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科學歷史上的今天——發現臭氧層已被人類捅出了個洞

1985年5月16日,《自然》期刊上刊登了一篇論文,報告由於人類活動,保護地球的臭氧層上已經出現了一個洞。

當時許多科學家認為,臭氧層損耗並不是一個緊急的問題,喬·法曼與同事的研究表明,事情亟待解決。照片為喬·法曼,攝於1989年。
1985年5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證據——南極洲高空大氣中臭氧層損耗顯著。十多年來,人們已瞭解到,從噴霧罐、溶劑到冰箱等產品中使用的一系列氟化化學物質(氟利昂)可能正在破壞平流層臭氧層。而距地球表面約15至30公里臭氧層能過濾大量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
更詳細的歷史,幾隻青椒以前已報道過,可點選連結閱讀這個科學故事。
不過,當時許多科學家認為臭氧損耗是個慢性問題,將在未來一個世紀內逐漸顯現。但英國南極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喬·法曼(Joe Farman)與其帶領的團隊證明,臭氧層已經出現了一個空洞。
這一發現帶來的震撼促使全球迅速採取行動,並催生了歷史上最成功的環境條約《蒙特利爾議定書》。
在世界嚴重分化的今天,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看這一成就是如何達成的,或許給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大眾帶來一些思考。
更多科學事件,請翻看科學年曆:【年曆】科學歷史上的今天
我們不需要英雄
但我們需要榜樣
幾隻青椒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