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訪美意味著什麼?

5月22號一大早我就開始每隔五分鐘刷一遍新聞,焦急地等待文在寅訪美的訊息。
新聞出來的比我預期的要晚——因為文在寅跟拜登進行了37分鐘的一對一會談,這個時間是差不多菅義偉的兩倍。隨後包含雙方部長在內的擴大層級會談,更是長達171分鐘,比日本多了30分鐘。算上給95歲美國老兵的授勳儀式,文在寅這次一共在白宮待了5小時40分鐘……
雖然最後《美韓聯合宣告》不出所料地提到了臺海和南海,文在寅參加朝鮮戰爭美國老兵的授勳儀式也讓咱們中國人很不舒服,但總的來說這次文在寅訪美的結果比我預想的還是要好很多(無論是對韓國還是中國而言)。
因為韓國現在急缺疫苗,這次文在寅訪美又帶上了三星、LG、SK、現代四大財團的代表,媒體普遍預測此次文在寅訪美的其中一個議題是用半導體投資換疫苗。
在韓國財團灑出了394億美元投資半導體之後,雖然換來的疫苗現貨少得可憐,只夠55萬韓軍使用,但是韓美兩國達成了新冠疫苗夥伴關係,韓國混上了美國在亞洲的新冠疫苗代工廠和經銷商。
要知道,這個位置原本是留給印度的。
印度疫情大爆炸以後,印度政府本來就因為西方媒體狂轟濫炸式地冷嘲熱諷惱羞成怒,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美國輸送疫苗和產能,這下徹底涼了。雖然韓國現在的疫苗注射率只有1%,距離11月份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還差得很遠。但韓國既不是貧困國家也不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按照美國定的“賞賜”疫苗的標準,韓國哪條都夠不上。如果能用半導體換來疫苗就算是文在寅的外交勝利,現在拜登大筆一揮,韓國不僅自己用的疫苗有了盼頭,還能提振就業率,拉高GDP。
莫迪哭暈在廁所裡。
1979年,為了拿到美國的導彈技術,韓國與美國簽訂了《韓美導彈指南》,代價是韓國導彈的重量、射程都要受到美國限制。後來隨著韓國導彈技術的發展,《韓美導彈指南》實際上成了美國栓在韓國身上的一根鐵鏈子。2001 年、2012 年、2017 韓國政府三次透過談判放寬了限制,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那次松鐵鏈子的成果也是文在寅談下來的。
這次文在寅訪美,如果能在2017年那次修改的基礎上再鬆一鬆鏈子,也算得上是一次外交成果,沒想到這次竟然直接把《韓美導彈指南》給取消了!
“此次韓美首腦會談的成果超出預期。”韓國總統文在寅23日結束訪美,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這是一次最好的出訪和會談”,難掩喜悅之情。
單獨看這件事也許還不覺得什麼,但是有了日本這個參照物,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日本從今年2月份就開始向美國表忠心,三天兩頭diss我們。乍一看日本換來了美國對日本排放核廢水和舉辦東京奧運會的支援。但是排放核廢水這是個漫長的大工程,美國隨時可能翻臉說日本沒達到承諾的排放標準。
奧運會也成了日本的燙手山芋,現在看來還不如讓美國反對舉辦奧運會,日本政府還能借坡下驢把鍋給甩了。
而《韓美導彈指南》取消了就是取消了,總不好再籤一份。
日本和韓國一樣被美國栓了一層又一層的鏈子,現在文在寅給韓國解開了一根鏈子,菅義偉反倒讓日本套得更牢了。
之前有澳大利亞智庫批評澳大利亞政府應該向日本學習——同樣是和中國關係緊張,看看人家日本和中國政冷經熱,吵架歸吵架,買賣照樣做。現在韓國技高一籌,明明比日本表態晚,出力少,比日本更三心二意地反中,卻比日本賺得更多。
之前日本國內批評菅義偉沒有安倍晉三的外交手腕也就罷了,畢竟安倍在日本歷代首相里都是數得著的人精兒,現在連日本人瞧不上的韓國總統都比自家首相能耐大,這讓菅義偉的老臉往哪擱?
準備接受《朝日新聞》和在野黨的集體吐槽吧,菅義偉。
之前各國媒體預測:韓國固然不會輕易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但不排除會以某種形式開始與這個“反中包圍網”的合作。結果無論是《美韓聯合宣告》還是拜登、文在寅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對這個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隻字未提。
之前每一個國家拿我們的南海和臺海問題說事兒,外交部發言人都會嚴正抗議,強烈不滿。這次《美韓聯合宣告》,外交部發言人的評價是表示關切,敦促有關國家不要玩火,措辭明顯溫和,這說明文在寅此次的舉動得到了我們領導層的諒解。
同樣是在三月份和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進行了2+2會談,日本早就跳出來噁心我們。同為主權不完整的國家,且韓國的國力遠不如日本。四月份補選,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黨還輸了首爾、釜山市長選舉,文在寅能扛到現在,且措辭並不強硬,文在寅算得上是盡力了。
距離韓國下屆總統大選已經不到一年。因為打壓房價不力且共同民主黨的一些高官還爆出醜聞等原因,在文在寅訪美之前,輿論對共同民主黨明年五月的選情普遍看衰。
訪美收穫頗豐的同時還能得到中國諒解,這樣的外交表現使文在寅大大加分。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文在寅握手之後瞬間在褲子上抹了一把的小插曲,在韓國網友中引發不滿的同時也強化了韓國老百姓對自家總統的認同感。
文在寅在韓國國內的威望再次迎來一個小高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共同民主黨內非文在寅派的一哥——人氣明星、京畿道知事李在明之前隔三差五和親文派唱反調,這幾天和親文派頻繁互動,明顯加強了團結。
反觀文在寅的政敵——國民力量黨,雖然上個月拿下了首爾和釜山兩座重鎮,可是在總統候選人的人選上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近期要舉行的國民力量黨要黨首選舉,連羅卿媛(曾以韓國美女黨鞭的身份名震一時)這種屢戰屢敗、連國會議員都當不上了的過氣人物都不死心要賭一把。可見國民力量黨的人心都散成什麼樣了。
保守陣營的前總統李明博做市長的時候力主把漢城改名為首爾。朴槿惠做總統的時候引入了薩德,結束了二十年的中韓蜜月期。如果文在寅訪美遭到冷遇或者開罪於中國,保守派無疑會指責他內政外交樣樣不行,罵他一整年,然後明年五月份強勢上莊。沒想到文在寅逆風翻盤,拿到了疫苗,取消了《韓美導彈指南》,居然還兩頭不得罪,這樣走鋼絲的本事,保守陣營的歷代總統哪個比得上?
李明博、朴槿惠一口老血吐在監獄裡。
總結一下,這次文在寅訪美的結果對中國來說當然算不上是什麼好訊息,但是對於美國來說,這次兩國總統會談實際上昭告世人美國在給盟友發“胡蘿蔔”的時候是倒掛的——同樣是抱美國大腿,抱得晚比抱得早合算。待價而沽比忠心不二劃算。
拜登的確拉起了一個位元朗普大得多的反中包圍網,但是在反中的成本問題上,特朗普是簡單粗暴地逼著盟友來承擔,拜登是寅吃卯糧地透支美國的長期戰略來承擔。
那麼問題來了,拜登在明知道文在寅對美國三心二意的情況下仍然不惜讓印度、日本和韓國的保守陣營吃癟也要拉攏他這個任期不到一年的總統,圖個啥?
今年3月白宮還宣佈拜登沒有和金正恩會面的計劃。文在寅訪美時拜登改了口,還當著文在寅的面任命了前駐韓國大使做朝鮮問題特使。文在寅訪美結束之後,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我們正在等待了解平壤是否的確願意合作。”
文在寅之前和朝鮮的談判確實是虎頭蛇尾,可在韓國曆代總統裡,他已經是促進美朝首腦會談最給力的一個了。
拜登如果要打壓文在寅,等明年韓國出一個親美的保守派總統是很容易,但是一來拜登著實是很急著搞我們,二來韓國保守派和朝鮮關係太差。文在寅是不願意得罪中國,但他有十足的積極性去促進美朝關係緩和,而在這件事上中國也沒有理由反對。
在對我們放大招之前,拜登要儘可能穩住所有反美勢力,包括俄羅斯、伊朗、塔利班、哈馬斯。既然這麼多敵人都可以談,自然也不差一個朝鮮。
目前還不知道拜登下這麼多功夫蓄力的大招是什麼樣子,可一旦這個絕招攻擊被我們接住了,美帝很可能會像1683年撤了維也納之圍的奧斯曼帝國、1902年不得不和布林人談判的大英帝國一樣,進入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相關文章