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製造界 作者:秀二
美國製造業復興計劃,的確存在。但當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製造業呢?正在克服困難,挑起中國經濟的大梁。昨天,我國半導體裝置企業中微公司,起訴了美國國防部,對美國無端打壓表示抗議。
1/製造業,挑起中國經濟大梁
2024 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呈現出一定的特點,雖內需不足,國內經濟困難,但出口資料很漂亮!
在主要裝備行業中,電子和汽車行業增長迅速,增速分別為 13.3%、9.8%,兩個行業對上半年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三成。
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資料,2024 年 1-6 月,家電產品累計出口 214,024 萬臺,同比增長 24.9%,晶片出口達到了 5427 億元,同比增幅 25.6%。新能源汽車出口 60.5 萬輛,同比增長 13.2%。
今年以來,製造業投資維持高位,領跑三大投資板塊。1月-6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6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7.5%,比一季度提高5.2個百分點。
製造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陣地。當前,中國製造業向“新”向“綠”的轉型升級態勢明顯。7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7%、11.9%。高技術製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裝置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裝置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7.7%、10.8%。高技術服務業中,專業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5.4%、17.9%。
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包括: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的實施,持續釋放技改投資需求,拉動效應加大,其中裝置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 17.3%,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 10.0%;結構不斷最佳化,高技術產業投資成為關注物件,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累計增長 10.6%;金融支援力度加大,6 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 18.1%,明顯快於貸款平均增長水平;民間投資也有所改善,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 0.1%。
當前經濟執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企業面臨去庫存和盈利壓力等。但隨著外需回暖、新動能培育、政策支撐以及國內需求的逐步改善,製造業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為中國經濟挑起大梁。
2/中微公司,起訴美國國防部
2024 年 8 月 16 日,國產半導體裝置大廠、刻蝕裝置龍頭企業中微公司宣佈,已向美國法院正式提交訴狀,起訴美國國防部將其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的決定。
2024 年 1 月 31 日(美國東部時間),美國國防部根據《2021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第 1260H 條,將中微公司列入 CMC 清單。此前在 2021 年 1 月 14 日,美國國防部也曾將中微公司列入涉軍企業的 CMC 清單,不過在其提出申訴並提供充分證據後,於同年 6 月 3 日成功被移除。而此次美2024 年 國國防部再次將中微公司列入 CMC 清單。直接原因是,中微公司曾在 2019 年獲得了由中國工信部參與頒發的刻蝕機系列產品 “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獎”。
中微公司認為,該獎項只是一項榮譽,並非能夠證明企業涉軍。美國國防部做法是錯誤且毫無根據的。自被列入CMC 清單以來,中微公司積極地同美國國防部進行溝通、澄清事實,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不符合CMC 清單的認定標準,並要求將其從清單中移除。然而,截至正式起訴之日,中微公司仍被列入該清單。
中微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志堯稱:“我們對美國國防部將中微公司再次列入涉軍清單深表震驚。我們相信法院會作出一個公正的裁決,將中微公司從 CMC 清單中移除。同時,我們也願意繼續與美國國防部保持溝通,友好妥善地解決所存在的爭議。”
3/美國製造業復興,遭遇困難!
《財經》8月14日報道,題為“美製造業復興雄心受挫,40%的大型投資延後或暫停。文章提到,美國各地建造新工廠和擴建現有工廠成為一大景觀。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資料,到2022年底,美國晶片行業已投入近2000億美元,在16個州建造和擴建40家工廠,未來將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看來美國製造復興的雄心挺大!
最新的媒體調查卻發現,在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專案中,總計投資價值840億美元的專案被推遲了兩個月到數年不等,或被無限期暫停,佔大型專案總數的約40%。其中,一些規模最大的專案處於停滯狀態,包括義大利能源巨頭國家電力公司(ENEL)在俄克拉荷馬州的10億美元太陽能電池板工廠,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23億美元電池儲存設施,以及全球最大鋰生產商雅寶(Albemarle)在南卡羅來納州的13億美元鋰加工廠。
自2020年5月首次宣佈赴美設廠以來,臺積電已陸續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3座工廠,累計投資高達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方直接投資專案。但4年過去了,臺積電亞利桑那廠還未產出生產一顆晶片。
臺積電美國廠延後的原因很多,包括機臺安裝困難、熟練勞動力難尋。臺積電美國工廠需要建水廠。臺積電美國工廠建水廠的成本可能會高出很多。臺積電 1 月 12 日舉行的財報會議上,CFO 黃仁昭表示,由於勞動力、許可證、職業安全、近年來的 通貨膨脹、人員學習曲線等因素,臺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成本會比在中國臺灣高出 4-5 倍。再加上高昂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生產一顆晶片的成本要比臺灣高出十幾倍。這些成本轉嫁到老客戶蘋果、英偉達、高通身上,能接受嗎?還不如從臺灣當地拿貨便宜。
臺灣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此前撰文稱,臺積電赴美投資完全是為了配合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不僅未能得到應有的協助,反而得如此屈膝卑躬地應對各方索取和強悍態度對待,“不禁要呼籲臺積電:該離開美國的時候就離開吧!”
4/加州參議員,警告拜登
在半導體領域,臺積電亞利桑那州第二工廠的投產時間由原定的2026年推遲至2027到2028年。英特爾也推遲了作為補貼物件的俄亥俄州新工廠專案。半導體相關計劃也因技術人員等人才的短缺而停滯不前。
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推動的供應體系與中國的“脫鉤斷鏈”計劃可能也面臨困難。分析人士認為,《晶片與科學法》和《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支援不足以支撐美國與中國“斷鏈”。
據路透社 8 月 14 日報道,加州參議員亞歷克斯・帕迪拉(Alex Padilla)和眾議員佐伊・洛夫格倫(Zoe Lofgren)聯合致信拜登內閣的商務部,信中表示:“我們要求你們暫停額外的單邊出口管制,直到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些管制不會損害美國在先進半導體和半導體制造裝置方面的競爭力。”
美國商務部對議員的這一行為頗為震驚,因為這是總統的政策決定,卻遭到了議員的質疑。不過商務部表示,已按照流程通知了 拜登,等待他的答覆。
報道稱,此前拜登政府計劃進一步收緊對華晶片出口限制,預計將於 8 月頒佈新規定,批准美國對其他國家進行 “額外管制計劃”,屆時中國的晶片如果被其他國家進口,很可能失去和美國做生意的機會。而議員們此次挑戰該法案,並非是為了中國考慮,而是在嘗試維護自身利益,管制政策損害了不少美國企業的利益,企業向議員施壓,且議員的選票和企業掛鉤。此外也有評論認為,議員們警告拜登,打壓中國的同時不能損害關聯方的利益。
5/說一下尹志堯

刻蝕機與光刻機並稱為晶片製造的兩大核心裝置。中微公司在刻蝕機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其產品已應用於全球先進的生產線。
尹志堯在半導體行業前沿領域是學術精英、技術專家、領軍人物。其個人在半導體行業擁有86 項美國專利和 200 多項各國專利,被譽為 “矽谷最有成就的華人之一”。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刻蝕裝置都有他參與領導和開發的身影。
2024 年 3 月 19 日,中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志堯在 2023 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中微公司絕大部分刻蝕裝置的零部件已實現國產化,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全面實現自主可控。預計在 2024 年三季度末實現 100% 的自主可控。
尹志堯堪稱中國半導體領域的泰斗,他的一些觀點和言論對於瞭解光刻機及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尹志堯在近期接受採訪時稱,基本上在今年夏天左右,中國晶片將實現全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可控,這也意味著包括光刻機等半導體裝置以及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我國都已經可以自主化。
他還提到在半導體裝置方面,目前暫時沒有看到什麼發展瓶頸,接下來中國芯在光刻機等領域的技術水平還會有不小的提升和發展。此前也有一些國內的研究院、高校透露出了關於國產EUV 光刻機核心零部件技術突破的相關訊息。尹志堯認為,國產光刻機在離子注入和電子束領域仍存在短板,有待補齊。
尹志堯,1944 年出生於北京。1967 年,尹志堯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之後在石油化工部和中科院工作,負責催化劑產品的研究。1978 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並於 1980 年獲碩士學位。同年,他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僅用三年半時間就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84 年獲博士後,尹志堯進入 英特爾 研發中心應用開發部,參與關鍵半導體裝置的研發。1986 年,他加入 Lam 公司,主導研發了彩虹號 氧化物 刻蝕機。1991 年,他加入應用材料公司的等離子刻蝕事業群。2000 年,他成為該事業群總經理,負責 16 億美元的生意。在矽谷工作的二十年裡,他參與並領導了國際幾代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研發,成為微觀裝置領域的 “最強大腦” 之一。
儘管在國外有著優越的生活和輝煌的成就,但尹志堯心中的愛國情懷始終熾熱。2004 年,已經 60 歲的他,在時任上海市經委主任江上舟的邀請下,毅然回國創業。面對 江上舟“我們能不能自己把刻蝕機造出來” 的詢問,以及 “哪怕豁出命去,也要為國家造出刻蝕機” 的決心,他帶著15 人專業團隊回到上海,創辦了中微半導體裝置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主攻薄膜製造裝置與等離子體刻蝕裝置。
中微開發出的生產 7nm 到 5 奈米器件的裝置,已與世界最前沿技術比肩。中微的等離子體刻蝕裝置應用於國際先進的 14 奈米、7 奈米和 5 奈米生產線,短時間內就讓我國突破了國際刻蝕機的技術壟斷。


聯絡我們:txm176(值班微信)廣告及商務合作:電話18660411611投稿及採訪約談: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製造界除釋出原創文章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轉載須註明文章來源和作者;申請轉載授權請在文末或後臺留言。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