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A股又一次見證歷史,三大訊號至關重要,明天繼續漲?

作者 | 布語 劍書
智谷趨勢 | ID:zgtrend
太意外了。10月8日,A股又一次見證了歷史!
開盤20分鐘,成交額就突破萬億,重新整理了節前9月30日的35分鐘記錄。
開盤72分鐘,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突破2萬億。
市場真的像瘋了一樣:大盤直接接近漲停式開盤,滬指漲10.13%,深證成指漲12.67%,創業板指漲18.44%。
然而,緊接著戲劇性的一幕就來了,A50期貨直線跳水,滬指直接10%掉頭一路下跌到2.5%,個股直接從漲停板到翻綠,無數衝進去的股民開始捶胸頓足。
10點,萬眾期待的國家發改委新聞釋出會,力度不及預期,市場反應平淡。
隨後,監管更是緊急出手,警示銀行信貸資金嚴禁違規進入股市,今年牛市的第一條紅線就這樣出現了。
訊號一個接一個,多空激烈博弈,大盤劇烈震盪,最後收官成交額3.45萬億,再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憋了個長假歸來,A股卻上演“過山車”行情,背後是怎樣的政策意圖?
為什麼無數股民摩拳擦掌、準備托起牛市,監管卻出手降溫?
更重要的是,A股這一輪牛市還能漲多久?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下,三大關鍵訊號意味深長,值得關注。
第一個關鍵訊號,是國家發改委的站臺,是否足夠表明最高層對這一輪牛市的全力支援?
關於這一點,很多股民是信心不足的,尤其是在股市掉頭跳水後,衍生出不少段子,吐槽釋出會力度不足,一邊釋出一邊跌。
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國家發改委這一場新聞釋出會的姿態,毫無疑問是力挺A股的,絕對沒有鬆勁的意思。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是釋出會召開的時間,非常緊迫,安排在節後第一天、開門第一件事,以至於國新辦在長假期間“加班”,6號就提前為釋出會預熱。
這是近年來極為罕見的,說明各部委都在全力配合。
第二,釋出會的規格極高,由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和副主任劉蘇社、趙辰昕、李春臨、鄭備集體出席,幾乎出動了整個發改委的班子。
這樣“一正四副”的出場配置,實屬罕見,也說明這是一記全方位的“組合拳”。
要知道,國家發改委總共也就配了5位副主任,這次僅有1位副主任(兼職)、中科院院士相里斌沒有參加,全部成員都就位了。
這顯然是為了體現不折不扣、全力以赴執行最高指示的態度,絕不可能是做做樣子、走個過場的。
國家發改委,人稱“小國務院”,在部委中地位獨特、舉足輕重。
央視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專門解釋,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著政策執行協調中樞的角色,沒有一個部門比它更適合出來講“一攬子政策”。
第三,國家發改委舉行的這場釋出會,沒有重磅“新動作”,其實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呢?它其實扮演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統籌協調的角色,你看看這幾場會議的名稱就很清晰了: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到,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3天后,9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要“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
——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上講的,是“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中央定方向,國務院研究部署,發改委系統落實,這是一個層層落地的過程。政策路線也愈發清晰,並明確指向一個主題:
提信心、穩預期、拼經濟。
接下來,還會有其他部委,對財政、金融、投資、房地產等各領域政策做出詳細解釋和釋出。
還有一種可能是,市場表現得太瘋狂,群情洶湧,以至於關鍵政策的釋出也推遲了。
彈藥不會一下子打完。彆著急,要有耐心,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第二個關鍵訊號,是股民的情緒洶湧,天量資金在排隊入場,整體看漲的勢頭依然非常明顯,以至於監管不得不出手降溫。
沒趕上節前大漲的新股民們急瘋了。
這個國慶假期,A股開戶人數創下新高。有券商人士表示,行業節前及假期日均開戶量增長1-6倍。各家券商的諮詢電話被打爆,不少新開戶的股民都是90、00後,人生的第一桶金彷彿就在眼前。
為了方便投資開戶入市,A股交易所還罕見地加班了。7日晚間,上交所釋出通知,決定自10月8日起延長接受指定交易申報指令時間。
就差拿著喇叭喊了:“趕緊上車!”
今天,洶湧而來的資金,甚至把券商App給擠爆了:
開盤半個多小時,有多名投資者反映,中金財富、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App系統崩潰。
正因如此,監管層的提醒也來得特別早,避免這一輪牛市過早被透支。金融管理部門出手,嚴禁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
部分券商宣佈不接受個股期權報價,資金轉入轉出等動作上也遲緩了起來。
甚至,前海開源基金旗下74只基金,直接宣佈限購,不再無限吸納市場資金。
背後傳遞的訊號也非常明確——要慢牛,不要蠻牛、瘋牛。
市場回暖必須要有可持續性,而不是一錘子買賣、一窩蜂短炒,然後一地雞毛。這是監管層絕對無法接受的。
你看,港股的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在這個黃金週,不放假的港股漲瘋了,三大股指累計漲幅分別為9.30%、13.36%和10.93%。漲幅冠絕全球。
然而,今天就明顯獲利回吐,地產龍頭萬科的H股一度跌了35%,從假日期間的最高14.08港元,跌到了上午最低7.12港元;券商龍頭招商證券的H股,也跌幅超過30%,從假日期間的最高26港元,跌到了最低14.8元左右。
好不容易漲上去,一夜又回到解放前。可見,漲得過高、漲得過快,並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本輪行情與2022年11月、2014年11月的行情高度相似,卻有兩個很大的不同:一是過去兩年資產荒,居民超額儲蓄,已經累積了天量資金,可能集中入市;二是新媒體環境下資訊傳播速度加快,預期的自我強化更加迅猛,可能短期內帶來“資金洪水”。
這樣的背景下,行情更容易大起大落,必須高度重視風險管控。
第三個關鍵訊號,則是外部環境,尤其是外資的態度,已經出現了180°的大逆轉,“抄底中國”的聲音不絕於耳。
一度“逃離”的外國資本正在迴歸,付諸行動,瘋狂抄底中國資產。
轉變在節前已經悄然發生: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股市上週均出現淨流出;巴黎銀行統計,9月前三週,已經有超過200億美元撤出日本股市。
要知道,今年以來中國周邊國家的股市可謂風生水起:日本股市突破三十年高位,印度股市屢創新高,連東南亞市場也喝到了美聯儲降息的湯。
風水輪流轉,現在終於要輪到大A唱主角了!
一些押注中國的對沖基金,已經嚐到了甜頭據悉,Triata Capital中國基金在上個月飆升了44%,BlueCreek中國基金的回報率高達31%,雲啟資本中國基金則躍升26%。其他不少基金也陸續收復了今年早些時候的跌幅。
後續的增持潮正洶湧而來。國慶假期,不少國際機構正在港股”掃貨式“地買入中國資產,根據香港聯交所披露的資料:
藥明康德於9月30日獲FMR LLC增持14.15萬股;
招商銀行於9月30日獲Citigroup Inc.(即花旗集團)增持267.53萬股;
萬科企業於10月2日獲Morgan Stanley(即摩根士丹利)增持1984.95萬股;
億萬富翁對沖基金創始人David Tepper甚至宣稱:“我正在買入一切與中國有關的資產!”
國際資本為何對中國股市如此樂觀?
號稱”外資牛市旗手“的高盛在10月7日的一篇研報中,將中國股市上調至“超配”,並列舉了看漲的十大理由:
政府已亮出底牌;
就市場對政策的反應而言,這一次與以往有所不同;
不要在股市和央行背道而馳;
政策大轉彎帶來的漲幅很少低於30%;
由日本股市可得知,即使在長期熊市中也可能會出現強勁的反彈;
中國相對於全球主要股市的估值仍有顯著折價;
錯失恐懼症情緒仍具上升空間;
企業盈利前景已略有改善;
美聯儲為中國的刺激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間;
以及中國股市在全球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仍將佔有一席之地。
可見,這是一個綜合了估值修復、政策逆轉、美聯儲刺激等多元因素的機會。高盛分析師甚至在報告中直接喊話:
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要知道,中國股市確實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低估了。即使是經歷了一輪大漲,MSCI中國指數的遠期市盈率仍只有約10.8倍,低於過去五年11.7倍的平均水平。
根據EPFR截至8月底的資料,全球共同基金在中國股票中的配置比例合計約為5%,是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起點低,意味著更大的增持空間。
這可能也意味著,國際資本從周邊國家流入中國股市的勢頭才剛剛開始。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一邊,嗷嗷叫著衝進場內的股民,有不少已經在這波“過山車”行情中虧錢了。
分化開始出現,不同板塊的差異明顯。半導體板塊開局幾乎全線漲停,軍工、光伏電池、消費電子等表現亮眼,而旅遊、酒店板塊卻出現多股下跌。
一些股票甚至出現了“天地天”的行情:
大金融板塊人氣股中糧資本今早以漲停開盤,此後卻一度跳水觸及跌停。
多空激烈博弈,太刺激了。最關鍵的影響變數,依然來自政策。
節前,高層智囊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就公開建議,以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實質性擴大內需:
“以發行超長期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形成不低於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規模”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觀點更加激進:每年發五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連續發十年,總共發五十萬億。
後續,國家會不會公佈具體的經濟刺激規模,這成為所有人關注的一大焦點。釋出會上,來自國家發改委的定調,則顯得非常穩健:
一攬子增量政策是綜合性、系統性的政策,落實和執行的過程中,要提高針對性和精準性,增強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換句話說,這次不會像2008年那樣“大水漫灌”,而是要落子到關鍵之處,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單單著眼實現今年的經濟目標,瞄準的是更長時間的發展。
據和訊統計,從已經出臺政策和規劃看,僅“兩新”(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這兩項規劃可以帶動的新增需求規模已經達到12萬億左右,後勁很足。
目前,這一輪提振政策的大致輪廓已經清晰:
貨幣政策一馬當先,以股市和房地產為突破口,精準爆破,打破舊預期,提振全社會信心。隨後是財政政策接力,改善宏觀基本面,把信心傳遞給企業和地方,建立經濟企穩回升的長期基本盤。
一個新的週期,正在徐徐拉開大幕。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財聯社:全球資金掃貨中國資產
2.經濟觀察報:外資“掃貨”中國資產,多隻H股股價反超A股
3.南方新聞網:暴漲!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2萬億!多家券商APP崩了
4.劉曉博說財經:劇烈震盪,何去何從
5.和訊:12萬億,新彈藥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