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失策!俄烏談判被俄羅斯的吃定

作者:Chairman Rabbit
來源:tuzhuxi
文章已獲授權
前幾天俄烏戰爭的劇情主要集中在澤連斯基-白宮口角,之後歐洲國家緊鑼密鼓地磋商,想要聯合起來支援烏克蘭。這幾天的訊息是,俄羅斯又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攻擊,取得了一些戰果,也沒有任何止戰的意思。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烏克蘭、美國、歐洲的分析很多,而且,澤連斯基和特朗普、萬斯在白宮這麼一吵,美國、歐洲的底牌都擺在檯面了。而各方對俄羅斯方面的分析卻很少:俄羅斯到底是什麼訴求?要達到什麼目的?現在是否還能堅持?在什麼條件下才會停戰?
一個最觸及核心的問題是:俄羅斯憑什麼要接受特朗普的方案?
以下略作推演。         
1.美國老早就是明牌。特朗普/MAGA不希望援助烏克蘭、不希望插手俄烏戰爭,擔心和俄羅斯發生衝突,不是剛剛形成的看法。早在2022年開戰後不久,戰局陷入僵持狀態後,MAGA政客和意見領袖就開始表達這種聲音,只不過在過去兩年越演越烈、越來越體系化。這種觀點本質是“孤立主義”,要求重構美國和歐洲(“跨大西洋關係”),美國放棄自己在引領的“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退回成為多極政治中的一極,更加專注自己的本土事務。這套主義有深厚的政治基礎,在美國國內有相當廣泛的國內民意支援
2.特朗普的“和平方案”也擺上檯面了:按照特朗普的算盤,其所謂的停戰計劃,就是就地止戰,基本凍結戰線。俄羅斯可以保有已經佔領的烏克蘭東部土地,美國承認這部分土地從此屬於俄羅斯的地盤及“勢力範圍”。作為回報,俄羅斯也不再向西越界。作為對應,烏克蘭西部、俄羅斯未佔的領土,則屬於美國的地盤和“勢力範圍”。美國將透過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確立自己的長期經濟利益,然後在烏克蘭各地開發礦產,收回之前的“戰爭投資”,併為烏克蘭提供某種間接的保護。烏克蘭也可以獲得經濟建設的資金。特朗普自認為,俄羅斯忌憚美國在烏克蘭的利益,會選擇“見好就收”,不再向西突進——這是考慮到俄羅斯本身在戰爭中已經元氣大傷,普京和特朗普能達成某種默契、某種君子協定(出於忌憚也好、喜歡也好、面子也好)——至少在特朗普(或共和黨MAGA領導人)任內不會再次動手。作為和平方案的一部分,也作為美國對俄羅斯的承諾,特朗普答應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美國也不會真的在烏克蘭駐軍。             
3.但特朗普/美國的方案有個根本性的軟肋,就是美國不敢真的“下場”和俄羅斯動手。拜登和特朗普的區別只在於,拜登對澤連斯基言聽計從、要什麼給什麼,並且努力和歐洲盟友維持好的關係,一起支援烏克蘭;到特朗普,則是180度反轉,不想再對烏克蘭投入任何資源,甚至還要收回以前的投入;特朗普對北約也毫無興趣,想要全盤廢棄北約,讓歐洲人自己玩。兩個人的分歧主要在為烏克蘭提供資源以及維護盟友關係方面,但兩個人又是有共識的——美國不願、不能、不敢直接參與到這場戰爭中——這是從第一天開始就決定的美國兩黨共識、朝野共識。說白了,美國手裡沒有這樣的一張牌,要動手援助烏克蘭。美國人不會這麼說,說了俄羅斯人也已不相信。更進一步的,美國明確不希望捲入任何的核衝突。特朗普將避免核戰爭升級和第三次世界大戰作為選舉的核心議程之一,也受到國內民眾廣泛支援。換言之,核戰爭這張牌,美國手裡也沒有。而俄羅斯始終握有這張牌,從來就沒有放棄過。這裡就反映了俄烏戰爭的本質:俄羅斯是直接參戰,打自己的仗,美國和歐洲打的只是“代理人戰爭”,在場上沒有籌碼。         
4.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爭吵,把美國的底牌給亮了。烏克蘭一直在要安全保障,按說應該在私底下談,但因為私底下談不攏,就不斷地在公開場合說,讓全世界都知道這是烏克蘭方面要提的條件。美國則不斷地拒絕,怕烏克蘭聽不懂,也怕烏克蘭干擾輿情,在全世介面前一而再、再而三不斷拒絕烏克蘭的這一要求——而且是從拜登一路拒絕到現在的特朗普——甚至連北約自身的地位都堪憂了。在特朗普的方案裡,是透過“礦產協議”來為烏克蘭提供某種隱含的安全保障——不能算是“保障“,只能算是“安慰”和“念想”、特朗普擔心澤連斯基看不懂,還把美國方案的邏輯和盤托出——他有足夠的信心,認為澤連斯基手裡無牌,只能跪著接受美國的方案。這樣。美國就可以在不提供軍事保障的前提下,“空手套白狼”,抓住機會,全身而退,順便抄一點烏克蘭的礦產作為回報。將來,美國真的會為了保護這些礦產擴大給烏克蘭的軍事支援麼?派出軍隊?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由於這個問題既敏感又尷尬,特朗普乾脆剝奪澤連斯基問這個問題的機會。由於不給真實的安全保障,糊弄不了澤連斯基,特朗普乾脆以軍事“斷供”逼迫烏克蘭接受條件。問題在於,特朗普把這一切都擺在了檯面上,他似乎在“確保”他的談判策略能讓全世界都能看見——其中包括俄羅斯——因為他認為莫斯科會為他的誠意所打動。而且,擺在檯面上的都是特朗普政府真實的想法:特朗普確實不想援助烏克蘭;確實想全面撤出烏克蘭;確實只想弄個礦產協議糊弄糊弄澤連斯基,給自己佔個大便宜。
5.這一來一回,各種互動(包括歐洲和美國的互動,歐洲和烏克蘭的互動),歐洲人的牌面也看得很清楚了:如果美國退出,歐洲沒有辦法補位,不能給烏克蘭提供其所需的足夠援助。
歐洲所能提供的是:
1)做啦啦隊,即時提供“情緒價值”,說“澤連斯基你好,我們都支援你,加油加油”;
2)秀“理論上”的肌肉:我們的經濟加起來有多大;我們如果團結的話會怎麼樣;我們要提高預算了哦。我們要研發武器了。我們要組建軍隊了。
3)豪言壯志之後,繼續拉著烏克蘭去斡旋美國,斯塔默和馬卡龍一道跪求特朗普;
4)短期內充其量給烏克蘭提供一點資金,歸根結底還得烏克蘭自己的國防工業及烏克蘭的人肉去消耗俄羅斯,把東斯拉夫內戰繼續下去。
俄羅斯能夠看得很清楚的是:
1)歐洲沒有多少軍備庫存;
2)歐洲國防體系根本無法替代美國,要補位需要系統工程,需要十年以上;
3)歐洲並沒有馬上可以使用的資金——資金距離上量、落地、轉化為軍事產能還有很遠的距離;
4)歐洲沒有兵,不可能真的在戰場上直接支援烏克蘭;
5)歐洲有龐大的官僚體系,有資源稟賦及能力差異極大、目標完全不同的政府,統合協調談何容易,夢想和套話多過實際;
6)歐洲的整個政治經濟社會體系都不是為這樣的國防事業所設計的,如果要發展軍事產業,要進行系統性的改革;
7)最關鍵的是,歐洲人始終會有僥倖心理,夢想熬過特朗普,又能重建跨大西洋關係。歐洲只有理論上的“遠水”,難解烏克蘭的“近火”。5億歐洲人試圖抵禦1.4億俄羅斯人的威脅,還得懇求3億美國人的援助,而後者已明確拒絕伸出援手。這一切,本應在私下談判,但都被這些“民主國家”擺在了檯面,成為了政治內鬥和博弈的一部分。
6.美國、烏克蘭、歐洲來來回回吵架,結果把自己都打成了明牌,底牌全部都放桌上了。更為要命的是,各方都(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自己實際上沒有牌,特朗普在很生氣地譴責了其他人沒牌後,直接要認輸走人,並且開始公開計算自己借出去的“賭資”該怎麼還。這就好比在打“升級”或“摜蛋”,沒有哪個對家會相互切磋,把自己的牌全給亮出來,還互相指責對方牌差,讓對手聽在耳裡,看在眼裡,這牌自然是沒法打的。美歐烏的內訌,讓俄羅斯看個真切,當然是被俄羅斯吃定了。而這場戰爭對俄羅斯來說固然消耗極大,元氣大傷,但莫斯科至少沒有真正亮底牌,還可以繼續博弈下去。
7.牌打成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俄羅斯為什麼要接受特朗普的安排?推演一下。
第一,普京特別軍事行動最初的目標,就是要讓整個烏克蘭(而不只是烏克蘭東部的俄語地區)重回俄羅斯的影響範圍,或至少保留中立狀態,而不能出現明顯倒向西方、成為西方“傀儡”的狀態。目前特朗普和平方案的結果,並不是特別行動最初的目標
第二,烏克蘭是基輔羅斯人的歷史發祥地,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都是民族發展所需依賴的資源稟賦,是上帝賜予的,應該歸屬光榮、偉大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什麼要交給美國和西方?無論是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還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想必都不能接受這一點
第三,俄羅斯浴血奮戰三年,付出數十萬傷亡的代價,本應是收穫勝利果實的時候。美國不出一兵一卒,憑什麼就能獲取西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天下哪來這樣的好事?美國想要可以,要靠實力來爭取,俄羅斯不會拱手讓出。人們甚至有理由懷疑,特朗普的礦產協議和“間接”安全保障讓俄羅斯人感到非常不適,甚至很生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鬥志
第四,同理,三年戰爭對俄羅斯的消耗巨大,但好不容易熬到今天,既然美國已經打了退堂鼓,烏克蘭沒有了西方後臺支援,門戶洞開,從軍事和戰略角度講,俄羅斯為什麼不抓住最有利的時機,發動新一輪戰略攻勢,決勝俄烏戰爭?這樣才能讓之前的一切消耗變得有價值。從俄方視角看,只有這樣才能讓死去將士的犧牲變得有價值
第五,特朗普的地緣政治邏輯,是退回到一戰之前的帝國主義邏輯:“劃分勢力範圍”——實力說話,強權公理,規則、制度、道義都可以不顧。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對鄰國下手。特朗普無條件支援的以色列在中東則一直遵循這一叢林邏輯——“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寸土地都是以色列人打下來的,用血肉守護的。想要這片土地可以,請你用實力來獲取。俄羅斯知道這就是特朗普信奉的現實主義邏輯,說:你們想要礦產可以,咱們戰場上見             
8.俄羅斯的空前戰略機會。所以,如果美國對烏克蘭“斷供”,那烏克蘭擺的就不是“空城計”了,而是門戶洞開,雖然烏克蘭還有一定的武器裝備,美國退出的影響不會在一兩天就完全顯現,但戰爭持續下去,美國缺位帶來的負面影響會不斷疊加及加劇,烏克蘭的戰力可能面臨潰散。而且美國停止對烏克蘭共享情報,也即時為俄羅斯提供戰略視窗,從軍事角度講,俄軍應該抓緊利用眼下寶貴的機會,不能排除過兩天美國又會部分恢復援烏合作。俄羅斯堅持了三年,終於熬到了今天,莫斯科不會認為突然冒出來的特朗普有資格去決定停戰的條款、收割勝利果實,而合理分析,可以判斷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援助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過拜登,因此俄羅斯的選擇應該是,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儘可能擴大戰果,為未來的停戰談判創造更好的條件,甚至可以加碼繼續追求最初的行動目標         
9.古有“皇帝的新衣”,今有“皇帝的裸奔”:這時特朗普才意識到:自己控制不住俄羅斯。昨天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發動大舉攻擊後,特朗普又聲稱要對俄羅斯進行“大規模製裁”。他之所以這麼說,自然是發現自己前期策略出了問題:提前把自己的底牌都亮了出來,處在“裸奔” 狀態,被莫斯科全部看在眼裡。普京那邊的算盤和底牌,他實則是一概不知的。在回答記者問的時候,他一邊批評俄羅斯對烏大舉進攻並威脅制裁,一邊又稱與俄方“談得不錯”,指責“烏克蘭沒有牌了”。這種翻過來維護俄羅斯、敲打烏克蘭的言論,暴露了他的心虛本質。他其實很清楚:現在“沒牌”的是他自己,不是烏克蘭。俄羅斯人已經把他看穿了,吃定他了。於是特朗普趕忙說要“制裁”俄羅斯,所傳遞的只有一個意思,假裝自己還有籌碼,說“停一停,比賽還沒結束,我這邊還有牌沒出呢!”莫斯科會作何反應?俄國人看到後可能忍不住捧腹大笑:古有“皇帝的新衣”,今有“皇帝的裸奔”。這些年,俄羅斯被制裁成這樣都挺過來了,還怕你這點威脅?——“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戰鬥民族的決心”         
10.俄羅斯:一鼓作氣。打這場仗,烏克蘭損失自不消說,但俄羅斯也是元氣大傷,雖然能夠維持戰爭機器運轉,但也非常痛苦。但正因為有了這麼大的沉澱成本,更需要鼓足最後一口氣,試圖使上最後一把勁,把前面的投入都給贏回來。這就是電影裡面,最後吹響衝鋒號角,漫山遍野的蘇聯紅軍衝向對方陣地的場面。俄羅斯憋的這股氣,特朗普顯然低估了的,而且他可能沒有想到,“礦產協議”這個安排有可能會激將俄羅斯,讓止戰變得更遠         
11.特朗普作為談判者:目前來看,特朗普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談判者呢?至少在俄烏戰爭上:
第一,他過早亮明瞭自己的底牌,使自己陷於被動;
第二,他把自己和夥伴、“對家”——澤連斯基、歐洲的矛盾和衝突都公之於眾,把對家的底牌也都掀了,讓所有人都陷入“裸奔”狀態
第三,同時,他並不真的瞭解俄羅斯的策略、考量、目標,和對手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以上,都是談判的大忌,也是一切博弈和戰略上的大忌。談判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具有普適性,不能說一個人在房地產或商業領域擅長談判,在國際政治突然就不會談了,基本的原則都忘了。談判的原理和規律都是一樣的。這裡,也不能說特朗普不會談判,只能說他太過剛愎自用,過度自信,以為可以拿捏莫斯科,把自己和盟友的底牌都擺在了桌上,結果陷入了被動地位。這種情況,自然只能被俄羅斯吃定。
可以說,他上來一個月,就把拜登打了三年的一手牌給打爛了。
下一步,俄烏戰爭會如何推演,大戲還沒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