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約賓大轉錄MIT?ED毀約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2024早申剛剛結束放榜沒多久,留學圈就發生了不少的故事,而對於麻省理工學院來說,今年更算得上是“多事之秋”了。前幾天,EA唯一被MIT錄取的大陸高中女生被詆譭造謠的風波還沒過,現在又來了TOP10美高學生撕了賓大的ED入讀MIT。
由於“僧多粥少”,學生個個都想進MIT,各路“神仙打架”,為了名額各出“奇招”。而這次“ED錄取後毀約”的訊息,在留學圈引起軒然大波,從而引發了一場關於“信譽”的探討。
01
撕毀賓大ED,入讀MIT
在美國的大學申請中,學生有機會選擇提前申請,這包括早決定(ED)和早行動(EA)兩種方式。
ED與EA的不同之處在於具有排他性的特點意味著學生在申請時必須將某所大學設定為首選,若被錄取,則必須入讀該校,無法再考慮其他選項。ED需要學生在申請時就與目標大學簽訂一種承諾協議,表明他們將會選擇該校併入讀。
據悉,一位初中就讀於上海某學校,高中就讀於頂級美高米爾頓中學的中國學生,在上個申請季度,也就是2023 Fall先後收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ED錄取offer和麻省理工學院EA錄取offer。
或許是難以抵擋MIT的吸引力,原本應遵守ED協議的TA,竟以“家庭財務困難”為理由放棄了賓大,轉而投向MIT的懷抱,並計劃Gap一年後於2024年秋季入學。
在申請ED的時候,大學就已經預設雙方簽訂了繫結協議。但ED解約不是沒可能,只有在學生遇到經濟困難,而學校又無法提供獎學金的情況下,或者學生存在某種重大緊急情況(比如生病)需要休間隔年/休假,並向學校說明情況,和學校進行友好商議,在商議後學校明確同意的前提下,學生才可以“毀約”。
但有網友曝出,這位同學的解約理由不夠“正當”。其實出身富裕家庭,父親是某名企諮詢業務的合夥人,Gap期間與母親周遊世界。
因此,該同學的這番“操作”,引得網友們紛紛“口伐筆誅”,吐槽TA完全沒有契約精神,甚至質疑ED毀約存在造假行為,但更多的還是對其ED毀約造成的後果感到怒不可遏。
02
毀約後果不僅是個人承擔
當然,有些同學在拿到ED後,還想要觀望其他更好的機會,這點無可厚非。但如果ED輪被錄取,最終卻“撕毀協議”,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 失去錄取資格
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毀約ED可能會損失所有已支付押金。不僅如此,當ED錄取學校與其他大學共享資訊時,其他大學也可以撤回錄取通知書,最後陷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局面。
阿默斯特學院的招生官曾在U.S. News採訪時說道:“學校和其他三十幾所學校共享ED名單。” 也就是說,一旦毀約ED錄取,不僅ED學校會知道你不守信用,拒絕錄取,就連之後RD申請的學校也會因為信用問題而撤銷錄取資格
# 影響所在中學後續錄取
收到ED錄取意味著所在高中已經簽署了申請。如果一名學生毀約ED,則會影響其他同校生申請該所大學的機會。這其中也包含高中輔導員告知你正在申請的其他大學,從而影響你被其他學校錄取的情況。
03
信譽問題再次引發探討
其實在放榜之前,語言考試舞弊、標化考試作弊、A-Level考試和AMC競賽洩題等等關乎“信譽“這個課題的新聞就層出不窮。而這些問題的爆發導致國外大學對中國學生的信任度下降,或者在評估申請時更加審慎。
長此以往,這種趨勢對於中國學生整體的申請環境一定會產生影響。雖然並非所有學生都涉及這些問題,但由於部分人的不端行為,整體中國學生的信譽度可能受到牽連。
如果說海外大學對於頻繁出現毀約ED協議的情況感到擔憂,那就很可能會調整招生策略。而這種調整會帶來對該地區學生更加嚴格的審查,更謹慎地對待早期承諾,甚至可能降低錄取比例或增加其他限制性措施
總而言之,ED毀約不僅僅會影響個人的錄取,更會影響所在高中後續學生的錄取。雖然許多同學都希望借ED申請的“東風”進入夢校,但在申請時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ED申請,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