esla-sues-ex-engineers-startup-193057883.html?guccounter=1
https://nypost.com/2025/06/12/business/elon-musks-tesla-sues-former-optimus-robot-engineer-for-allegedly-stealing-trade-secrets/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