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離我不太遠的新聞 —— 根據新聞報道,河北三河的有些部門對商鋪招牌顏色提了要求,禁止紅底。所以很多商鋪,包括一家蜜雪冰城的招牌和某家醫院的紅十字都變成了綠色。這個事情似乎越來越大,不僅三河的上級廊坊市派了調查組,央媒也給出了一個相對嚴厲的評論。
對於不熟悉直隸區域的人來說,河北三河市的耳熟程度可能還沒有廣東大神們的三和高。但對於很多生活在帝都的北漂們而言,三河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 這是離北京市中心最近的“外地”,數十萬北漂居住的“睡城”燕郊,就在這裡。所以在聊這件事情之前,我想先介紹三河這個特別的地方。
三河市以及旁邊的香河縣以及大廠回族自治縣,加在一起被叫做“北三縣”,是河北省下屬的縣市,歸廊坊市管理。不過從地理位置上,這裡和廊坊,或者河北省任何其他縣市都不接壤。是被西北方的北京和東南方的天津包裹在一起,成為了一塊“河北飛地”。這3個縣市,估計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飛地”了,也經常被人戲稱為“三不管”地帶。

那為什麼在北京和天津之間,會存在這樣一塊特別的地方呢。這要從史稱(我自己編的)“天津二次獨立”那年開始說起了。
1967年,天津從河北省會再次變為直轄市。不過也付出了一些代價:原本在變為河北省會時,河北省劃了很多地區給天津管,變為直轄市後又吐還給了河北省。雖然其中一些地方後來又陸陸續續回到了天津旗下,比如薊縣、武清、寶坻、寧河、靜海。但也有沒有成功“收復”的,就像滄州、廊坊,也包括三河所在的“北三縣”。
下面是天津為河北省會時的地圖。大家可以體會一下當時的氣魄。

而隨著北邊的薊縣、東邊的寶坻以及南邊的武清都被天津收編,“孤零零”的北三縣,就和河北省的主體地區斷了聯絡,成為了一塊飛地。
對於天津來說,拿到了透過薊縣、寶坻拿到了水源地,又透過武清和北京城區貼近,加上有了寧河、靜海之後,東西南北都有擴充套件城區的充裕空間。對於再次擴張的需求就很少了。
對於北京來說,作為首都,原本地盤就很廣闊,58年從河北拿到的9個縣足夠發展,北京市區開車去房山、密雲等郊縣當天往返都很辛苦,再多個一個北三縣意義不大。
而對於河北省來說,已經將發展中心放在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這些更有潛力的地方。北三縣又感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京津拿走,因此關注也不多。
但對於北三縣來說,這裡離北京市區沒多遠,更是緊鄰北京行政所在的“副中心”通州,有公交車直通北京核心區,北京地鐵的22號線也即將開到三河。很多北漂就來到這裡租房或買房,希望有一天可以“冀R”變“京G”。但一等多年,目前看來,似乎還是遙遙無期。
介紹這些,是因為中國很大,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地方的瞭解往往是來自一些負面的新聞熱點,但其實它的歷史和現在,往往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們探尋,比如有機會去三河的話,也可以看看燕郊的“著名網紅景觀”:福祿壽酒店。


介紹完三河,我們繼續聊這次的新聞。
可能大部分人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和我一樣:又有一個地方想用“格式刷”刷出來整齊劃一的商店外觀,或許是有些領導喜歡天天出行有“閱兵”的感覺?類似的新聞這些年並不少見,我自己也見過不少基於這樣刷出來的“街景”。
但三河這次的“格式刷”,似乎和我們熟悉的過往有些區別。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提到:三河這次的要求反而是“不得簡單一致、應有變化”、“應該有設計”,似乎和最終出現的結果南轅北轍。

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我找到了媒體提到的改招牌依據:去年12月釋出的《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不過我翻了一下這個129頁的檔案,並沒有找到不許用紅藍色的內容,只是提到了遵循淺色淡雅明快等原則,舉了一些淺色的例子。
根據媒體去年底的報道,三河出臺這個城市規劃的目的之一,試圖透過改變建築物、廣告牌顏色、行道樹種類等方法打造城市風格,燕郊部分是學院風,東部地區是新國風。這也符合提到的淡雅等風格要求。

《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
那這樣一個看上去挺正常挺合理的規劃導則,是怎麼最後變成了上了熱搜新聞的結果呢?更何況,“把紅色招牌刷成綠色”,也不符合要求的“淺色淡雅”啊?
今天一個新的影片內容被媒體報道了出來,一位可能是三河的市監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影片中解釋了為什麼不能用紅藍色:“按書記要求”,要打造學院風和國際化。而招牌上如果紅色讓人亢奮、煩躁,藍色太俗,所以“一定要改正”。
我把影片放在下面,這位工作人員在鏡頭前說得如此坦然,應該的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正面的事情,估計當時沒有想過後續事情的發展會如此吧:
影片來自大風新聞

上次三河成為全國新聞熱點,是2024年3月13日,三河燕郊發生燃氣爆炸,造成7人死亡27人受傷。爆炸發生地點離這次的蜜雪冰城就隔著兩個路口。

而在這次事故中,發生了另外一件震驚全國的事情:央視正在直播報道時,兩名黑衣人擋住記者的畫面,打斷直播。還有一段網傳影片顯示,一名穿著帶有“CMG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標誌的女士說自己等三名央視記者被十幾個人推搡。
事後三河給出的通報中說明,因為事故現場仍存天然氣洩漏風險,指揮部要求所有非專業救援人員及附近居民迅速撤離。而一線工作人員對堅持報道的央視記者進行“強行勸離”。
大家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經驗,大概也能想象出當時雙方衝突的原因。不過我懷疑當時三河市通告中的“由於一線工作人員溝通能力不強,方式方法粗暴簡單”等內容,或許也會出現在這次的通告裡。
在這次的改招牌新聞後,有不少的“網評”猜這是當地領導“算命”的結果。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可能性很低,從三河開車到中國的政治心臟也就1小時。北三縣這些年一直算是個敏感地方。河北省和廊坊市在選派官員的時候,應該會比較小心。
而如果換我來“無責任亂猜”,以我對一些地方部門思維邏輯的認知,估計會猜另外一種可能:
如果一個地方的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是在負面新聞後剛上任,肯定希望能儘快做出一些改變當地風貌的成績。於是當地出臺了一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來體現了新領導對於城市未來的想法。
我在地圖軟體上看了一下當地的商業街景,大概是這樣的。這其實也符合我們縣級城鎮的印象,但可能對於領導來說,很希望把這樣的街景變為更符合當代都市審美的“淡雅明快”。

但不知道是領導在工作中將紅藍招牌作為“不淡雅”的例子,還是工作人員自己領會到了“領導精神”,反正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淡雅明快”就被簡單粗暴地扥同於“改掉紅藍色招牌”的任務。因此強制要求商家改色,而被迫自掏腰包改招牌的商家,自然就一肚子火,於是把紅和藍改成同樣符合自己想法的“鮮豔顯眼”的綠色,而不是什麼高階的淡雅色。這種矛盾最終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熱搜新聞。
當然這只是猜測,從相對合理的導則,到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正紅藍招牌”,到底是哪一步,是誰出了問題,這估計需要等後續紀委部門的的調查報告中才能知道詳情了。
但類似的事情其實更需要被我們警惕:即便最初的“導則”寫得再完美,如果我們不注意如何執行,不注意在執行中保護民眾的利益,那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又會上熱搜了。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最近文章
-
雖然對刪文無感了,但還是有些別的擔憂 -
窮養/富養的中產娃 -
你會用AI來替代醫生嗎? -
拉肚子的減肥功效? -
用AI工具和小朋友們聊聊流感吧 -
“抬槓”和批判性思維 -
我擔心的不只是醫院買不到原研藥 -
不用擔心中高考出“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讀音題match -
當代中國人要尋找自己的生死信仰 -
李子柒這樣寫“漆”字,有什麼問題呢? -
致死悲劇背後的“獵殺野豬”熱潮 -
減肥版司美格魯肽上市開售,用的話要先想好幾點 -
怎樣讀書可以應對“學歷貶值”的未來 -
看完最近的新聞,我準備帶孩子一起去拳館了 -
心寬體pán?心寬體pàng?哪個肉多? -
英語教材改版,多了一倍單詞量怎麼辦 -
天氣一涼就鼻塞鼻涕,這是傳說的“冷空氣過敏”嗎? -
怎麼專家又說吃複合維生素增加死亡風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