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波新冠,來勢洶洶,很多人都中招,陳奕迅甚至連演唱會都停辦了。前幾天,我嗓子突然巨疼,一測,果然是陽了。
記性好的讀者,可能還記得我2年前的文章《二陽刀片嗓,2小時治癒,親身經歷》,當時,很多讀者在後臺留言說,這個方法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
這次,我故技重施,花了5塊錢,再次把刀片嗓治癒了。下面就是我治療刀片嗓的所有「器材」:杯子、勺子、雙氧水(4塊錢)、純淨水(1塊錢)。

當年,我在油管一個美國醫生的節目看到的這個方法,簡言之,就是「雙氧水漱口,在感染初期降低了病毒載量,阻止病情沿著呼吸道向下發展」。
我對任何資訊都存疑,美國醫生說的,也不一定都對,如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得資訊不難,鑑別資訊才是關鍵。我為了證明「雙氧水」對於新冠初期治療的有效性,查了不少資料,基本上可以判斷,符合科學原理,至少對人體無害,成本極低,可以試一試。
如今回頭看當年那篇文章,因為我時間有限,論述很不全面。我是985畢業的生物類研究生,在同齡人中,我的專業知識水平,至少屬於頭部百分之一,我能做的,已經普通人的天花板。即便如此,對我來說,短時間內完成一個論文綜述,也是難如登天。
科學文獻資料,浩如煙海,普通人與專業人員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知識鴻溝,專業的學術期刊很難看懂,更別說做科學研究了。
但還是那句話,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幸福的,短短幾年之間,就能親眼見證了,翻天覆地的歷史鉅變。
就在這個時候,問小白(wenxiaobai.com)推送給我一個新功能「小白研報」,我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但凡是新事物,總要試試看,嚐嚐鮮。
為什麼不讓這個「小白研報」替我研究一下雙氧水的課題呢?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自以為見多識廣的我,還是被這個強大的功能嚇到了!
打個比方,如果說寫論文就像造車,以前,AI只能提供零件,最後由人組裝。而現在,AI不但能獨立造車,還能提供不同車型,任君選擇:有高效能轎跑、普通商務轎車、也入門家用轎車。
我輸入一個請求:幫我尋找相關學術文獻,證明「1%濃度雙氧水漱口,有利於在感染初期消滅咽喉部的新冠病毒,從而緩解症狀,早日康復」。

「小白研報」用了12分鐘,查詢了75份資料,給我生成了一份非常專業研究論文,全文17403字,標題看上去就很專業《1%濃度雙氧水漱口在SARS-CoV-2咽喉部感染初期的抗病毒效果研究:理論機制與臨床應用證據》,但內容可以轉為視覺化介面,連標題都變得簡單《1%濃度雙氧水漱口抗新冠病毒研究》,普通人也很好理解。

這篇論文引用的資料,都是純英文的學術期刊,普通人完全看不懂,比如:
綜合性頂級期刊
-
Nature(自然)
-
Science(科學)
醫學專業期刊
-
Journal of Infection(感染病學雜誌)
-
BMC Infectious Diseases(BMC傳染病學)
-
mSphere – 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開放獲取期刊
-
ACS Publications 美國化學會的專業期刊
資料庫和平臺
-
PubMed –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資料庫
-
PubMed Central – PubMed中央資料庫
-
ScienceDirect – Elsevier的電子期刊平臺
-
Springer Link – 施普林格的電子期刊平臺
其他重要來源
-
eLife 開放獲取的生命科學期刊
-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WHO(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物

在過去,即便是對985的研究生,人肉搜尋這些文獻就很費時間,閱讀就更費時了,可能幾天時間都看不完。如今,AI不僅在瞬間吃透,而且,把我想說而說不好的內容,用最簡潔的文字,最通俗的圖表,做到一目瞭然。
比如,它把該研究的內容總結為四個要點,用短短四句話,就說清了一個非常專業的醫學問題。

-
雙氧水的氧化作用能有效破壞SARS-CoV-2的病毒結構
-
咽喉部是病毒複製關鍵場所,感染初期的干預可有效降低病毒載量
-
1%濃度雙氧水漱口兼具有效性與安全性,能顯著降低咽喉部病毒載量
-
臨床研究支援將雙氧水漱口作為綜合防控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的最後,用非常通俗簡潔的語言總結:
1%濃度雙氧水漱口,作為一種簡單、經濟且易於實施的干預措施,在新冠疫情持續的背景下具有重要價值。研究證據表明,其可有效降低咽喉部病毒載量,在感染初期使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加速康復,並降低傳播風險。
在如今的AI時代,普通人可以藉助最專業的知識,為自己決策找到依據!而這些知識,都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積累的精華,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激動的事情嗎?
關於AI,再說一個有趣的案例。
我的一朋友,兒子今年高考,他非常焦慮,不知道怎麼報考,某音上有很多網紅,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就為了引流,建立一個家長群,然後收取費用。花錢也就罷了,水平卻一般,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浪費時間浪費錢。讓他越諮詢,越焦慮,感到非常無助。
我突然想到,為何不問問AI?
於是,我把他的情況總結為一句話,諮詢問小白:「2025年,男生,家裡條件普通,既沒有條件留學,也沒有門路安排工作,摸底考分數在特控線徘徊,怎麼選擇一個有利於找工作的大學和專業?」
問小白用了23秒思考(我覺得這個思考過程本身就值得一看,)然後給我一份參考意見。

2025年高考選專業/學校策略(特控線附近男生版)
核心原則:以就業為核心,選“技能硬核+行業缺口大”方向,兼顧地域資源與家庭條件。
一、專業選擇:聚焦“高需求低門檻”領域
二、學校選擇:地域優先,瞄準“產教融合”院校
城市定位
首選:長三角/珠三角(上海、杭州、蘇州、廣州、深圳)- 企業密集,實習機會多,薪資水平高。
次選:成渝、武漢、西安– 新一線城市生活成本低,本地產業崛起快(如成都電子資訊、西安軍工)。
院校策略
行業類雙非強校: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上海電力大學(電氣)、重慶郵電大學(通訊)等,業內認可度高。
校企合作專業:選擇與華為、比亞迪等企業共建實驗室或訂單班的專業(如深技大“新能源車企定向班”)。
地方公費生:若考慮穩定,可報省屬院校的公費師範生、農技生,免學費且有編制保底(需簽約服務期)。
避坑指南
慎選專業:泛管理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 技能模糊,競爭激烈。 部分文科(歷史學、哲學) – 就業面窄,需深造或考公。 過度飽和專業(會計、法學) – 內卷嚴重,普通院校畢業生難突圍。
慎選學校
偏遠地區211的冷門專業(如西北某校“生態學”) – 名校光環難抵就業劣勢。 民辦院校高價“國際班” – 花費高且國內認可度低。
總結:以“工科技術+一線城市雙非”為核心組合,優先確保紮實技能,在校期間猛攻實習與考證,用“實操能力+地域資源”對沖學歷劣勢。家庭普通更需精準規劃,拒絕跟風“虛名專業”。
以上只是縮減版,還可以追問細節問題。比那些招搖撞騙的高考顧問強多了!文字永遠是最高效的內容載體,不僅資訊密度高,還可以反覆閱讀,仔細琢磨,遠超那些聊天群裡的口述內容。
寫在最後
透過以上的案例演示,相信大家已經對「問小白」十分了解了。
它可以iOS/安卓/PC客戶端/Web多端協同,高效好用,不僅是我這樣自媒體人的好幫手,更是普通打工人和學生黨的好搭檔。
最近"打卡送金幣",兌換“小白研報”體驗!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感受下試試
-
Web端:https://www.wenxiaobai.com
-
PC端(提供Windows和Mac版)下載:https://www.wenxiaobai.com/chat/downloadPage
-
App:應用商店搜尋“問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