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扒完上海的爬藤資料後,發現擇校風向真的要變了…

最近上海平和、世外、星河灣等名校官方微信釋出了2025屆的錄取結果:
平和IB今年爆出哈佛耶魯倆王炸,藤校&Top10錄取達到20封,最令人震驚的還是68封加州戴維斯,10封瓦薩學院,57封倫敦大學學院,59封多倫多大學,61封香港大學,簡直是批次式進世界名校;
星河灣贏麻了,三位同學分別拿下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錄取,他們還是星小初小直升上來的學生。此外,60%的美本申請者獲得至少一封USNEWS美本綜合大學前30錄取,很強!
另外世外有兩封耶魯,WLSA有三封哥大,協和古北有斯坦福,協和國際有哈佛斯坦福,包玉剛有哈佛,今年上海卷贏北京,成為國內海外頂尖升學最強城市!
2025年國際高中擇校季已進入高潮!每年到了這個時候,IB/AP/A Level如何選,成了很多上海家長們最頭疼的問題。
以“全面”著稱的IB課程一直是上海擇校家長心裡的香餑餑,但這兩年越來越多“務實”的家長髮現時間管理不強、文理無法兼備的孩子勉強讀IB反而會更累。
反觀A Level和AP更能凸顯學生長板。但強調分數的A Level課程被不少家長認為是“洋高考”,“補習重災區”;
另一方面,散裝的AP課程每年僅有一次大考且難度最高,學生可能有巨大備考壓力,外加這兩年AP洩題導致大面積取消成績,這樣擇校家長們更加謹慎
4月26日(本週六)13點“真棒·國際高中論壇”匯聚了平和、世外、星河灣、領科、WLSA在內的10所頂尖國際高中校長、升學指導及招生老師來到線下,分成3大課程陣容,全方位比較IB/AP/A Level課程的升學優勢及路徑。
  • AP課程代表:星河灣、WLSA、狄邦教育
    探討主題:AP課程更適合理科生?AP課程如何突圍文理專業申請瓶頸?
  • IB課程代表:平和、世外、德閎
    探討主題:“衝藤”“衝G5”已經卷無可卷,如何用IB課程贏下多元留學?
  • A Level課程代表:領科、浦華曜ONE、新紀元、閔行萬科
    探討主題:港前三成為新熱門,解讀A Level課程全球申請上下限!
本次活動並非常見的大型擇校展,我們希望透過這次閉門活動,再次幫國際教育家長們梳理擇校底層邏輯,重新審視主流IB/AP/A Level課程及新型課程的優劣勢,幫助大家在教育內卷中找到“新藍海”。
👇僅限100組,點開小程式預約👇
參與本次活動的家庭,我們將贈送一本原價199元的《2025上海國際化學校擇校指南》紙質版。
“爸爸真棒”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幫助國際教育家庭,破解擇校、升學難題!

在去年《真棒·名校長論壇》活動裡,邀請到了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WLSA上海學校、位育IB三大名校的校長、國際課程總監,解讀AP/A-Level/IB三大國際課程。
大家可以提前看看去年講座精華內容,希望幫助大家消除資訊差,瞭解國際課程的真相更期待今年線下與大家見面暢聊。
*以下IB課程部分由史文解答,AP部分由張力解答,A-Level部分由劉驍威解答。
被“妖魔化”的IB課程
IB課程即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是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分為PYP(小學)、MYP(初中)、DP(高中)、CP(職業規劃專案)四個學段。
本文所指的的IB課程為IBDP的簡稱。
不同於A-Level課程是以英國文化為核心,AP課程是基於美國文化為核心的英、美本土課程,IB課程不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課程體系為基礎而自成體系,是為全世界的學生設計的國際課程。
IB的課程結構是一個同心圓–
同心圓的中央是三個膚色不一的人物形象,代表著IB課程倡導國際主義和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內圈是“知識理論”(TOK)、“Creativity(創造)、Activity(行動)、Service(服務)”(CAS)、“拓展性論文”(EE)3門核心課程,他們和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共同構成了IBDP課程的核心,也是IB課程的精髓所在;
外圈是大家相對更熟悉的6組學科課程,分別為第一組:“母語和文學”、第二組:“第二語言”、第三組:“個人與社會”、第四組:“自然科學”、第五組:“數學”、第六組:“藝術”。
IB學生必須在這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學習(第六組的藝術、第三語言如果學生沒有可選的,可以從第三組社會科學或第四組的自然科學中加選一科),每一門課程又分為高階課程和普通課程。
透過課程結構可以發現,IB課程的最大特色就是追求教育的“全面性”“可持續發展性”,培養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學生,不僅選課上要求“全科教育”,還透過TOK、CAS、EE核心課程力求學生軟效能力的發展,可謂是最接近“全人教育”的課程體系。
然而在一些不負責任或不夠專業的機構過分渲染下,IB課程常常被“妖魔化”了。
“妖魔化”誤解一
國際課程裡最難的就是IB,不是學霸不要選?
事實上,國際課程各有各的“卷法”,IB難在全面性要求高。
A-Level課程不難嗎?A-Level得再多A*也只是牛、劍的敲門磚,預錄取之後的面試才是頂尖學生真正的戰場;
AP課程不難嗎?目標藤校的學生,卷出十幾門AP 5分的大有人在;IB課程“3門HL+3門SL”足以申請全球名校,最頂尖的學生也至多是“4門HL+2門SL”,各個國際課程在學業難度上的差異真的沒有那麼大。
很多人以為IB對英文要求很高,不敢讀IB,但其實位育IB的學生大多數來自於體制內初中,英語相比從小就讀雙語學校的學生來說算不上好,但是經過幾年IB課程的學習後,學生的英語相比入學時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託福平均分能夠達到100分左右,大部分學生的英語都可以達到頂尖大學的申請要求。
要把IB讀出來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學生對“學英語”、“用英語學”這件事不犯怵,我認為申請個世界排名還不錯的大學都問題不大,但是要想取得非常好的成績肯定是要克服很多困難,付出很多努力的。

如果說A-Level難在“專”、AP難在“廣”,IB則難在“全”,除了選課要求“全面”,考察內容和方法也要求“全面”。
IB對學生的考察分為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外部評估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紙筆考試,內部評估是指學生在校園裡面有20~30%的過程性學習評估成績。
以化學學科為例,化學學科的30%成績是內部評估分數,學生要完成個人獨立的學科課題研究,以及跨學科綜合性的研究課題,前者是一個2000-3000字的全英文學術論文,後者是一個小組形式的科學考察專案報告,形式上更類似於國內對大學生、研究生的考察方式。
(改綱後內部評估以完成個人獨立的學科課題研究為主,佔比20%,跨學科綜合性研究課題只需要體驗過程,完成交流即可)
△上海民辦位育中學副校長史文演講PPT截圖
有家長會擔心,高中生能完成IB這種高水準的作業嗎?我可以跟大家說,在IBDP能夠survive下來的學生,都能夠完成這些作業。
在高中階段,學生在老師的指引、支援之下,只要能夠認真完成作業,遇到瓶頸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就是一個對學生能力非常全面的鍛鍊和培養,到了海外大學也可以很快適應大學對學習的要求。
“妖魔化”誤解二
IB選課要求文理均衡,有短板的學生不要選?
事實上,IB雖要求文理兼顧,但也尊重差異,鼓勵優勢。
儘管IBDP在選課型別上要求學生6個學科組都要有所涉獵,鼓勵學生成為文理兼顧,平衡發展的學生,既要選擇文科,又要選擇理科,而不是偏科,不能過分偏廢某類課程,但是IB課程也尊重差異,鼓勵優勢。
△IBO官網:IBDP課程科目
IB課程的每門科目分為High Level高等級、Standard Level標準等級兩種難度,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選擇High Level探索更深、更難的課程,對於不太擅長或者不太感興趣的學科可以“揚長平短”,選擇Standard Level標準課程。
高等級和標準等級的差異主要在於學習時長,考試要求和難度不同–
  • 高等級的學習時長久一點,學習要求高一點,考試難度大一些;
  • 標準等級的學習時長短一點,考試要求低一點,考試難度小一些。
大家不要小看這種課程難度的選擇權,在申請的遊戲規則裡,這可能會對一個孩子的升學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
位育2021屆有一個被芝加哥大學歷史專業錄取的IB課程學生,他初中就讀於一所體制內學校,由於數學始終是他的軟肋,中考成績並不理想。
這個孩子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文科生,對歷史人文非常感興趣,業餘時間總愛看書,如果在中高考體系下,他數學這方面的短板必然會導致他高考也很難取得總分的高分。
但是進入位育之後,IB課程的HL\SL的選擇權則讓他很好的規避了數學的劣勢,他的IB數學選擇的是標準等級,最終以預估滿分的IB成績申請芝大並獲得了錄取。
選擇國際課程,就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不管是語言上的變化,還是未來獨自在異鄉要面對的一切困難,只有意志堅定,勇於迎難而上,樂於自我挑戰的學生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國際文憑指定閱讀書單》部分
因“招黑體質”被誤解的A-Level
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英國高中課程,是英國全民課程體系,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
A-Level的學制為兩年:第一年稱為AS水準,學生通常選擇自己最擅長且最有興趣的3-4門課,透過考試後獲得AS證書;第二年稱為A2水準,學生可選擇AS水準中優秀的3門課繼續學習,透過考試後獲得A-Level證書。
截止到2023年10月,據統計全國已有572所A-Level高中/國際課程中心,數量超過IBDP課程的3倍,A-Level無疑是近10年來發展最為快速的國際課程。
然而火遍大江南北的A-Level課程卻似乎自帶“招黑體質”,近期又因為劍橋國際考試局(CAIE)的洩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A-Level的“黑料”都是真的嗎?
網傳黑料一
A-Level是“洋高考”,全靠補課、刷題?
事實上,A-Level是中國學生最易“上手”的國際課程,補課並非剛需。
A-Level之所以被稱為“洋高考”,是因為A-Level課程跟體制內中小學的教學思路更近,非常注重課本教學、深度練習與考評,可以說是中國學生最容易適應的國際課程,而且A-Level選課非常自由,考出3-4門A-Level成績就可以申請大學。
為什麼我們總能聽到A-Level補課補的最多,而不是AP或者IB?難道A-Level比其他國際課程,更偏向於“應試”嗎?
並不是!
只要是門考試,內卷之下就免不了會有培訓市場,但因為A-Level有三個考試局,不同時區考的還不一樣,光一年A-Level就可以累積幾十套卷子,導致A-Level的歷年真題格外多,而且所有的內容都是標準化的,因此成了培訓機構的最愛……
與此同時,IB一年就考一次,每年就一套卷子;AP是“教考分離”的,學生可以學了但是不考,而且AP歷年真題的選擇題是不放出來的,只會公佈大題的真題,這種情況下,機構想補都不知道該怎麼補。
除了A-Level真題資源豐富,A-Level的補課效果又是最好的,只要願意刷題,肯定分數會有所進步,這又進一步助長了A-Level的補習熱潮。
總結一下,補課並不是A-Level課程本身的原罪,完全是教培機構市場化運作的結果。實際上,A-Level的考試基本不會超出教材大綱,在學校裡能把教材內容吃透的學生根本不需要在校外補課。
最常見的A-level學科組合,截圖自https://ffteducationdatalab.org.uk/
網傳黑料二
國際課程裡,A-Level對學生的要求是最低的?
事實上,A-Level對學生在專業深度上的要求是三大國際課程裡最高的。
因為A-Level選課自由的特性,中國學生可以避開對英語要求更高的文科科目,專挑自己擅長的數、理、化學習,而且三門A-Level成績就能申請大學,這一特點導致不少人覺得A-Level比IB、AP更簡單。
但這最多隻能說明A-Level的入門門檻是對體制內學生比較友好的,如果學生目標是衝刺牛劍,走A-Level道路的學生可並不容易!
前文提到過,IB課程的難點在於“全”,A-Level的難點則在於“專”,A-Level課程非常能夠體現英國人的辦學風格——學術性強、精專、科目少、講深度,很適合那些喜歡鑽研學術、探究精神比較強、學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
對於A-Level的選課,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未來想要探索的專業,根據專業再選擇關聯度高的課程,可以透過UCAS系統或者大學官網檢視不同專業對選課的要求。
△WLSA上海學校A-Level課程總監劉驍威演講PPT截圖
而且,光把A-Level學好,可去不了牛津、劍橋,A-Level的成績只能作為牛津、劍橋的入場券,大學最終要看的是那些已經不“器”的那些人,什麼叫不“器”?
就是指不僅僅拘泥於書本知識,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自己的認知、想法,以及正兒八經做了些與學術探索有關的事。
拋開學術方面的難度不談,換個角度來看,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找到自己的熱愛和專業方向,並持續深入探索這一領域,豈是易事?
被“狹義化”誤解的AP課程
AP(Advanced Placement)也稱美國大學先修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主辦,是面向高中生開設的相當於大一水平的課程。
AP課程共有38門學科,分為7大類,在全世界範圍內均可授課,每年10月份報名,次年5月進行考試。AP 考試的成績使用5分制,考生可以獲得1、2、3、4或者5分。一般3分或3分以上的成績可以在大學換取學分。
AP課程是目前僅次於A-Level,開設數量第二多的國際課程,截止到2023年10月,據統計全國有450個學校/國際課程中心開設了AP課程。
AP學校雖多,但很多尚未正式踏入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卻常常對AP課程半知半解,搞不明白怎麼有些學校說自己開設“美高+AP課程”,有些開設“A-Level+AP課程”,還有的開設“OSSD+AP課程”?

這是因為AP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一套課程,而是一種考試,學校反向匹配與它相適應的課程,所以AP非常“百搭”。
不管學校以哪一種國際課程體系為主體,學生都可以學習AP課程參加AP考試,甚至就算學校不提供AP課程,學生也可以自學後參加AP考試。
對AP的“狹義化”誤解重災區有以下兩點:
“狹義化”誤解一
AP課程學生,只能申請美國?
事實上,AP課程體系認可度很高,幾乎能申請所有國家或地區。
為什麼大家會產生這種誤解?這其實是混淆了因果關係。
AP幾乎能申請所有國家或地區,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等,而之所以AP學生去往美國大學的最多,是因為美國是他們的首選申請方向。
以開設AP課程的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為例–
因為學生以美國申請方向為主,第一屆學生畢業的時候,因為沒有學生申請英國,學校甚至連UCAS賬號都沒有,後來幾年申請英國的學生一直大概只佔到所有學生的10%左右,直到疫情以後,因為中美關係、簽證等影響,申請英國方向的學生大幅增長,最高時約50-60%的學生申請了英國大學。
2022屆星校50名英本申請學生,拿下40多枚UCL(倫敦大學學院,G5大學之一)錄取,20多枚帝國理工和8枚牛劍錄取,AP課程申請英國同樣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申請結果。
從升學來說,AP、A-Level、IB都可以申請幾乎全球所有大學,最關鍵的不是學什麼課程體系,而是瞭解不同國家大學的申請要求和背後的人才選拔的底層邏輯,並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
AP課程可以折抵大學的學分,官網上可以直接搜尋AP課程適用大學,截圖自https://apstudents.collegeboard.org/getting-credit-placement/search-policies/course/32
“狹義化”誤解二
選擇AP課程,考試科目越多越好?
事實上,AP課程是一種高選擇性課程,科目數、科目型別都可以自由選擇。
靈活性強是AP課程最大的特點,學生選擇哪些AP科目,在什麼年級學習,選擇幾門科目,都是可以自主搭配的,當然在這過程中學校會給與學生足夠的指導,以幫助學生科學選課。
不同於IB、A-Level都是為期兩年的課程,學習一門AP課程只需要一年時間,學生可以在高中三年裡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自由搭配每年學習幾門AP課程。
在星河灣學校,最少的學生三年裡總共選擇了4門AP,平均而言,學生一般會選擇8門AP,也有頂配選手會選擇13門AP科目。因為AP教考分離的特性,理論上,學生也可以選擇0門AP課程,但那樣的話,還為什麼要選擇讀AP課程的學校呢?
不像IB對於選課型別有硬性的規則,AP課程的選課全憑學生自己做主,可以是體現自己文理均衡的選課,也可以是“揚長避短”有明顯文、理傾向性的選課,如何選課主要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未來大學申請方向而定。
AP的38門課程,截圖自https://apstudents.collegeboard.org/course-index-page
那麼選擇AP課程是越多越好嗎?也不盡然。
如果是藝術學生或者是體育生,因為經常要訓練、打比賽、做設計等活動,沒有辦法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在校學習上面,這類學生就可以選擇相對較少的AP科目,在星校藝術生、體育生可能會選擇4門AP科目;
如果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科學生,他可以根據自己偏好的方向選課,比如10年級選擇心理和化學,十一年級選擇計算機科學、微積分、生物,十二年級選擇環境科學、物理C、統計。
當然如果是文科生,學校也開設了足夠多的文科科目可供選擇,普遍學生會選擇8門課程;
也會有一類學習能力特別強的“頂配選手”,會把學校在同一時間裡面能夠給學生提供的AP都選滿,之前有一位學生的選課組合是十年級學習2門AP科目,十一年級學習5門,十二年級學習6門,總共選了13門AP。
因為他的選課非常全面,文科、理科都有,從選課上面很難看出來這是一個什麼專業的學生,但是全科“學霸人設”是妥妥立住了。
△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高中部副校長張力演講PPT截圖
以往有很多人說AP不是一門文憑課程,只是個考試,但是現在College Board(美國大學理事會)新開發了的AP Capstone(頂石文憑課程),這個研究性專案就是AP的文憑課程。
例如上面這位學生,透過兩年的時間完成了AP Seminar和AP Research這兩門課程的學習,就可以獲得AP文憑。
擇校是一門需要系統評估、綜合考量的大學問,關乎孩子的未來發展,不可不慎重。除了國際課程這個“難啃”的硬骨頭之外,家長要搞懂的問題還有很多:
  • 搖號、插班,熱門校“上岸”機率多大?
  • 留學逐漸回暖,如何規劃國際教育路線?
  • 多元留學升溫,留學目的國/區域怎麼選?
  • 目標牛劍藤,如何規劃才能實現名校夢?
為了幫助更多擇校家庭釐清擇校底層邏輯、4月26日(本週六)13點“真棒·國際高中論壇”匯聚了平和、世外、星河灣、領科、WLSA在內的10所頂尖國際高中校長、升學指導及招生老師來到線下,分成3大課程陣容,全方位比較IB/AP/A Level課程的升學優勢及路徑。
👇僅限100組,點開小程式預約👇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