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企劃、精緻陣容、驚喜體驗,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的差異化路線

作者  | 範志輝
“每一次難過的時候,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當許巍再唱起《曾經的你》,恐怕沒有人能比阿那亞海邊的樂迷們的體會更真切。舞臺在前方,海浪在身後,難過和不捨就此湧上心頭。一期一會,海邊相聚,第三屆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給所有人一個完美的週末。
海灘音符,日出日落,浪漫治癒,蝦米音樂節延續了一如既往的氣質。從精心的企劃,到精緻的內容,再到驚喜的體驗,讓數萬樂迷在海邊與自己的人生瞬間相遇。

精心企劃:
Another Life,Another Live
“今年盛夏的所有浪漫濃縮在阿那亞的夜晚,越來越確信,人生就是活幾個瞬間,其他的都隨隨便便!”
每一年蝦米音樂節結束,觀眾們往往會在演出後的戒斷反應中寫下動人的Repo。去年,一位樂迷將它描述為“人生瞬間”,在文字與情感的交織中,那些瞬間似乎可以永遠鮮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評論也被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官方捕捉到,將它提煉成今年的主題——
“人生就是活幾個瞬間。”
當我們藉由這個主題來回看,會發現蝦米音樂節的出圈幾乎是必然的。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抽離,尋找短暫的心靈棲息地,這種質感、浪漫和鬆弛,在當下年輕人的語境裡是稀缺的,卻又是年輕人所期待的。換個角度來看,年輕人願意為真誠和精心的企劃買單。
在今年蝦米音樂節前的一次分享中,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共同發起人、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內容想要做到極致就必須與人產生精神和情感連線,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是一群理想主義的音樂人和樂迷的共創,我們的願景是用5到1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級地標性音樂和藝術節。”
在這個平臺上,音樂不再是單向的傳遞,而是成為了樂迷與音樂人、樂迷與樂迷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共同編織著關於夢想、愛與自由的理想國。
自2021年首次提出“Another Life”品牌主張以來,蝦米音樂節始終致力於探索音樂與生活的無限可能,為年輕人打造一個超越日常的夢幻空間。2022年,當疫情放緩,人與人的距離重新被拉近,蝦米音樂節的主題是“沒有人能比我們更接近對方”的溫情呼喚;2023年,當社媒上都在追問人生是軌道還是曠野,蝦米音樂節用“不被定義的人生”的主題給出答案。
每一次主題的更迭,都是對年輕人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與回應。
這些主題是蝦米音樂節對於年輕人泛音樂文化生活的敏銳洞察,並以此為引,讓音樂體驗成為連線個體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在音樂與生活的交融中,年輕人得以釋放原始而熾熱的衝動,找到心靈的治癒與安慰,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與超越。
來到第三年的阿那亞·蝦米音樂節更是下足了功夫,讓人深刻體會到“瞬間”的力量與美好。
在8月30日的前夜派對上,趙雷攜管絃電聲大編制樂隊帶來了“沒有訊號”限定版,在超過110分鐘的演出中,獻上了《我們的時光》《我記得》《理想》《署前街少年》等多首金曲。現場,燈光與音樂相互呼應,講述著一代年輕人頗為感同身受的故事,營造出一種既私密又宏大的氛圍,讓樂迷們在震撼之餘,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與連線。
兩天後的日出專場,胡德夫則帶來了蝦米音樂節專屬的“藍調海洋”。清晨時刻,天空淅瀝瀝地下起了雨,年過七旬的胡德夫一頭白髮,身穿藍色的上衣搭配紅色的圍巾,以歷經滄桑卻依舊溫暖的聲音,配合著悠揚的鋼琴旋律,緩緩講述著關於生命、愛與希望的故事。
那一刻,你會覺得他就像書中的小王子來到了年邁,舞臺變作宇宙,燈光用作星河,所有的疲憊與困頓在那一瞬間都被撫平了。在淅瀝瀝的雨點與清晨的海風中,音樂與光影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彷彿被溫柔地包裹。
精心的企劃奠定了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差異化的氛圍基調,在一眾音樂節中,獨立又浪漫成為其最為獨特的氣質。可以看到,阿那亞·蝦米音樂節以其獨特的主題企劃、深刻的文化洞察以及震撼人心的音樂現場,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精神世界中的一片淨土。在這裡,每一個瞬間都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與價值。
音樂、日出、海灘,或許人生奔湧向前,但浪漫總有支流。

精緻陣容:
總有幾組音樂人,深得你意
今年蝦米音樂節正式開始前,蝦米音樂娛樂廠牌主理人、蝦米音樂節總製作人尹亮用一席話為蝦米音樂節的陣容打了包票:“儘管大家可能叫不上樂隊的名字,但是如果樂迷對某一組陣容感興趣,那蝦米音樂節現場至少有5組符合大家的審美要求。”
在陣容設計上,蝦米音樂節力求精準把控對樂迷的個性化需求。作為由一群心懷音樂熱愛的人所主辦的音樂節,蝦米音樂節的審美取向和陣容質感歷來為樂迷稱道,三年陣容基本上沒有重複的。而在每一次蝦米音樂節落幕以後,總有粉絲感慨自己被“種草”了新的樂隊/音樂人。
今年,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總共邀請了28組音樂人,其中有8組來自海外。風格上更是涵蓋了電子、民謠、搖滾、R&B、Indie等,且半數以上是中國首演或中國音樂節首演,給足了樂迷新鮮感。
例如,挪威國寶級電子組合Röyksopp,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深邃的情感,構建了一個又一個夢幻般的音樂世界;格萊美最佳R&B女創作歌手獎Corinne Bailey Rae,以其溫柔而充滿力量的嗓音,將靈魂樂與獨立音樂融合,搭配上鹹澀的海風,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還有瑞典後搖天團Pg.lost,時而有暴風雨般的鼓點砸向海面,時而有愜意的吉他為聽眾的耳膜搔癢,激烈與溫存讓他們的音樂自有後搖獨特的美學。
在當下日趨內卷的中國音樂節市場,樂迷對演出內容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國際陣容的品質感、稀缺性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升級方向。蝦米音樂節則以其獨到的眼光和魄力,將各自音樂領域頂尖水平的海外藝人帶到國內,不出國門就能滿足觀眾對於新鮮感和國際視野的需求,觀看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
在華語陣容方面,蝦米音樂節則秉持著不趨同、不堆疊的原則,涵蓋到不同世代、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音樂人。
雙日的壓軸分別為陳綺貞與許巍,一南一北,唱的是同樣的青春。陳綺貞在舞臺上從19歲的心事一直唱到49歲的思考,從《旅行的意義》唱到《沙漏》,最後落腳在一個人的自彈自唱,既是訴說歌中的青春心事,也是對臺下歌迷的浪漫表白;許巍依舊是那個搖滾少年,不管年代幾何,聽來依舊年少熱血。
此外,還有重塑雕像的權利、秘密行動、許鈞、P.K.14、法茲 FAZI等重量級嘉賓,以及鬼否、預設、Fayzz等新生代翹楚的加入,讓多種音樂風格彙集在同一片舞臺上,deca joins、美秀集團、傷心欲絕等豐富的臺團也自成一派。
在同一場演出中相遇、碰撞,蝦米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上的盛宴,更帶來了一次文化與藝術的深度交流與融合。從許鈞的民謠情懷到法茲FAZI的硬核搖滾,從預設的溫柔迷幻到deca joins的都市感,再到美秀集團的乖戾以及傷心欲絕的朋克,多種音樂風格相互交織,共同繪製出蝦米音樂節獨特的文化核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釋放音樂人的最大魅力,蝦米音樂節在舞臺設計上力求兼具專業度和創意點。
今年,舞臺從海浪潮汐邊緣開始,橫向50米延伸至沙灘外側,整個舞臺都被海岸包圍。以“方”和“圓”作為舞臺基礎圖形框架,區域性使用浪花、白雲作為整體色彩點綴,讓音樂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舞臺區域性使用了高亮透光冰屏、ACME燈光、Meyersound音響等先進技術,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聽體驗。
與此同時,為了凸顯不同藝人的特色與風格,蝦米音樂節還為音樂人提供了專屬或定製的舞臺設施,如特殊的燈具、特殊的裝置。這種個性化的定製,不僅增加了演出的獨特性和辨識度,更讓每一位藝人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發揮,為觀眾帶來最完美的表演。
在正式開演前,秘密行動就已經盛讚蝦米是“少有的專業團隊”,“舞臺非常乾淨所有東西都很有序,工作人員認真對待Techrider,每一樣東西都是到位且佈置好的。”正如秘密行動的評價所說,他們尊重舞臺也相互尊重,最終完成對樂迷觀演體驗的尊重。
舞臺藝術、技術元素與阿那亞的自然景觀深度融合,最終形成了絕佳的綜合感官體驗。從音樂節後的反饋來看,在這樣的舞臺上演出,已然成為諸多參演音樂人的共同感受。

驚喜體驗:
乘興相聚,盡興暢玩
現如今,在全國音樂節激增的背面,是年輕人音樂消費習慣的變革。音樂早已不僅僅是耳畔生意,是能讓參與者全方位浸入其中的生活場景。
而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的推出,正是精準捕捉到音樂節對於年輕人不可替代的場景價值。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共同發起人、阿那亞創始人馬寅將此視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慢慢地發現文化藝術變成了這個時代的剛需,怎麼能夠把文化藝術內容變成一個社群裡的日常化的生活,是我們一直想努力的方向。”
在阿那亞這片被自然溫柔擁抱的土地上,本屆蝦米音樂節編織了一場從舞臺延伸到海岸,關於時間、溫暖與哲思的夢幻篇章。音樂旋律在海浪的輕拍、日出的絢爛、日落的溫柔中,或緩緩流淌或振奮激盪,人們在這片被音樂浸潤的海灘上歡呼,向時間回望,向自由致敬。
在3天豐盛的音樂演出之外,蝦米音樂節還特別設計了藝術單元和社群單元,透過多元化的文化展示與互動,給使用者帶去了多元生活方式體驗。
R10光環作為舞臺的第三視角和獨特的裝置藝術,吸引了眾多樂迷打卡拍照。在前夜派對,它是落日的餘暉,見證著舞臺蓄勢的狂歡;在日出專場,它是初生的晨光,恬靜溫暖,暗自治癒每一種心緒。當燈光亮起時,它還像燃燒的CD,昭告著“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的搖滾宣言。
在R10光環旁,則是阿那亞·蝦米音樂節聯合藝展鴻圖打造的200m²藝術雪屋,白色的空間,四周佈滿雪堆,8米高的IP雪人Rick靜靜佇立在屋頂,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現場,絡繹不絕的觀眾走進雪屋欣賞來自全國各大美院和多個藝術領域的30餘位青年藝術家的百餘件藝術作品,領略完藝術魅力後,還不忘與雪人合照留念。
同時,阿那亞·蝦米音樂節還聯合大麥Mailive、DDCLivehouse、草臺回聲、即興合作社共同打造了精彩的社群單元。午夜,年輕人體驗完一整天的音樂節現場後,還可以去呼蘭或李夢傑的脫口秀專場繼續捧腹大笑,又或者去到阿那亞DDC、阿那亞藝術中心北岸館續一場午夜演出。從藝術到生活,一期一會的蝦米音樂節,成為了一場身心全方位的避世所。
在追求音樂與情感共鳴的同時,阿那亞·蝦米音樂節也不忘承擔起社會責任,在大型音樂節中明確提出環保目標,展現了其強烈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演出期間,阿那亞·蝦米音樂節聯合阿里巴巴公益、諾路環保發起了“環保音樂節”倡議,鼓勵、引導觀眾固定點位投擲垃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此外,還與公益合作伙伴「有關related」發起了保護海洋、節約用水的倡議,呼籲樂迷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此舉自然會讓人聯想到FUJI ROCK音樂節,它有一個預設的慣例,就是每一個觀眾都要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帶走,舉辦到第25屆,它已經被譽為全世界最乾淨的音樂節。
而蝦米音樂節則透過實際行動,開始了國內音樂節在環保領域的創新與努力。據悉,音樂節期間,現場共設定了150個垃圾分類點,3天回收塑膠瓶數十萬個,累計吸引約14萬人次響應倡議行動,環保理念已然在阿那亞·蝦米音樂節生根發芽。
行至第三屆,蝦米音樂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音樂節,更成為一個集音樂、藝術、文化、環保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體驗,成功走出了自己的差異化路線。
一方面,蝦米音樂娛樂不斷挖掘並呈現優質的音樂內容與音樂人,讓音樂節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元;另一方面,透過精心設計的舞臺、藝術裝置、社群互動等環節,為樂迷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的音樂體驗。
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蝦米音樂節幕後團隊的情懷、溫度與態度。他們不僅是一群熱愛音樂的追夢人,更是有著深刻社會洞察與責任感的行業先鋒。在他們的努力下,蝦米音樂節將逐步成為中國打造世界級地標性音樂和藝術節值得借鑑的範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